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鼻周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2020-07-17 00:44孙巧梅刘艳玲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克莫司性皮炎软膏

孙巧梅,刘艳玲

(1.贵州省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100;2.四川省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017;3.四川省金堂县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10400)

脂溢性皮炎(Seborrheic dermatitis,SD)是临床中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红斑、油腻性鳞屑,常伴有瘙痒。脂溢性皮炎病因及机制复杂,在成年人中的患病率为1%~3%,研究发现该病的发生大多与真菌或者细菌感染及由此所致的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失调等有密切的关系,皮脂代谢旺盛者较其他人群更易发病[1]。目前该病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欠佳,外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是临床上治疗脂溢性皮炎的主要方法之一,长期使用该类药物有较大副作用,如毛细血管扩张、皮肤粗糙、表皮萎缩等。本研究于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鼻周脂溢性皮炎患者,效果较为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样本量估算 本研究主要效应量是临床总积分,定量资料。根据此前的临床实践,预计治疗4周后,两组差值会是(0.5~1.0),取δ=0.7。两组的SD也会是(0.5~1.0),即合并标准差σ=0.8。δ/σ=0.9。双侧检验设计,α=0.05,1-β=0.8~0.9。按孙振球主编之第4版7年制《医学统计学》附录2统计用表(P738)估算为(21~27)例。取中值25例。

1.2 病例收集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门诊收治的50例脂溢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发病范围均位于鼻周。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22~50)岁,平均32.7岁,病程(1~84)个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采用单一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年龄(18~58)岁,平均(31.89±2.01)岁,男13例,女12例,病程(1~79)个月,平均(15.13±5.14)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3例;采用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强光脉冲治疗的25例患者为治疗组,年龄(20~59)岁,平均(33.05±1.87)岁,男15例,女10例,病程(3~84)个月,平均(16.47±6.02)个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8例,中度13例,重度4例。两组在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3 选取标准[2]纳入标准:① 根据临床检查确诊为脂溢性皮炎,病变范围以鼻周为主;② 自愿接受相关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② 有相关药物治疗禁忌者;③ 合并其他皮肤病者;④ 近1个月有糖皮质激素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史者;⑤ 合并脏器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者。

1.4 治疗方法 治疗组外用浓度为0.03%他克莫司软膏,2次/d。强脉冲光(IPL)选用科医人公司王者之冠(M22)。按照患者的年龄、肤色、耐受程度对设备的参数予以设置,能量密度(13~16)J/cm2,脉冲延迟时间(30~40)ms,脉冲宽度(3.0~4.5)ms,二脉冲,滤光片560nm、590nm、640nm;持续治疗4次,治疗后于第一时间冷敷(20~30)min。对照组:单独使用0.03%他克莫司软膏,早晚各1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2周、4周、6周、8周后对鼻及鼻周部位的临床症状进行评估,评价标准参考Kim标准评分法,即根据病变部位瘙痒、红斑、鳞屑症状程度及皮损面积计算临床积分,其中临床症状给予(0~3)分,评分越高提示症状程度越高。皮损面积评分标准:<1cm2为1分,(2~ 5)cm2为2分,>5cm2为3分。临床症状评分和皮损面积评分之和即为该患者的临床总积分。

1.6 疗效评定[3]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疗效指数>90%为痊愈;疗效指数60%~89%为显效;疗效指数20%~59%为有效;疗效指数<20%为无效。如发现在观察部位再次出现皮损即为复发。

1.7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LSD-t检验+时间两两比较差值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总积分比较 经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临床总积分的组间差异、时间差异及交互作用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两精细比较并结合主要数据分析: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症状总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周、6周及8周后,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总评分相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积分比较(±s)

注:整体分析为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资料球型性校正采用HF系数法。组间精细比较为LSD-t检验,显著性标记a为两组同时点相比P<0.05。时间精细比较为差值t检验,显著性标记t为和组内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2周 治疗后4周 治疗后6周 治疗后8周治疗组 4.22±1.35 3.84±1.01 3.16±0.65t 2.51±0.58t 1.79±0.49t对照组 4.30±1.27 4.12±1.07 4.35±0.57a 2.96±0.32at 2.13±0.35at组间F,P 14.802,0.000时间F,P 69.607,0.000交互F,P 3.397,0.036整体分析(HF系数:0.746 8)

2.2 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2周、4周后的临床疗效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周、8周后治疗组患者痊愈患者明显增加,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佳(P<0.05)。详见表2。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治疗后共发生不良反应5例,发生率为20%,其中2例患者用药早期出现轻微灼热刺痛感,后随访观察并无明显加重,于治疗2周后消失;3例患者伴有明显局部刺激感,并出现不同程度皮肤瘙痒和潮红,嘱减少药物剂量后消失。治疗组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不良反应2例,均为轻微局部刺激感,经对症处理后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95,P=0.221)。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在临床较为常见,研究发现其与皮脂腺、免疫、皮肤屏障等多个功能有关,也可因感染所致。该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较为困难。他克莫司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非糖皮质激素类免疫调节剂,在治疗SD等免疫性引起的疾病方面有较好疗效[4]。

有研究发现[5]他克莫司可抑制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从而抑制炎性细胞介质和细胞因子释放。他克莫司与皮肤渗透亲和性好,仅在使用初期可能会有灼热感、刺激、瘙痒和红斑等局部刺激反应,后可逐渐耐受或者自行消退。作为一种非激素类抗炎药,他克莫司具有类似激素的免疫调节等作用,主要机制有抑制细胞因子IL-2、IFNγ和IFN-a的产生和释放,阻止多种细胞内炎性介质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的作用。

强脉冲光主要的基本原理是光热作用,对油性皮肤、脂溢性皮炎、炎症后色素沉着等皮肤问题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2]。IPL可通过调节抗炎与促炎因子间的平衡从而改善缓解皮肤炎症。有研究[6]发现IPL抑制皮脂分泌及控制炎症,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效果显著。有学者研究发现在IPL的光热作用下,浅表血管局部得到了破坏,是减少炎症细胞的关键源头[7]。

本研究采用他克莫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脂溢性皮炎,临床起效时间较单用他克莫司短,局部皮肤刺激反应较少,强脉冲光治疗可有效缓解脂溢性皮炎患者面部红斑程度,因此提示强脉冲光可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效果基础上增强抑制皮脂分泌及控制炎症的效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控制脂溢性皮炎症状均有确定疗效,其中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更佳。由此提示,他克莫司软膏联合强脉冲光短程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确定,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效果肯定,可以推广治疗。

猜你喜欢
克莫司性皮炎软膏
器官移植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肾移植受者联合用药对他克莫司影响及其剂量调整策略
野生木耳致植物日光性皮炎4例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
软膏开封能放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