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脉冲光420nm联合透明质酸治疗脂溢性皮炎疗效观察★

2020-07-17 00:44王瑞华郑秀芬汤红峰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鳞屑皮脂透明质

王瑞华,郑秀芬,胡 勇,汤红峰

(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0)

脂溢性皮炎(SD)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基底潮红的油腻性红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反复顽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与皮脂分泌异常、局部马拉色菌感染及异常的免疫反应有关[1]。对于SD的治疗,主要以去脂、杀菌、抗炎、止痒为主,治疗方法虽然有多种,但因口服药物副作用多,临床使用受到限制,局部外用药种类较多,但是该疾病极易反复出现,需要长期治疗,患者多不能坚持。为了探讨有效的治疗脂溢性皮炎的疗法,本研究应用强脉冲光(IPL)420nm联合薇诺娜透明质酸修复膜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病例和方法

1.1 病例入选标准 患者36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患者。纳入标准:① 临床诊断为脂溢性皮炎,累及面部,性别不限,签署知情同意书;② 3周内未全身或局部应用抗生素、抗真菌药物、皮质类固醇药物及其他治疗脂溢性皮炎的药物。排除标准:① 内脏病变、孕妇及光敏者;② 瘢痕体质、色素体质、神经性体质患者。共纳入患者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18~42)岁,平均年龄28.4岁,均有额头、两侧面颊为主的油腻性红斑。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美国Sciton公司的Profile超级平台强脉冲光治疗模块420nm,从低能量密度5J/cm2开始,脉宽150ms,冷却温度8℃,治疗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清洁面部,戴护目镜,皮肤表面均匀涂冷凝胶,使用已选择的参数先在耳前试验性做光斑测试,根据局部皮肤反应和患者的疼痛程度,调整能量密度开始治疗,根据患者的反应调节能量,逐次增加(1~2)J/cm2,每2周治疗1次,3次为一疗程,视情况可适当重复1次。治疗后冰块冷敷15min,治疗期间避免暴晒,皮损部位涂透明质酸修复膜(薇诺娜,透明质酸修护生物膜),整个治疗过程2次/d外用,治疗前后均不使用任何药物和进行其他治疗。每次治疗前后由专人用同一相机,在同一光源、同一角度上对患者采集临床照片,记录治疗参数和不良反应。

1.2.2 疗效判断 根据每例患者治疗前、后的照片对比和皮损改善程度,并结合患者自身评价来判断疗效,对皮损部位的红斑、鳞屑、瘙痒进行评分:无(0)、轻(1)、中(2)、重(3)。皮损部位某一症状或体征评分之和为该病人此症状或体征的积分,对各随访点皮损好转程度与治疗前情况相比。痊愈:症状体征积分下降≥90%。显效:60%≦症状体征积分下降<90%。好转:20%≤症状体征积分下降<60%。无效:症状体征积分下降<20%或加重。有效率以痊愈加显效计。

1.2.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版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6例患者均完成了治疗,经(2~3)次IPL 420nm联合透明质酸治疗后红斑减少,鳞屑、瘙痒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中鳞屑、瘙痒改善最快,而皮肤红斑好转较慢,第4、6周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94.44%,见表1。治疗后第4、6周时红斑、鳞屑、瘙痒三个症状/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疗效观察(n,%)

表2 皮损积分变化(±s)

表2 皮损积分变化(±s)

症状/体征 治疗前 治疗后第4周 t 治疗后第6周 t红斑 8.694±41.753 7 2.055 6±1.850 8 15.63 1.277 8±1.465 3 19.50鳞屑 8±1.851 6 1.111 1±1.165 6 19.14 0.527 8±0.999 6 21.34瘙痒 6.444±1.593 6 0.833±31.158 8 17.10 0.527 8±0.810 2 19.90

2.1 不良反应 治疗中5例患者出现轻度的水肿性红斑、刺痛感,未进行特殊处理,均于冷敷后可自行消退,所有患者治疗后未出现瘢痕、炎症后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3个月,痊愈患者中有3例出现症状反复,复发患者中其症状较前减轻。

3 讨论

脂溢性皮炎系发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炎症性皮肤病,部分病例可累及全面部,表现为基底潮红的油腻性红斑,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病情往往反复顽固,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IPL技术是一种非剥脱性光动力疗法,可选择性作用于特定靶物质而达到治疗作用,有研究发现IPL可以降低上皮细胞更新的速率,减少鳞屑的产生,同时,IPL可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或下调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2]。将强脉冲光用于脂溢性皮炎的治疗,国内外也有研究和报道,但大多是采用强脉冲(560~640)nm光谱进行治疗,陈艳等人[3]采用IPL 540nm和570nm治疗面部SD,引起皮脂腺有限的损伤,使皮脂分泌减少,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朱柯等人[4]证实波长为(500~670)nm或(870~1 200)nmIPL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SD安全有效。采用420nm波长的IPL治疗脂溢性皮炎,国内鲜有报告,本研究发现经第二次治疗后,患者面部红斑、鳞屑、瘙痒可以得到明显减轻(P<0.05),在第三次治疗后进一步改善(P<0.01),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患者皮损各项积分及总分呈进行性下降,提示IPL 420nm联合透明质酸可以协同抑制皮脂分泌及控制炎症,并且在治疗后随访的3个月,仅有3例出现症状反复,进一步说明了本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这与IPL420nm可以直接损伤皮脂腺,使皮脂腺萎缩,从而使皮脂分泌显著减少有关[5]。此外,马拉色菌是引起脂溢性皮炎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我院的前期研究发现IPL420nm对红色毛癣菌有抑制作用[6、7],此外,还发现IPL420nm对马拉色菌毛囊炎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以此为依据,推测IPL 420nm对马拉色菌也可能有抑制作用,下一步将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

透明质酸(HA)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各组织和器官中的大分子酸性黏多糖,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具有保水、润滑、保护正常细胞免受毒性细胞侵害等作用[8]。本研究第4、6周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94.44%,治疗效果满意,治疗过程中鳞屑和瘙痒改善速度快,这不仅与透明质酸的保湿作用有关,最新研究还发现透明质酸对脂质分泌抑制的作用,HA可以降低皮脂腺中脂质的合成,HA在人类皮脂腺的生物学和HA信号传导中发挥功能作用[9]。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整个治疗过程结束后建议患者继续使用透明质酸修复膜以达到减少复发的目的。

综上所述,强脉冲光420nm联合透明质酸可以有效治疗脂溢性皮炎,减少复发,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鳞屑皮脂透明质
透明质酸钠功能机制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
沟通表里和解祛邪法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及对皮肤症状的改善作用研究
透明质酸基纳米纤维促进创面愈合
长倒刺是因为缺维生素吗
皮脂组分污染真丝织物黄变性能研究
扫除草莓鼻三大攻略
秋季皮肤呵护 就从保护皮脂膜开始
银屑病的冬季护理
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牛皮癣有什么良药良方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