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县纪事

2020-07-20 06:36赵梓淳
青春 2020年7期
关键词:锅贴车夫古董

赵梓淳

“当啷”一声锣响,人马的喧闹和腾腾的热气忽而都涌起来了。碧县人做得好锅贴,沿街都是油煎锅贴的焦香和吆喝声。天将晚不晚,拉车赶集的都坐下嚼。

三师傅忙着热,薄棉袄已经解了一半。小女儿阿团站在板凳上帮他包馅儿,锅贴鼓胀得不像是月牙儿,倒是个圆月了。“不是我钻了钱眼子,近来面粉涨得厉害,实在撑不住,只能给大伙儿涨个一毛。”三师傅说着就拿手在围裙上擦几下,脸上不知怎的发烧。

一个车夫嘟嘟囔囔:“谁都不容易!谁曾想有天锅贴都吃成了素的,拉车就拉自己呢。还不是教——”他突而警觉地扫了一眼,又看了眼不远处的古董行,“吃饭,吃饭。”

一时间只能听见吸溜汤汁和咂嘴的声音了,三师傅推推小女儿:“去,给于爷爷送一盘子。”

于老爷子是古董行的主人。小小的碧县上有个大古董行,这本身就是很奇怪的事情。更何况街坊里传说于家是旧时候打叛匪发的家,里面金几件、银几件、玉一箩,古董行从祖上几代下来,有东西。但是老爷子一年下来穿的衣服都洗得发皱发白,吃食也不宽裕,坐在锅贴摊里跟车夫小贩没甚区别,就更奇怪了。县里人平时和老爷子嘻嘻哈哈,却都不约而同地努力掩盖这些奇怪之处。三师傅的小女儿有次说了句什么,就被急急地捂住了嘴。

今日难得好月亮。油灯明晃晃地挂起来了,食客们也吃得解了棉袄拍肚皮了,又开始海侃一通。无非和此前一样,哪天吃得一碗红烧肉滚滚烫烫下肚,谁打架又挂彩了,车轱辘歇了,七侠五义又说到第几回了,城里人又说呜呜的飞机了。一个压低声音说:“近了。”

“近了?”

“真近了。”

“昨儿在雪乡,一个特务,咔!”

三师傅到月偏西才收摊回家,阿团已经困得两只羊角辫晃啊晃,伸手要去拎瓶子。这时候一双黑得瓦亮的皮鞋在摊子前停住:“收摊了?再做一盘吧。”三师傅手上拾掇没停,也没抬眼:“今天不了,孩子太困。”那人笑了,慢条斯理地说:“跟您打听个事,这儿有个于氏古董行吧?”三师傅心里一慌,慢慢抬头说:“想来还真没注意,您别是记错了吧?小地方人,只管糊住一家子嘴。”包袱一拿,就准备拉着小丫头走。

皮鞋没动,那人蹲下了身:“小姑娘,你知道吧?”三师傅的指节忽而发了白。阿团揉了揉眼睛,跺了脚:“谁晓得什么咕咚不咕咚的,我都要睡咕咚了。回家,回家!”三师傅一松,赶忙去哄,一手抱起来叫她倚在肩上眯着。一路上北风在巷子里叫得厉害,他心里也跳得慌。低头看看女儿,想是已经睡得甜了,却看见两只眼睛眨巴着呢。

于老爷子年纪大了,不喜睡,早早地醒了。他这两天总觉得心里放着事儿,古董行的门板也到正午才放下。行里来人少,也应当来人少。没什么东西,伙计一个,盘核桃盘得包浆。

寒天寂寞,等到回春了,自然有燕子回碧县老窝。几代下来,从没进过别家。老小叫成一片,老爷子听了心里欢喜。

早趟儿的车夫拉着车从石板路上过去了,马哒哒的小步踏起一路沙尘,卖柴火馄饨的一路吆喝,中间又夹着卖热乎馒头的。老爷子闭上眼也能想着那人身上挎着木箱子,香气呲溜溜地窜出来。老棉鞋踩在地上,声儿闷,舒服。偏偏跳出来一个响亮而尖利的,和周围格格不入,远远地听见了,越来越近了,又停在了门口。于老爷子招手叫来伙计:“穿皮鞋的,让他敲会儿门再开,说老头子病在床上呢。”随后拄着拐进了里屋。

穿黑皮鞋的在屋里待的时间不长,就够把古董架子扫上一遍,再扯两句有的没的买卖话。老爷子淡淡地回了两句,话里话外都膈应:“小古董行里没什么,祖上下来的被我败得差不多了,吃喝玩乐也都有了,人也動不了了。诚心买东西的您找不着好货,不诚心的您也请回。”

那人耐心,一点儿也不恼:“我听说行里馒头整箱买,以为老爷子身健体壮才来看货。不曾想您身体不好,那更方便,我认识城里顶好的医生,叫他来瞧瞧?”

老爷子咳嗽了两声,闭着眼说:“养了一池大红鲤鱼,我爱着呢,掰馒头喂才有趣儿。医生也不必,拿个大冰砣子按来按去,什么意思。”

门外噌噌跑过一个车夫,朝门里喊一声:“老爷子,盼着您这病快点好呐!拖拖沓沓床上躺着,最难熬!”

说是阿团瞧见的,下晌白大褂医生就提着药箱进了门,老爷子在屋里发了好大的火气。之后是吵嚷了一阵,安静了一阵,仪器叮叮当当响了一阵,又安静了。黑皮鞋男人从屋里快步走到院子里,医生提着药箱出来和他讲话。两个人都慢条斯理、不温不火,硬生生把短短的冬昼说得很长。说完了,天晚了,一辆黄包车经过,两个人的身影就从碧县抹去了。

锅贴摊上的灯照样亮,石板上团出人影车影,好像往常一样的,不过更安静些。三师傅早早地叫阿团去送锅贴,明明摊上不紧不慢地吃着谈天,却总叫人觉得心里有一块堵着揪着。

“好大的风,地皮要冻裂了!”一个车夫说。

其他的人没有立刻接话,闷着头看盘里的汤水或是盘弄自己裂开的指甲。风裹着飞机的轰鸣声往他们的脸上身上扑过来,然后散进歪歪曲曲的巷子里。雪花一样的传单纷纷扬扬撒下来,在地上粘起细碎的冰碴。嘴里的热气一吹,冰碴子化了,纸绵软地耷拉下来。

阿团关于碧县的记忆到此为止。

她被抱到远嫁的姑姑家,就此常住。锅贴摊的香气和古董行的老库房好像都很远了,远到她揉揉眼睛也看不清。直到在街上邮递员递给她一份报纸,上面的大字直往眼里戳:

“碧血丹心:碧县红色记忆——

李明,化名于松,以古董行资助并参与运转地下组织十余年。

陈阿三,掩护革命人士,于冬末就义。

王洋,镇医院医生,假意投诚特务机关,保护革命人士。

无名氏,车夫,参与运输情报。

无名氏……”

阿团小心地把报纸叠好,塞进胸前的口袋里。她要说给她的孩子们听,要抚摸着他们的头,要带他们唱爷爷伯伯们唱过的歌,像她小时候那样。

要在明年春天,带他们去看碧县的回巢燕子。要说:“去,给于爷爷送一盘子。”

猜你喜欢
锅贴车夫古董
“三个车夫”之鉴
我捡到了明朝古董
在马德里淘古董
锅贴
诚信锅贴
人力车夫
百姓美味 锅贴飘香
胡适笔下的“人力车夫”
锅贴
你是第几个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