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2020-07-22 01:10黄敦平王成程
关键词:江西竞争力因子

黄敦平,王成程

(1.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2.南京大学 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

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国民对旅游需求日益旺盛,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旅游业一方面有利于地区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大幅度提升知名度。但因旅游资源具有普遍性,各地区旅游业具有明显趋同性,地区间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各地区也纷纷推出了独具特色的旅游项目。江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早。近年来,江西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意见》《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等多个旅游业发展文件,吸引了大量游客入赣旅游,有利地支撑了江西经济发展,但旅游竞争力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仍较为突出,综合评价江西各地区旅游竞争力,提出有效提升江西旅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将有助于江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早期旅游竞争力评价主要考虑旅游者需求、价格差异等单方面因素[1,2],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单方面的因素已无法综合评价旅游业发展状况。Dwyer认为地区旅游竞争力将受到自然环境、基础设施、区域的管理和区位条件等多因素影响[3]。国内学者苏伟忠等构建了包括旅游竞争业绩、竞争潜力、竞争环境支持力等构成的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4]。这一指标体系为史春云、把多勋、吴娟、陈玉涛等后来学者所运用,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5-8]。甘萌雨认为城市旅游竞争力除了这些评价指标外,游客的口碑也应是一个重要的方面[9]。张梦认为区内旅游企业较强的抗风险能力也会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10];周礼等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长江经济带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从整体上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的旅游竞争力[11];林明水等基于最新提出的“全域旅游”概念,利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评价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竞争力[12]。江西省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也是省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学者们也分析了江西旅游业的产业集聚状况、产业效率、空间结构分布等[13-15]。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多个方面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本文评价江西各地区旅游竞争力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将依托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构建江西旅游竞争力指标综合评价体系,采用2016年的数据综合评价江西11个地市的旅游竞争力。进一步将江西各地市按照得分高低划分为较强竞争型、一般竞争型、较弱竞争型三种类型,提出提升江西旅游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1 江西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了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接待能力、生态环境四类指标综合评价江西各地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见表1所示。

表1 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

1.1 经济发展

经济因素是发展旅游产业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良好的经济条件给开发和创新旅游产品提供了保障。本文选取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三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城市经济发展。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侧面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反映出该城市服务业的规模,较高的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意味着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全面周到的服务。

1.2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是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规模的最直接因素,游客们往往会选择景点多的地区作为目的地以获得出行最大的满足感。旅游资源丰裕的地区便具有了绝对的竞争优势。本文选取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国家4A级以上景点数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数三个二级指标来反映城市的旅游资源。国家4A级以上景点大多是自然景观或人造景观,适合游客们进行度假、摄影等放松身心的活动。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则属于人文景观,适合有文化体验或研学需求的旅游者。

1.3 接待能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旅游接待服务的支持,接待能力越高,游客的满意度就越高,旅游口碑也就越好。本文选取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星级饭店数和旅行社数量四个二级指标来衡量城市的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一方面可以反映该地区目前的旅游业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反映与旅游业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星级饭店数与旅行社数量则可以直接反映出地区旅游接待水平。

1.4 生态环境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吸引外地游客到来,从而使该地区获得生态效益。本文选取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两个二级指标来衡量江西各地区的生态环境。

2 江西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2.1 江西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因子分析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来确定适不适合进行分析,因子分析的KMO值>0.5,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P值为0.00,表明相关系数矩阵为非单位矩阵,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共因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主成分分析结果

从表2中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在旋转前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方差的41.49%,旋转后的方差占所有因子总方差的39.50%。同时,前四个因子旋转前和旋转后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为89.16%,因此可以提取四个公共因子。为了使每个因子的载荷分配的信息更明确,本文使用最大方差法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处理,使因子代表的实际意义更为准确。

表3 载荷系数与成分分析表

由因子载荷系数和成分得分表可得出结论,提取的第一个公因子f1中,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数、国家4A级以上景点个数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数三个指标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将因子f1命名为资源竞争力因子;提取的第二个因子主成分权重为27.85%,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这三个指标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将因子f2命名为经济竞争力因子;提取的第三个因子主成分权重为13.84%,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这两个指标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将因子f3命名为生态竞争力因子;提取的第四个因子的主成分权重为5.98%,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星级饭店数量和旅行社数量这四个指标的载荷系数比较大,将因子f4命名为接待竞争力因子。

从表4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江西省各地区的旅游综合竞争力总体水平较低,且存在着较强的空间异质性。在江西11个地市中南昌、九江、上饶、吉安、赣州综合竞争力得分大于0,且仅有南昌和九江综合得分大于0.8,其余地市综合得分均小于0。其中,南昌旅游竞争力优势明显,综合评价得分为1.12,是排名第三位上饶得分的4倍。而排名靠后的6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均小于0,其中新余和抚州两个地区的综合评价得分小于-0.5,表明这些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较低。赣北、赣中、赣南三大地区旅游竞争力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赣北地区旅游竞争力不平衡现象极为严重,其中,南昌和九江两市综合得分较高,旅游竞争力比较强,上饶的旅游竞争力属于一般水平,而宜春、景德镇、鹰潭、萍乡、新余这五个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水平较低。赣中地区旅游竞争力水平整体不高,赣南的赣州综合评价得分排名第五,旅游竞争力属于一般水平。

表4 江西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

2.2 江西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的聚类分析

为了更深入分析江西各地区旅游竞争力空间异质性,基于本文构建的江西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西11个地市进行分类,按照因子综合得分高低将江西各地区旅游竞争力状况划分为较强竞争型、一般竞争型、较弱竞争型三类。

表5 江西旅游竞争力分类

较强竞争型为南昌和九江。该类型地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均大于0.5,旅行社数量超过100家,旅游总人数超过6 400万人次,这两项指标均列全省前两位。南昌作为江西省会,鄱阳湖生态圈核心城市,在经济、文化、交通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其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使得南昌在接待能力因子上得分最高。其人均可支配收入在2016年达到34 619元,位居全省第一,且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为0.43,为全省最高,因而在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比和旅行社数量三个指标上排名全省第一,在经济发展因子得分中也最高。九江在世界自然或文化遗产数量、国家4A级以上景点数、森林覆盖率三项指标上的表现较好,得分较高,在生态环境因子上得分最高,并且还凭借世界自然遗产庐山以及众多的其他旅游资源,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著名旅游城市、山水城市等美誉,另有“江到浔阳派,分明是画图”的美称。

一般竞争型为上饶、吉安、赣州。该类型地市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在0到0.5之间。上饶在旅游资源因子得分在全省排名第一位,分值是南昌的两倍,这得益于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比如“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国家5A级景区三清山等。其经济发展因子得分排名第7位,接待能力因子排名第8位,但因森林覆盖率较低使得生态环境因子排名第11位,导致上饶综合排名第3。吉安旅游资源因子得分排名第5位,经济和生态环境因子均排名都为第6位,由于星级饭店数、旅游总人数较少,接待能力因子排名仅第9位。赣州在旅游资源因子排名第3位,接待和生态环境分布排名第7、8位,而经济发展因子得分仅排第11位。这三个地市均为旅游资源比较强但是其余三方面竞争力较弱而导致的总体竞争力不强。

较弱竞争型为宜春、景德镇、鹰潭、萍乡、新余、抚州。该类型的旅游竞争力综合得分小于0。在这六个地市中,除了新余和景德镇之外其他四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因子得分均小于0,经济发展因子得分靠后,并且旅游资源、接待能力、生态环境因子的得分也较低。其中,抚州、新余、鹰潭在经济发展因子、接待能力因子和旅游资源因子得分上均排名靠后,景德镇和新余在生态环境因子得分上位于全省后两位。

3 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地区经济发展、旅游资源、接待能力、生态环境等4个方面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模型综合评价江西省11个地市旅游竞争力,得出如下结论:江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整体水平不高,且存在空间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江西各地市按照旅游竞争力水平高低划分为较强竞争型、一般竞争型和较弱竞争型三种类型。其中,南昌、九江为较强竞争型;上饶、吉安、赣州为一般竞争型;宜春、景德镇、鹰潭、萍乡、新余和抚州为较弱竞争型。

为提升江西各地区的旅游竞争力,提出以下四点建议:一是,加强旅游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协同发展。江西各地市的旅游竞争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要提高整体的竞争力,就必须使缩小区域差距,协同发展,在经济、资源、接待和生态方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不足。树立区域旅游合作意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较强竞争型地区带动较弱竞争型地区的发展。二是,因地制宜发掘旅游资源,走适合自身条件的特色旅游业发展道路。江西地区多以山地丘陵为主,著名的景点如九江的庐山、上饶的三清山、吉安的井冈山都是以山文化为主题的。因此,各地区应当以“江西风景独好”这一旅游品牌为引领,体现出自己的独特性。九江有“江到浔阳派,分明似画图”的美誉,可以着重开发自然的旅游资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适合发展红色旅游文化;而赣州以赣南脐橙闻名,可以走“旅游+有机农业”的道路,提高地区旅游竞争力。三是,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扩大旅游经济规模。便捷的交通是吸引游客的首要条件,因而要加快景区道路的互通互联规划建设,增加对景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优化旅游环境,使游客获得更加良好的旅游体验,尤其是要考虑到游客的多样化需求,丰富旅游产品,在食宿方面,既要有城市排挡,也要有农家体验;既要有干净整洁的星级酒店,也要有风格迥异的特色民宿。四是,走生态旅游路线,提高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公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限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达标率,以优越的生态环境吸引游客。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方面处于较弱势的地市,更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有保护的开发,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
江西竞争力因子
江西银行
江西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67个
山药被称“长寿因子”
我爱江西奶奶
直径不超过2的无爪图的2—因子
巧解难题二则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