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效果观察

2020-07-17 00:44吕伶俐王金秀何继忠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浅表性滴眼液激光治疗

吕伶俐,王金秀,何继忠

(郑州市管城中医院血管瘤红斑痣科,河南 郑州 450000)

血管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其起源于皮肤血管,以儿童、婴儿较为多发,临床上多见于头颈部位,肌肉、肝脏、黏膜等部位也可发病,以枕部最为常见,发现时间多见于出生时至出生后6个月内,对婴幼儿的外观造成严重影响。激光治疗是当前临床上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常用手段,但是有研究指出[1],单一疗法虽能够产生一定治疗效果,但尚不能达到临床预期,且其治疗后不良反应明显,影响整体疗效。β受体阻滞剂是当前临床上治疗浅表性血管瘤的一线药物,本研究观察卡替洛尔滴眼液外用联合激光疗法治疗婴儿浅表性血管瘤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81例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患儿为观察对象。经症状体格、组织病理学、彩色多普勒超声等检查确诊符合婴儿浅表性血管瘤诊断标准[2],纳入标准: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药物禁忌症,高风险血管瘤患儿,血管瘤部位≥2处,治疗前采用其他方案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3例,女27例,年龄(2~5)个月,平均(3.46±0.38)个月,病程(1~5)个月,平均(3.03±0.29)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18例,躯干14例,四肢8例;观察组41例,其中男12例,女29例,年龄(2~5)个月,平均(3.51±0.41)个月,病程(2~5)个月,平均(3.08±0.32)个月。发病部位:头面部17例,躯干13例,四肢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清洁皮肤,表面麻醉,无菌纱布覆盖患儿眼眶,佩戴护目镜,频率调整为1.5Hz,能量密度(7~ 40)J/cm2,波长595nm,光斑直径5mm,动态冷却喷射(20~ 60)ms,间隔(10~ 40)ms,脉冲宽度(3~10)ms,能量密度(10.5~13.5)J/cm2,依据患儿治疗情况适当调整,垂直照射,以治疗部位出现轻度紫癜为宜,治疗结束后冷敷20min,注意防晒,每隔3周治疗1次。观察组增加卡替洛尔滴眼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0970025)湿敷,清洁皮肤后,取与瘤体大小相当的6层无菌纱布,浸满卡替洛尔滴眼液,以不滴水为宜,于患儿熟睡后敷于瘤体30min,2次/d,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对比疗效。

1.3 观察指标 ① 临床疗效。治疗后随访6个月对比临床疗效,显效:血管瘤消失,皮肤恢复正常;有效:血管瘤变平,停止生长,消退面积50%~75%;无效:未达有效标准[3];消退面积=(治疗前血管瘤面积-治疗后血管瘤面积)×100%。②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对照组40例,显效23例(57.50%),有效6例(15.00%),无效11例(27.50%),总有效率72.50%;观察组41例,显效30例(73.17%),有效7例(17.07%),无效4例(9.76%),总有效率90.24%。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4 7,P<0.05)。

2.2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2.50%高于观察组患儿的12.20%(χ2=4.827 9,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婴儿血管瘤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良性增生性疾病,其病因不明,该病以出生后数月内显著增长为主要特点,可分为深部血管瘤及浅表性血管瘤。以单发较为常见,体积不等,头颈部最为常见,形状多以不规则形或类圆形为主,性状柔软,可压缩。部分患儿未经治疗即可痊愈,但有部分患儿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会引起心力衰竭,危及患儿生命安全。浅表性血管瘤多发生于患儿出生后14d内,以女性较为常见,男女比例为1∶3,其体积较小,且其发生部位以暴露部位较为多见,对患儿的美观造成严重影响,部分甚至引起患儿皮肤周围组织功能,积极有效的处理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血管瘤的治疗方案较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化疗及激光照射治疗等方案,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光治疗的快速更新换代,其在皮肤血管病变治疗中的特性逐渐得到临床认可,是当前临床上治疗血管瘤的常用手段之一。595nm脉冲染料激光属于第3代染料激光,其脉冲及波长更适用于各类皮肤病的治疗,作用于机体后,通过光热作用促使病变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进行选择性吸收,进而对血管组织进行高度的选择性破坏而产生治疗作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态冷却装置系统的介入,可降低皮肤表面温度,减少激光对皮肤的损伤,提升麻醉效果,减轻对机体的刺激,有效提升治疗舒适性。但是其对增厚性的血管瘤的治疗效果较差,与激光穿透不足有关,且部分患儿治疗后极易出现色素脱失情况,整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4]。

药物治疗中以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为一线治疗药物,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降低。提示在59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能够更为有效地改善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患儿症状体征,且安全性高。临床分析认为,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属于β受体阻滞剂类药物中的一种,其作用于机体后能够通过阻断信号通路,抑制瘤体血管形成,促使内皮细胞快速凋亡,促进肿瘤组织快速消退。联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相互协同作用下产生增益作用,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能够直接作用于机体病变部位,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调节血管网的闭塞程度,更利于脉冲染料激光的治疗,促使血管及瘤体的萎缩[5]。

综上所述,卡替洛尔滴眼液湿敷联合595nm脉冲染料激光能够进一步提升婴儿浅表性血管瘤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浅表性滴眼液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点阵铒激光治疗痤疮疤痕临床疗效观察
冰珍清目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雾化治疗干眼并发视疲劳的临床疗效观察
联用建中和胃汤与温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虚畏寒型价值研究
过敏性结膜炎 用药&护理
点阵激光治疗皮肤光老化效果和对面容美观的影响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慢性浅表性胃炎如何治疗
滴眼液不可随意用
奥美拉唑合多潘立酮治疗浅表性胃炎32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