个体化延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0-07-17 00:44李婉霞罗银弟刘旭明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延续性个体化艾滋病

李婉霞,罗银弟,刘旭明

(东莞市人民医院感染科,广东 东莞 523000)

随着我国艾滋病的流行情况日趋严重,如何有效开展优质的护理服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既往大量临床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护士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程度普遍不足,且对患者就诊后缺乏长期随访工作,导致艾滋病患者在长期用药期间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1]。本院高度重视艾滋病患者的院外延续性护理,并形成个体化延续性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共1 839例为研究对象。利用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919例,男790例,女129例,年龄在(17~81)岁,平均年龄(37.99±9.9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501例;实验组920例,男798例,女122例,年龄(17~81)岁,平均年龄(37.37±9.99)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上492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纳入标准:① 患者均经过临床确诊为艾滋病;② 有一定文化程度可配合完成本次调查研究;③ 年龄在16岁以上;④ 资料完整且随访成功;⑤ 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① 精神疾病及精神病家族史;② 严重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完成本次调查研究;③ 随访失败或随访期间死亡。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讲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给予心理干预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及生活。提供多种社会支持护理方法为患者减轻经济压力及疏导不良情绪[2]。实验组患者给予个体化延续性护理。① 护理评估:在患者就诊后护士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包括其基本资料、文化程度、身体状态、心理状态,对艾滋病的了解程度、家庭情况及工作状况等,以制定个体化延续性护理措施。② 延续性护理模式:采用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微信三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为资料相似的患者建立微信群,定期在微信群内发布乐观积极的病例、艾滋病的治疗新进展等,并解答患者的疑问;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需求,并积极解答各种心理问题,鼓励患者坚持用药,乐观生活;家庭访视观察患者的生活状态,积极地给予家庭支持。③ 延续性护理个体化:根据不同情况及不同类型的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例如对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要多采用图片和视频进行知识讲解;对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多提供国内外新的研究进展;对年龄较低的患者重点告知艾滋病的生存时间较长等;对年龄较大的患者重点在于帮助其提高晚期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引起的痛苦。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使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74),共四个维度,分别为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每个维度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生存质量越高[3]。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调查患者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的焦虑程度,评分越高焦虑程度越高。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患者同时间点的抑郁情绪,评分越高为抑郁程度越高[4]。在护理干预3个月后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数据处理 所有艾滋病患者数据均进行准确核对和录入,采用SPSS 22.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不良情绪及满意度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 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比较(±s)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实验组 920 77.12±8.12 78.01±9.8772.98±8.01 74.42±9.97对照组 919 69.87±9.45 64.53±8.4666.75±7.48 60.47±8.88 t 17.646 31.443 17.237 31.682 P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情绪 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为(39.98±7.12)分,抑郁程度为(38.11±8.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s)

表2 两组艾滋病患者的不良情绪(±s)

组别 n 焦虑程度 抑郁程度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实验组 920 57.12±8.1239.98±7.1259.01±8.2238.11±8.12对照组 919 58.09±9.9845.45±6.3359.89±9.7846.05±7.86 t 2.286 17.410 2.089 21.305 P 0.022 0.000 0.037 0.000

2.3 两组患者的满意度 实验组艾滋病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3。

表3 两组艾滋病患者的满意度(n,%)

3 讨论

艾滋病患者在就诊后需要进行免疫监测,并为患者提供特异性治疗,抑制HIV病毒复制,控制机会性感染,延长生存期,降低抗病毒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如何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仍是临床护理的研究重点[5]。

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是利用电话随访、家庭访视及微信等方法,基于完整的护理评估基础上,为不同患者提供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由于不良情绪导致的心理状态不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6]。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支持,了解到艾滋病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病期间的生活质量,且可以延长生存时间,同时患者获得的更多护理服务,能够减少由于免疫缺陷导致的机会性感染、肺结核等疾病,降低并发症的不良影响[7]。

从本次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实验组患者经过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艾滋病患者,P<0.05;实验组艾滋病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使用个体化延续性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变不良情绪,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个体化艾滋病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 世界艾滋病日》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昆明市防治艾滋病局艾滋病服务机构和联系方式
个体化干预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效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个体化多媒体时代微电影的流行原因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