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机制及建议
——以黑龙江为例

2020-07-29 09:34倪明辉鲁啸军
开发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拉力文旅协作

倪明辉,鲁啸军

(1.黑龙江工程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2.哈尔滨商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01)

提要:文化资源需要旅游产业的承载,旅游产业发展也同样需要文化体验。依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及相关资源现有优势,在邀请专家深度剖析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相关因素基础上,采取调查问卷形式,运用系统分析等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机制因素,并构建了内部推力、外部拉力、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4个动力机制系统,进一步对两者融合过程中提出相关建议。文化基因注入旅游资源,更有利于黑龙江省文旅产业的良性循环。

文化和旅游部组建以来一直秉承“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思路风格,标志着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时代的到来。旅游产业一直被认为是文化领域的经济增长载体,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才赋予文旅产业新生命。在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同时,找准文化与旅游两者协作的切入点,真正发挥“文旅结合的灵魂”制高点作用,让文化资源为旅游产业提供最具浑厚的元素。

一、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自然优势

在文旅融合东风下,2019年黑龙江省实现旅游业全年收入2 684亿元,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9.6%和19%。“知之深,爱之切。”只有了解黑龙江的过去、现在,才能更好地把握它的将来。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是我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北、东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相接,地貌以“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为特征。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和绥芬河四大水域,有松花江、嫩江、牡丹江和乌苏里江等14条河流,五大连池、兴凯湖、镜泊湖和连环湖4大湖泊。拥有庞大的整体化生态资源优势,拥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多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达7种。

从民族文化资源上看,一些少数民族文化发源于黑龙江流域,其中金源文化、渤海文化、满族文化、流人文化、边疆文化、域外文化、鲁日格勒舞、乌钦、古伦木沓节 9 项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期衍生的拓荒文化、知青文化、森林文化和石油文化等也成为黑龙江独特的地域文化。无论是从跨境旅游贸易、国内自然风光旅游还是从民族文化旅游等维度,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哈尔滨的冰雪文化更赋予了旅游童话般的风情。黑龙江省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赋予其旅游开发的机遇与朝气,“旅游+文化”的灵性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更会激发其市场活跃度,创造更大的社会产值与效益。如何依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并将凝聚着各民族的文化在文旅结合中得到认同,已得到社会广泛关注。

现有研究文化旅游的论文较多,比如,从民族文化旅游的角度提出深入开展跨境旅游[1],从文化活动对旅游影响,倡导文化旅游结合的必要性[2],从文旅结合角度分析其运行模式,还有一些学者从文化和旅游产业结合的评价角度做出定量模型分析,站在文旅结合的竞争力评价、可达性分析和空间差异等视角,探析两者协作的可行性[3-5]。鉴于此,本文从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入手,以两者协作的驱动因素入手,揭示文旅协作时的制约瓶颈及内在推力系统、外部拉力系统和辅助系统三大驱动机制,旨在通过黑龙江省文化资源提升旅游产业的深度,以旅游产业为载体,分析两者结合的驱动机制因素以促进文旅全面发展,提高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协作效率起到指导作用,期盼形成文化和旅游并带动其他产业相互交融的新业态,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愿景。

二、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驱动因素的确定

(一)调查设计方案

本文对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遵循科学系统、简明易懂、动态发展的原则,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考比对政府部门对文化旅游结合的相关文件,作为探寻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相关因素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结合黑龙江省文化与旅游发展的态势和现状,采用特尔菲法,邀请16位长期从事该行业的专家,采用微信、面谈、电话和视频会议等方式,征询对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相关因素并进行讨论,历经两个月的调研工作初步确定了24项影响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协作的驱动机制因素。在选取专家时着重考虑专家从事的专业是否为文化和旅游行业,是否为行业内的较为资深的人士,并且从事该行业的工作年限是否超过10年以上。

本文对方案共进行两轮测试工作。首先,通过理论遴选和共同研讨得到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协作的24项首轮驱动因素。其次,第二轮请专家对首轮的因素提出修改建议,最终确定24项驱动因素,并按照甄选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赋值。为验证24项驱动因素的可靠性和重要性,拟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其进行再次修正。该调查问卷以表格的形式,将驱动因素的分值分为1、2、4、6、8,专家以开放式的形式对研究问题进行度量,进而搜集到可靠的信息。第二轮参与调查问卷的专家除原16位专家外,还另外聘请6位专家共同对问卷进行打分。首轮及第二轮因素的确定,集中体现了政策性的导向和各专家的建议。为避免因素的重复性和主观色彩,提高驱动因素的应用效用,在第二轮时运用SPSS23.0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测算得到的因素变异系数和平均值来判断专家赋分值的可靠程度和认可度,并对个别因素进行合并或剔除等处理后,最后得出21项影响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因素。

(二)首轮相关因素的确定过程

首轮工作中,特邀16位从事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文物保护工作、边贸旅游等领域的专家参与打分,初步确定24项黑龙江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相关影响因素。通过文旅结合的驱动因素分析,深入剖析文旅结合的深层次内涵,探究两者结合的路径与生产过程,提高黑龙江省文旅协作效率。

(三)次轮相关因素的确定过程

首轮专家打分后,次轮采取调查问卷方式,通过定向微信、访谈等问卷方式除对首轮因素讨论的16名专家以外,还有黑龙江省烈士馆、哈尔滨市旅游局、尚志市人民政府、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太阳岛旅游局和帽儿山风景区部门的6位专家。调查问卷采用两步骤,首先运用评分加总式量表中的Likert量表法。该方法是1932年由美国李克特在原有总加量表基础上改进而设计的。采用问卷提问方式中的赋值法,通过对每一项内容的不同打分,分别对相关因素赋予1、2、4、6、8分值,汇总每项分数得出最终的态度强弱,分数越大即态度越强。其次,请22位专家根据筛选的首轮相关因素提出完善建议。本次发放的22份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21份,有效率达95%。

运用SPSS23.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项相关因素的平均值(Aj)和变异系数(Vj)。当平均值Aj越高时,表明专家对指标的认可程度越高,反之认可程度越低。当变异系数Vj越高时,表明专家对该项指标的分歧较大。其计算公式如下:

(1)

Vj=Bj/Aj。

公式(1)中,Aj为n个专家对j指标评分的平均值,Bj为n个专家对j指标评分的标准差,Vj为全部专家对j指标评价的变异系数。根据分析,得出调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第一次相关因素专家打分

从表1数据可知,大部分因素的评价平均值 Aj>6.0,并且变异系数Vj<0.2,说明除少项因素专家未认可以外,大部分因素均得到专家认可。综上,本文以6.0为基准点,效度标准采用客观赋权的方法。论文以Aj>6.0为标准,24项因素中Aj>6.0的有21项,包括“文化科技创新应用”“旅游总收入”“行业协会助力”“旅游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特色传承”“旅游示范区”6项在内的因素变异系数数值较大。对次轮相关因素进行修改后,意见如下:(1)除去Aj<6.0的“跨境旅游贸易”“旅游者身份认同”“自然资源保护”3项因素。(2)重新调整相关因素,使专家意见达成一致。部分专家意见:文化产业发展范围过宽,可以与旅游产业升级合并为“文旅产业升级”;“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外汇收入”是量化指标,不适合作为打分项目,“旅游外汇收入”与“跨境旅游贸易”都是黑龙江省跨境旅游的范围,外汇收入更多地体现在跨境贸易合作中,建议合并为“跨境旅游合作业务”;“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对接服务设施”合并为“文旅综合服务设施”。(3)从主体增效角度考虑驱动因素,增加“文旅新闻媒介参与”。

综上经过数据分析及两轮专家建议修订后,最终确定影响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协作的相关因素如表2所示。

表2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次轮相关因素

二、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动力系统分析

(一)两者协作的内在必然关系

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协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或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与影响,使要素或系统间达成配合,形成良性循环的关系。文化资源系统和旅游产业系统两者间存在着融合协调发展的特征,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文化资源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活动也会促进文化的产生。现阶段,文化作为旅游资源已成为一种文化体验式的商品。文化和旅游互相影响,密不可分。在两者协作融合过程中,能够看到文化正在提升旅游的品质与内涵,而旅游也彰显了文化的自信。

(二)两者协作的动力机制系统分析

1956年,美国麻省理工Forrester教授提出系统动力学理论,用于研究农业、工业、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系统分析方法。该理论认为凡系统一定有结构,其结构决定着系统的运行功能,通过对系统的因果分析,得出系统存在的问题,并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案。该方法是通过子系统的内外部因素之间的系统关联度而得出实时变化趋势的一种方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过程中不需要提供精准参数,着重分析系统的动态行为即可。

黑龙江省文化与旅游协作受诸多因素影响,因素间相互作用组成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关联,一并组成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动力系统。研究通过分析看到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受多种相关因素影响,各项因素之间互相关联制约,构成了一个内在推力、外部拉力、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4个子系统的整体系统。21项因素归纳后,分析得到“文旅产业升级”“文旅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民族文化特色传承”“跨境旅游合作业务”作为内在驱动因素,集中反映了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内需要求。“交通便利条件”“文旅产品创意”“文化旅游品牌”“文旅综合服务设施”“旅游示范区”“文化科技创新应用”归为外部拉力因素,体现了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供给需求。“自然资源保护”“旅游者身份认同”“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支持”“旅游安全问题”作为辅助支撑的一类驱动因素。将“文旅新闻媒介参与”“行业协会助力”“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公司或企业”“地理区位条件”归为一类驱动因素,集中反映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助力作用。

借助系统动力学理论,通过整理各要素关系间的作用达到闭合,对21项因素进行归类后发现,内在需求是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推力,而外部的供给需求会体现协作的拉力效能,外部拉力下的各驱动要素,集中体现了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供给源泉。内部推力、外部拉力、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系统构成两者协作的动力机制系统,具体分为4类(如表3所示)。

表3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因素分类

1.内部推力系统

第Ⅰ类内在推力系统中的相关因素涵盖了文化资源禀赋条件和丰硕程度,其制约着文旅融合发展的规模,也是文旅协作的动机和需求。各驱动因素形成回路为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区域经济发展速度→跨境旅游合作业务→文旅市场需求→文旅产业升级→民族文化特色传承→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

该回路说明,构成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内部推力,也是文旅结合的动机和内在需求。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助于加快文旅协作进程,居民整体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消费需求出现多元化,同时吸引跨境旅游市场的业务。为满足居民的旅游需求,需要不断提升黑龙江省文化创意理念,依托文旅市场需求,实现文旅产业升级,推进文化与旅游向纵深发展。打造“黑土地”特色的文旅精品节目,传承民族文化特色,给旅游“赋能”,推动旅游与艺术创作结合,不断拓宽旅游空间。黑龙江省独有的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不仅为其旅游创造合作机会,也有助于带动省际经济的跨区域跨行业发展,反之,省际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推进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内在需求。

2.外部拉力系统

第Ⅱ类外部拉力系统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供给子系统。各驱动因素形成回路为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旅游示范区→文旅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旅游品牌→文旅产品创意→交通便利条件→文化科技创新应用→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

该回路说明,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文旅协作的资源基础,也是拉动两者协作的内生动力。通过创建旅游示范区,搭建文旅融合的综合平台及服务配套设施,扩大旅游品牌知名度,以区域旅游带动周边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一条文旅“全产业链条”[6]。从“文化”“旅游”到“交通旅游”“科技创新”,提升文旅产品创意的同时,深度挖掘两者融合的发展深层次,寻找协作的突破点及新增长点。反之,通过文化科技创新引导文旅产业升级,创新文旅产品品牌,打造文旅品牌。构建旅游示范区和产业园,健全配套设施和综合服务建设,引领文化资源协调发展。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更能彰显区域优势、文旅资源的独特性,促进黑龙江省文旅合作。

3.辅助支撑系统

第Ⅲ类辅助动力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的有效辅助支撑。各驱动因素形成回路为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力度→自然资源保护→旅游者身份认同→旅游安全问题→黑龙江省文旅产业协作。5个驱动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一个共融整体,支撑黑龙江文旅协作的有效运行。该回路中,政府是两者协作的主导力量,制定支持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度,加大对黑龙江省特色精品旅游项目、省优选重大旅游项目和省边境旅游项目的金融扶持力度。黑龙江省民族文化赋予了自然资源一定的附加价值,使文化价值和旅游产业得以结合宣传,进一步提升文化的认同感。旅游者共同的文化认同感也会增强公民自觉维护各民族文化,营造安全、文明的文旅合作环境。和谐安全的旅游氛围进一步稳固区域旅游优势条件,传递文旅资源的独特性和地域性,吸纳更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扩大旅游合作广度。发挥资源禀赋好的地区旅游产业优势,以哈尔滨冰雪为载体提升城市文化资源质量和冰雪文化品牌效应,以点带面辐射周边旅游发展,丰富旅游业态。

4.助力保障系统

第Ⅳ类助力保障系统是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协作中的助推器,贯穿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始终,使文旅融合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紧密联系起来。通过文旅新闻媒介参与宣传,旅游公司或企业的鼎力协助,加之行业协会助力推动,利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理区位条件,挖掘和培养旅游人才,外力和内力共同作用下保障各驱动路径形成回路。旅游安全问题、文旅新闻媒介参与、行业协会助力、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公司或企业、地理区位条件6项因素彼此相互联系,促进形成一个统一系统,助力文旅融合的深入开展。行业协会、政府及旅游公司等主体开展的研究,使黑龙江省优质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既有利于丰富文旅融合的理论体系,又为实践提供应用指导[7]。旅游人才培养是文旅融合过程中的智力支持,旅游安全问题是文旅融合过程中的前提保障,再辅助以新闻媒介为后盾,提升各地市旅游知名度,黑龙江省文旅结合将提升为高端层次,满足旅游市场的宽度和广度的需求。

三、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作的驱动机制模型

上述可知,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制衡,因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整体系统。21项相关因素组成内部需求的推力系统、外部拉力的供给系统、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系统等四个子系统。各体系间相互引导合作并传递文化资源信息,共同驱动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协作发展。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驱动机制如图1所示。

图1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驱动机制图

由图1可见,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机制中的内部推力和外部拉力系统是推动整个文旅融合的原生动力。其中,由于文旅市场的需求和文化产业升级等要求的存在,推力系统在内在需求的驱使下促使旅游对文化产生影响,进而使文化不断商品化,刺激并寻找文旅市场的供给,使内部推力成为主导体系,推动拉力系统运行。当内部需求被拉力系统激活后,则需要外部拉力如科技创新外力作用,改进民族文化存在的封闭化和断层化问题,促进其创新与文化特色传承发展。对旅游市场进行深度开发,进而深入满足文旅市场的多种需求,产生对旅游需求结构转型的市场需要。从某种角度上讲,资源的丰度是制约文化旅游协作发展的条件。文化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也会早,旅游产品研发类型也相对较丰富,随之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也会得到相应完善。同时,文化产品品牌建设将扩大黑龙江省旅游知名度,提升区域旅游的层次。这些便利条件都会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条件,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

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的共同作用也促进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文旅协作提供内在支持动力。推力系统各驱动要素将推动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而拉力系统下的各驱动因素则会促进文旅产业不断革新。由此,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过程中拉力系统与推力系统发挥着可持续性的助力作用。内部推力作用的相关要素推动文旅需求的产生,再通过外部拉力系统的作用,使相关要素充分创新升级。

辅助支撑系统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深入协作的支撑必备条件。由图1可见,内部推力系统、外部拉力系统、辅助支撑系统和助力保障系统形成双向驱动关系。一方面,政策支持、金融支持力度和自然资源保护等因素为黑龙江省文旅结合创造了有利条件,旅游者的文化认同感也会营造安全良好的文旅营商环境,满足文旅协作市场的内需,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协作的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也会完善健全支撑系统。文旅产业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政策和金融的有力支持,旅游人才的梯队建设及科技创新应用等。当资金面临瓶颈时,迫切需要民间资本、海外资本等多元化投入。

助力保障系统作为纽带传递信息并连接各系统互动运作。黑龙江省文化旅游协作中的4个系统两两相连接并互动,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体系。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在互动体系中作用较为明显,表明省际文旅合作势在必行,将推动旅游产业深入发展,助力保障系统也亟待补给与完善。

从深层次意义上讲,文旅合作是融合资源,为文化产业领域提供更大空间,重塑新生产力的过程。两者耦合并不仅仅是提供服务和接受服务的关系,而是文化领域与旅游领域实现共赢的合作。融合的前提条件是共同创造财富,共享价值,这也是文化产业与旅游协作的本质内涵。一方面,推力和拉力系统在运作过程中也会促使助力保障系统的优化,发挥载体的信息传递时效性,从而激发信息传递的作用。同时,文旅融合过程中,更需要辅助力量和助力系统的支撑与保障,通过不同主体间的协作,人才培养的智力保障等方式,满足资金不足和人才缺乏等问题。另一方面,助力保障系统沟通推力和拉力两系统,通过新闻媒介、行业协会和旅游公司等载体传递信息,确保文旅信息畅通,促进内外部系统的合力。可见,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协作在推力系统和拉力系统共同作用以及辅助支撑系统和助力保障系统助力下,将带动文化旅游产业持续良性的发展。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本文采取调查问卷法和文献资料法,经过专家的两轮筛选得到21项相关因素,并借助系统动力学模型理论从外部拉力、内部推力、辅助支撑和助力保障等角度分析黑龙江省文旅融合的动力驱动机制。根据上述的分析结论,提出如下建议。

(一)挖掘文旅推力系统,激发合作源泉

推力系统是促进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协作的内在要素,主要包括文旅产业升级、文旅市场需求、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民族文化特色传承和跨境旅游合作业务5项因素。推力作用下,国内旅游的结构需求将向休闲度假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和医疗旅游等形式发展。旅游市场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出现入境游、出境游和国内游三大趋势,国内游将占据我国旅游市场的绝大份额,成为市场主体。推力作用具体可以在“冰雪旅游”主题基础上,主要以3个项目为主要抓手。

1.根据文旅市场内需,开拓跨境旅游业务

一方面挖掘黑龙江省民族文化特色的内涵,充分利用对俄旅游的地域特色,创新边贸跨境旅游的产品活力,推行绿色文旅创意产品。为满足人们对旅游市场的不同需求,应从不同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域出发,注重旅游者的客户体验,创新边境旅游路线。另一方面,在“中蒙俄经济走廊”部署下,发挥哈尔滨对俄旅游的桥头堡作用,改善文化旅游结构,提升边贸旅游的品质。以特色旅游牵动区域经济,以地方经济带动跨境旅游,通过边贸运输、旅游、文化媒体等领域的深度合作,传承民族文化特色,迸发文旅结合新动能,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

2.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文旅协作进程

在开发原有旅游路线的基础上,2018年提出全力打造“醉美龙江331边防路”的全线规划。该规划打破省内地域的限制,统一文化旅游标识,完善各项综合服务设施,打造一条从漠河到东宁的原生态自驾游路线。该路线也将融合黑龙江省旅游碎片资源,形成“全区域旅游”的若干循环旅游网。“龙江千里画廊”将沉浸在文旅交融、交旅融合的无限畅想之中。黑龙江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将真正发挥产业升级的集群效应,在协作过程中体现文旅融合的推力作用。

3.发挥文旅产业链的推力作用

文化、科技、交通与旅游等各资源的组合会影响文旅产业链的延伸拓展。创意丰富、类型各异的文化资源会丰富旅游示范区的建设,形成创新型景区组合示范点,创造更大的旅游经济效益。旅游示范区建设中,建设以文化旅游带动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特色旅游小镇。特色小镇可以集文化、旅游和休闲社区功能为一体,开发过程中将文化元素融入小镇的实用功能中,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并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服务行业的发展。特色文化小镇可以以文化作引领,旅游为推动力,建成度假酒店型、文旅小镇型、景点依托型和主题乐园型等形式,从商业、地产、服务等多角度打造多功能的文旅小镇[8],使旅游产业链不断延伸,也满足旅游市场的供给内需。

(二)发挥文旅拉力作用,裂变合作活力

拉力系统为黑龙江省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提供了供给源泉,主要包括交通便利条件、文旅产品创意、文化旅游品牌、文旅综合服务设施、旅游示范区和文化科技创新应用6项因素。根据旅游市场的供求需要,积极与其他产业链融合,推动文旅产业不断升级,促进文旅结合新业态创新。众所周知,文化产业的上游到下游,分别有投资、融资、生产、营销、创意产品和新业态衍生,每个链条之间都是紧密相连的。尤其当文化资源成为旅游资源后,更需要文化具有一定的“参观性”。在对文化资源的前期开发、生产和利用,后续的保护和经营等相关活动中,同样都离不开产品的创意与研发。各方的拉力为文旅结合提供了发展的同生动力、内容和空间。让文化从资源→文化产品→文化产业,相互作用依赖,从而影响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作发展[9]。

黑龙江省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通过优化投融资环境激发文旅市场活力,重点发展制造业、寒地冰雪经济及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拉动东北全域经济的增长极与示范区。发挥文化旅游品牌的效力,打造“国际冰雪节”等城市节事品牌,使品牌成为城市最具感召力的标志。同时,黑龙江省应将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裂变功能发挥至极致,用科技创新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在耦合过程中,科技作为手段和转换器,科技的进步也会催生新的文化旅游展示方式的出现。科学技术的介入打破了文化产业和旅游协作过程中服务模式的壁垒,通过对文化产业资源的细化,创新多种业态形式,线上与线下结合,传统模式与电商运营结合,既降低文化资源的传播成本,又发挥旅游对文化资源配置的巨大渗透力。例如,传统的实物陈设到声光技术的虚拟场景,通过VR技术的脑神经诊断就避免了模糊成像,使图像效果更逼真,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科技创新能使文旅产业增效提质,配以金融的集聚作用,加快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产业的融合,形成多维度资本市场、多信息交融的文化和旅游企业合作交易关系[10]。

(三)借势辅助作用,发挥支撑效力

辅助支撑系统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保护、旅游者身份认同、金融支持力度、政策支持和旅游安全问题5项因素。辅助支撑系统起到推动黑龙江省文旅协作助推力的作用,从图1可以看出,辅助支撑是双向的。国家出台的政策、金融支持力度等为黑龙江文旅结合创造了良好环境,激发内需要求,加快文旅融合步伐。同时,也需要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出台相应的文化旅游产业及金融扶持的政策,为黑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保驾护航。

文旅融合过程中,内在拉力作用和外在推力影响下,也急需辅助体系作保障。黑龙江省出台一系列文件,整顿旅游行业的管理,规范旅游管理条例,使旅游体系更趋于标准化和规范化。加强对区域旅游和跨境旅游游客的安全管理,杜绝出现不合理、不合规的“低价游”“天价鱼”现象,解决旅游安全问题。

借助黑龙江省独有的自然资源,打造“冰雪旅游”“红色之旅”“边贸跨境旅游”等旅游品牌,丰富文化旅游产品,拓展文旅结合的双核心产业。例如,辅助支撑作用下,通过“冰雪节”“冰灯游园会”“雪雕节”等具有特色的节日,突出黑龙江冰雪的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冰雪园林景观,弘扬冰雪文化旅游的神奇魅力。在此协作过程中,加大节日和特色旅游的宣传力度,增进旅游者身份认同和民心相通。简单地说,就是将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传统特色和标志性景点等记忆植入游客的意识中,使游客产生身份认同感,由此萌发旅游动机,促使文化与旅游协作的深入生发。总之,辅助保障系统能更好地为拉力作用和推力作用保驾护航,使黑龙江省文化与旅游提供协作发展的优化环境。

(四)融合保障体系,打通合作保障

助力保障系统是传递信息并连接各系统的桥梁和枢纽,包括文旅新闻媒介参与、行业协会助力、旅游人才培养、旅游公司或企业和地理区位条件5项因素。首先,文化与旅游结合过程中,要充分保护两者的“精髓”,满足旅游公司或企业等营利性组织的利益化前提下,注重民族文化和区域文化的传承,使文化旅游不能偏离“魂”。

其次,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的力量,协助建立旅游企业联盟,辅助政府对细分的旅游市场领域进行间接管理和协调。发挥社会组织在政府、会员之间的联系作用,使行业主管向社会共管的参与者迈进,使行业协会和社会组织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运作力的旅游管理的社会组织。

再次,充分利用优势和劣势的地理区位条件,精准打造乡村旅游等精准扶贫项目,依托乡土文化,引导发展乡村旅游,助力帮扶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使旅游服务于地方经济,服务于乡村经济建设。尤其在当前疫情下,新的消费观念和旅游方式也会产生,部分游客会更倾向于比较安全的野外休闲游、乡村自驾游等方式。此趋势也会缓解贫困地区交通不便利等因素的制约。

最后,加大对地方文化的媒介宣传力度,改变旅游市场的供给方式。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旅游业态也发生变化,文化旅游将成为融合的重要领域。此时,网络旅行商和网络平台俱乐部将成为组织游客的市场主体。旅游市场陆续会出现各种围绕新供需要求产生的文旅企业,旅游产业的界线和范围也将逐渐向外围扩大,线上文化旅游企业应运而生。飞猪网、去哪儿等成为旅游市场的主要媒介。

五、结束语

文化和旅游的渊源不可分割,文化是旅游资源的灵魂。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的结合,使文化变成了一种现实的旅游资源,也使文化更具旅游吸引力。现阶段应把握文旅结合的核心价值,以内需为内推力,外部拉力为作用,辅助力为保障,全面旅游跨界赋能,践行文旅融合新路径。

猜你喜欢
拉力文旅协作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扶贫协作中的山东力量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监督桥 沟通桥 协作桥
狼|团结协作的草原之王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