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川芎嗪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0-07-17 00:44刘苏慧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腹型川芎嗪紫癜

刘苏慧

(南阳市中心医院血液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若疾病累及消化道,则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血便等,发展为腹型过敏性紫癜[1]。目前,临床多采用抗过敏、消炎等对症治疗,甲基强的松龙(MP)是中效糖皮质激素药物,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腹痛、组织水肿等状况[2]。但单一应用时,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盐酸川芎嗪是由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可改善血管微循环,修复受损血管[3]。因此,本研究旨在观察盐酸川芎嗪与MP联合治疗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8.14±5.21)岁;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23~73)岁,平均年龄(38.17±5.22)岁。纳入标准:① 均经胃镜确诊为腹型过敏性紫癜[4];② 均为首次确诊;③ 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 自身凝血功能异常;② 其他腹痛相关疾病;③ 对本次用药过敏。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解痉、抑酸等治疗。对照组给予甲基强的松龙(法玛西亚普强制药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14)治疗,将10mg/kg甲强龙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续用药3d后,剂量逐渐减半,并于消化道症状改善后口服甲强龙1.0mg/kg,1次/d。观察组加用盐酸川芎嗪(中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7022508)治疗,将80mg盐酸川芎嗪溶于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7d。

1.3 观察指标 ① 血清免疫学指标:于治疗前及治疗7d后,抽取两组静脉血,以3 000r/min离心分离血清后,使用全自动分析仪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A)、补体(C3)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② 临床症状消退时间:记录两组皮疹、血便、腹痛消退时间。③ 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是否出现感染、低血钾、精神兴奋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IgA、C3、TNF-α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对比[(±s),g/L)]

表1 两组血清免疫学指标对比[(±s),g/L)]

TNF-α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0 4.21±0.74 2.42±0.55 3.72±0.40 1.34±0.28 87.53±12.25 50.91±8.75对照组 40 4.33±0.75 2.85±0.66 3.77±0.37 1.57±0.32 87.66±12.30 57.18±9.54 t 0.720 3.166 0.580 3.421 0.047 3.063 P 0.474 0.002 0.563 0.001 0.962 0.003组别 n IgA C3

2.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皮疹、血便及腹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对照组出现1例低血钾、1例精神兴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观察组出现1精神兴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1/40)。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556)。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s,d)

表2 两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对比(±s,d)

组别 皮疹 血便 腹痛观察组(n=40) 5.24±1.14 3.15±0.53 2.28±0.72对照组(n=40) 6.11±1.25 3.62±0.75 2.74±1.15 t 3.252 3.237 2.144 P 0.002 0.002 0.035

3 讨论

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认为其主要是由免疫球蛋白IgA介导而造成白细胞广泛破裂性小血管炎症。患者发病后,血液中补体、免疫球蛋白及T淋巴细胞等会出现异常分泌状态,同时IgA会与补体发生作用,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于患者血管壁内沉积,促使广泛性血管炎产生[5]。此外,后者激活机体免疫系统,致使炎性因子、过敏介质等多种物质大量分泌及释放,从而诱发变态反应,若不及时控制,可累及多个重要器官,危及生命健康。因此,有效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过敏介质及炎症发展利于改善疾病。

目前,MP仍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其具有起效快、生物半衰期短等特点,可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血管炎症反应,且该药对肾上腺垂体影响较小,但长期应用MP会促使血小板活化,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况,从而加重微小血管炎症。研究显示,盐酸川芎嗪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增强治疗效果[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IgA、C3、TNF-α低于对照组,皮疹、血便及腹痛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略少于对照组,表明盐酸川芎嗪与MP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血清免疫指标,缓解临床症状,加快病情好转。盐酸川芎嗪主要成分为四甲基吡嗪,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血管微循环;同时该药可抑制TXA2释放,提高PGI2合成速度,促使其比例恢复平衡,并能够促进肾小动脉扩张,增加肾血流量,减少尿蛋白排泄量,从而保护肾脏功能。

综上所述,盐酸川芎嗪与MP联合应用于成人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可有效改善免疫反应,促进症状消退,增强治疗效果,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腹型川芎嗪紫癜
川芎嗪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马鸿杰教授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炎临床经验总结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BMI正常老年腹型肥胖人群脂代谢异常及中医辨证治疗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在腹型过敏性紫癜患者中的应用
川芎嗪结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50例临床观察
儿童过敏性紫癜饮食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