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教师学术英语能力发展需求分析

2020-07-22 00:38焦培慧
关键词:高校教师问卷学术

李 平,焦培慧

(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1 学术英语能力界定

学术英语是为学术交际目的而使用的英语,学术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参与到各类学术活动中的交际技能,比如说在使用英文的讲座和研讨会上主动学习,有效地参与到英文讨论中,并能用英语作出口头陈述[1]。蔡基刚将学术英语视为“专门用途英语的最大分支”,指出学术英语的教学应帮助学生掌握诸如听讲座、记笔记、快速阅读文献、改写原句归纳大意、综述引用文献和遵守学术规范的能力等[2,3]。卫乃兴将学术英语定义为 “学术研究者为推进学科发展而进行知识构建、信息交流与学术传播所使用的英语变体”[4]。王春岩基于对全球20所院校学术英语课程内容的调查分析,将学术英语能力概括为学术语言能力、一般学习能力、学术认知能力以及跨文化学术交际能力等四个方面[5]。英国学术英语协会(BALEAP)指出学术英语能力主要涵盖学术环境中所需要的四种能力:语言和语篇能力、学术认知和元认知能力、学科研究技能以及学科相关的实践技能。其中,学术语言能力包括基本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和语篇能力。叶云屏则指出非英语国家对学术英语能力的界定不同于英语国家,“学术英语能力多指对英文学术文献的理解和产出能力,即用英语阅读并阐述相关学科的前沿发展的能力,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上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宣讲的能力,能参与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进行无障碍语言交流的能力”[6]。

本研究采用卫乃兴关于学术英语的定义和叶云屏的具体化的学术英语能力定义,关注作为学术研究者的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教师的英文学术文献的理解和产出能力以及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地方高校在学术国际化上与国家重点高校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地方高校的学术研究者们面临着更大的语言压力。随着学术交流的日益增加,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教师迫切希望能读懂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国外前沿发展的文献,渴望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上,或能参与国际会议交流。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1)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教师的学术英语能力现状如何?

(2)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教师的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如何?

2.2 研究方法

为更好地了解高校教师英语学术能力发展需求,本研究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辅之以访谈法。问卷的设计基于需求分析理论。

问卷包含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涉及到年龄、性别、岗位类别、专业等;第二部分是学术英语能力现状调查,包含问卷应答者对自身的学术英语能力的评估,以及英语学术能力发展的“需要”;第三部分是关于学术英语学习“期望”调查,包含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英语技能等。

该研究项目基于某地方高校欲为该校非英语专业教师提供英语培训而进行的需求调查,发放问卷时告知问卷应答者:“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教职工英语培训需求,现对学校教职工进行调研,您的选择将对今后的英语培训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因此,问卷填写涉及到教师们的切身发展,相对来说能保证问卷作答的有效性。

3 结果分析与讨论

3.1 学术英语能力现状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针对的是某一地方高校非英语学科的教职工,共回收136份有效问卷。参与问卷调查的有44名男性,92名女性;25岁及以下的1人,26—30岁的21人,31—35岁的47人,36—40岁的46人,41—45岁的13人,46—50岁的7人,50岁以上1人;其中88人为专职教师,36人为教辅人员,其他人员12人;59人毕业于医学专业,人文学科专业34人,理科专业23人,商科1人,工科11人,其他8人。

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是构成学术英语能力的基础技能。136名教职工对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进行了自我评价。61.03%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读,其次是听15.44%,紧随其后的是写9.56%,译8.09%,说5.88%。为了检验该题项的有效性,设置了反选题“英语听说读写译五种语言技能,自己最不擅长的技能”,52.94%表示自己最不擅长的是说,其次是听21.32%,接着是写12.5%,译10.29%,读2.94%。89.71%的教职工认为说的能力是英语学习过程的难点,其次为听的能力(75.74%),写的能力(68.38%),然后才是翻译、语法和阅读能力的掌握(见图1)。

图1 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难点

在对自身学术英语听力技能进行评价时,有27人表示即使是基础的英文对话也不能听懂,42人较保守认为基本能听懂基础的英文对话,47人较自信认为可听懂基础的英文对话,16人表示可听懂关于某一话题的英文讨论,仅有4人表示自己可听懂英文学术讲座。在对自身学术英语口语能力进行评价时,所得数据与听力自我评价大致类似。24人表示在公共场合无法使用英文交流,39人认为在公共场合用口语寻求帮助有一定困难,57人表示可在公共场合用口语寻求帮助,13人认为可在日常交流中表达自己的见解,仅有3人认同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用口语表达自己的新见解。可见,学术英语听力输入与学术口语输出的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相较于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自我评价,学术英语阅读技能还是相对让人满意的。除了27人阅读英文文献和英文新闻报道均存在困难外,大部分被调查者还是表示能在翻译工具的帮助下大致理解专业领域文献(48人)和新闻报道(25人),12人表示可以正常阅读并准确理解英文新闻报道,24人表示可以正常阅读专业领域的英文文献并准确获取文献中的新观点。

在对自身学术英语写作技能进行评价时,47人表示任何英文形式的写作均存在困难,48人表示通过邮件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有困难,英语书面输出的能力在被调查群体中还是十分欠缺的。仅有17人表示可通过邮件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11人表示可使用英文在国内组织的国际学术会议中宣读自己的文章,13人可使用英文在国际同行评审的刊物中发表文章。

3.2 学术英语学习需求调查

接受问卷调查的136名教职工中,47人表示学习英语的动力很大,学习动力一般的有68人,14人表示学习动力不大,7人表示基本没有动力。可见,大部分高校教师英语学习动力还是有的,但是学习动机却因人而异。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而言,学习英语就是为了阅读英文文献从而了解专业发展前沿(63.97%),甚至在国际期刊发表文章(53.68%),有57.35%高校教师希望具备一定的英语能力以助出国学习或是进修,有40.44%教师出于考博的目的想继续学习英语,有意用英语进行学术交流(如英文邮件沟通或是国际学术会议英文宣讲等)的教师占了36.76%。可见,学术英语学习需求在被调查的高校教师群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调查还发现,在各项英语学习技能中,80.88%教师表示迫切需要提高口语技能,62.5%人表示需要提高听力技能,56.62%希望能提高写作能力,想提高阅读和翻译技能的教师相对占比更少,原因可能在于国内教育长期重视阅读和翻译技能的培养,读译技能掌握相对较好。

对各项英语技能提升的需求,也间接体现在被调查教师群体的学术英语考试需求。50.74%教师正在或是即将准备考博英语,7.35%教师正在准备PETS考试,7.35%教师正在准备IELTS考试,4.41%教师在准备TOEFL考试,30.15%教师表示没有明确的应试英语,但有部分老师是希望能充实自己,至少提高自己的日常用语。

学术英语能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师学术能力的发展。在访谈中,有教师表示连着考了好几年博士,无奈几次均因英语未过线而与机会失之交臂;有教师表示英语文献阅读能力低大大影响了自己了解本学科在国际上的前沿发展;有教师遗憾表示每年都有出国培训学习项目,无奈总是通不过国家要求的公共英语等级能力考试或是其他相关的出国考试(如雅思、托福等);有教师抱怨好不容易有一次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国际同行面前,无奈却因语言障碍而无法顺畅交流。

4 结语

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充电,提升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7,8]。每年有很多申请出国进修的老师和有意读博的老师因为英语成绩不理想而未能如愿,巨大的科研压力要求老师们必须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但却苦于自己的英语水平较弱,无法有效地阅读外文文献。英语水平似乎成了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拦路虎”。基于被调查高校教师对自身学术英语能力现状的自我评估,以及对学术英语能力发展的需求和期望,本文建议高校教师进修培训项目中应当充分考虑高校教师英语学术能力的发展,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英语培训资源,同时积极寻求外部资源,比如与国内知名外语类院校或是师范类高校建立外语培训合作项目。培训课程可以设置基础通识英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国际学术交流英语(围绕SCI论文写作、邮件交流和国际会议等学习国际学术交流基本知识)以及考博英语培训(讲解考博英语题型和解题技巧)等定制培训课程,提高地方高校教师学术英语水平,以期更好地帮助高校教师在科研领域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问卷学术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综合指数法在高校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团队知识共享的保障机制研究——以南审国际贸易学专业团队为例
高校教师岗位聘任制改革问题与对策探讨
学术动态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