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

2020-07-21 09:51徐宗雨陈奕纬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9期
关键词:冠脉心肌梗死心功能

徐宗雨,陈奕纬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上海 200011)

0 引言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血管事件,针对这一疾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治疗,容易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如此影响生活质量及威胁生命健康[1]。对冠心病AMI,常规治疗方法是使用西药,然而大量研究表明西药治疗常难在短时间控制心血管状况,需长时间用药方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如此容易引起用药依从性下降或耐药问题,使整体治疗效果受影响[2]。作为一种新型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冠脉介入治疗逐渐被推广到治疗冠心病AMI的治疗中,实践表明该治疗方式的疗效满意。本研究就具体探讨了应用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AMI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82例冠心病A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具体如下:实验组52例,该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52-73岁,平均(64.2±2.3)岁;心肌梗死部位:前壁31例,下壁21例。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51-72岁,平均(63.8±2.1)岁;前壁心肌梗死16例,下壁心肌梗死14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EKG 、心肌酶谱、CTA等技术检查确诊,患者发病时间均在12 h内[3]。②患者均无介入治疗禁忌,临床资料完整。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碍及精神疾病患者。③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对照组拒绝采取介入治疗的方式,而是采取常规方法治疗,主要是发病6 h内予以患者立即嚼服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100 mg×30 s),用药剂量为0.3 g/次,硫酸氯吡格雷片(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75 mg×7s),用药剂量300 mg/次;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2020492,规格10万U),主要将150万U的药物加入0.9% 100 mL的氯化钠溶液中,混合后予以静脉滴住,在30 min内滴住完成。滴住后12 h用低分子肝素钙(赛诺菲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4 mL:4000 AXaIU)治疗,采取皮下注射的方式,用药剂量为4000 U/次,每隔12 h用药一次,持续治疗5 d。持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实验组则采取冠脉介入治疗,主要使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取平卧位进行治疗,依据病变特征借助球囊、导管、支架及引导丝等器械完成冠脉介入治疗。

1.3 观察指标。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并具备良好精神状态为显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心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精神状况一般为有效;症状、心功能及精神状况未见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 d及治疗后第7 d,均在清晨空腹阶段采集患者4 mL的肘静脉血液,经离心后分离血清,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型脑钠肽(BNP)指标水平,检测方式与步骤均严格参照相关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20.0软件做统计学结果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使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经过相关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血清BNP水平。治疗后3 d,两组患者血清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提高,但实验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7 d实验组血清BNP较治疗后3 d降低,对照组较治疗后3 d提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BNP指标水平变化比较()

实验组 52 415.26±52.26 527.15±56.69 326.63±45.56对照组 30 414.18±52.13 742.28±85.59 771.15±87.39 t - 0.090 13.681 30.311 P - 0.928 0.000 0.000

3 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心肌细胞供血供氧减少的心心脏疾病[4]。冠心病患者常合并AMI这一并发症,该疾病患者的症状往往较严重,致残致死率非常高,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冠心病AMI,常规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但是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常规用药治疗疾病的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需探讨更有效的治疗方式。冠脉介入治疗是近年来广泛推广治疗冠心病AMI的治疗手段,该资料方式具有效果好、创伤小的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冠脉病变情况,同时也对血清BNP水平的改变具有良好效果[5]。BNP是一种由心室合成、分泌的神经激素类物质,正常人群中,人体血清中BNP水平非常低,这使得该物质常常被用于心力衰竭、疾病进展、疗效评估及预后判定等的诊断中,同时也用作心肌梗死治疗后心功能恢复状况的评估中。丁娟等[6]的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冠脉介入治疗后,常会出现BNP水平增加情况,但是在经合理的治疗后BNP可明显下降,BNP水平的降低对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心功能改善具有良好效果。本研究中,就探讨了采取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AMI的效果及对血清BNP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效果上,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提示相较于传统用药治疗,采取冠脉介入治疗冠心病AMI的效果显著。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同治疗前相比,虽然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 d血清BNP水平显著提高,但实验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且在治疗后第7 d实验组血清BNP较治疗后第3 d降低,而对照组BNP则较第3 d提高,这也提示冠脉介入治疗对降低血清BNP水平有重要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采取冠脉介入治疗的方式,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及降低血清BNP指标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冠脉心肌梗死心功能
心率对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技术的影响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血清IL-12、SAA水平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预后的影响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两种64排GE CT冠脉成像信噪比与剂量对比分析研究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急性心肌梗死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急救护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