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2020-07-17 00:44吴智刚李炜煊李启欣李小蓝
皮肤病与性病 2020年3期
关键词:皮屑吸入性皮肤病

吴智刚,李炜煊,李启欣,李小蓝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佛山 528000)

在皮肤科中,过敏性皮肤病属于常见疾病,存在着复杂的病因,且容易反复发作,无法完全治愈。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接触过敏原有着直接的联系,过敏现象是因机体受到刺激后损伤组织,严重情况下,会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情况。只有明确引发皮肤病的过敏原,才能对其进行预防和治疗,保障患者生命健康[1]。现阶段,临床皮肤科的研究热点为探讨发生过敏性皮肤疾病与过敏原之间的联系。本研究就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展开分析,了解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的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9例本院2018年7月~2019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过敏原,其中包括男性患者59例,女性患者50例,年龄区间(12~68)岁,平均(40.12±1.25)岁,病程10天~8年,平均(4.10±0.34)年。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就诊后应按照医院要求和病情特征检测过敏原,具体操作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采用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过敏原,具体实施措施为在冰箱冷藏中取出IV 1701酶免反应管,用注射器排出管中缓冲液,吸入性过敏皮肤病患者的血清,置入孵箱中,合理调整温度,将其控制在(18~30)℃,在100min后取出并弃去血清,进行一次性冲洗,于(18~30)℃的温度下静置16h,将结合物弃去后,用洗涤液进行3次洗涤,擦拭管头部后,再吸入底物,于(18~30)℃的环境下放置5min,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

1.3 观察指标 ① 分析吸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吸入性过敏原包括屋尘、户尘、霉菌组合、苋/藜/葎草/蒲公英、蒿/矮豚草、树类花粉、狗毛皮屑、猫毛皮屑[2]。② 分析食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食入性过敏原包括牛肉/羊肉、贝/鱼、虾、芒果/桃/苹果/樱桃、腰果/花生/黄豆、蟹、鸡蛋白、牛奶、菠萝[3]。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用(±s)表示,检验值为t。用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09例皮肤受检者中,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中,屋尘阳性率15.59%、户尘螨阳性率22.93%、霉菌组合阳性率19.26%、苋/藜/葎草/蒲公英阳性率13.76%、蒿/矮豚草阳性率8.25%、树类花粉阳性率6.42%、狗毛皮屑阳性率13.76%、猫毛皮屑阳性率11.01%。食入性过敏原阳性中,牛肉/羊肉阳性率8.25%、贝/鱼阳性率2.75%、虾阳性率9.17%、芒果/桃/苹果/樱桃阳性率11.92%、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11.92%、蟹阳性率15.56%、鸡蛋白阳性率13.76%、牛奶阳性率25.68%、菠萝阳性率为1.83%。详见表1。

表1 吸入性、食入性过敏原的阳性率(n,%)

3 讨论

人体内有很多途径都会进入过敏原,过敏原结合患者体内抗体后,形成免疫复合物,对肥大细胞脱颗粒造成刺激,将白三烯、组胺等递质释放出来,从而引发速发型变态反应特征,最终引发过敏性疾病[4]。近几年,我国开始广泛应用食物添加剂,明显提高了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过敏性疾病存在着复杂的病因,除自身为过敏体质以外,食入物及吸入物也是重要的外在致敏原因[5]。且有很多的过敏原种类均会引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在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饮食结构、风俗习惯、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及经济发展状况,导致各地区诱发原因存在着明显差异,很多患者并不了解自身患病原因,因此想要预防疾病并得到有效治疗,需明确变应原[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09例受检者中,户尘螨阳性率最高,为22.93%,其他依次为霉菌组合、屋尘、苋/藜/葎草/蒲公英、狗毛皮屑、猫毛皮屑、蒿/矮豚草、树类花粉;109例皮肤受检者中,牛奶阳性率最高,为25.68%,菠萝、贝/鱼阳性率较低,分别为1.83%和2.75%,牛肉/羊肉阳性率8.25%、虾阳性率9.17%、芒果/桃/苹果/樱桃阳性率11.92%、腰果/花生/黄豆阳性率11.92%、蟹阳性率15.56%、鸡蛋白阳性率13.76%。经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检测,不同变应原在引发过敏性疾病种类上不存在明显差异,可见不同变应原会引发很多疾病,也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7-9]。因此,在临床工作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最大程度上预防接触过敏原[10]。

过敏性疾病具有顽固性特征,现阶段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减少接触过敏原,降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概率,有效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依据检查结果,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过敏性疾病也可能随之改变。有很多类过敏原都会导致患者发生过敏反应,但临床检测的过敏原存在局限性,无法检测出所有过敏原,医护人员在进行过敏原检测时,应告知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保持室内通风,通过晾晒衣物防止接触吸入性过敏原,预防疾病发作。

综上所述,过敏性皮肤病加重或诱发的潜在原因为接触过敏原,在防治过敏性皮肤病方面,检测过敏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提供参考依据,值得全方位推广。

猜你喜欢
皮屑吸入性皮肤病
老年脑卒中患者吸入性肺炎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别让吸入性肺炎伤害到您
为什么会有耳垢?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皮屑Ⅰ号洗剂在头皮脂溢性皮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如何除螨才有效
冬天为什么身上的皮屑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