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国视域中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2020-07-30 07:24宋念
现代交际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大学生

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交汇时期,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树立大学生法治信念,是全面推进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一个里程碑。本文将以依法治国为基础,深度探究我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意义及其现状,提出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

关键词: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2-0168-02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大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对国家法治建设的进程将产生深远影响。但目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还很薄弱,裸贷等法治意识淡薄的现实案例层出不穷。故而,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亟须对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探究,并制定合理且有效的实施路径,加强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

一、依法治国视域中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

1.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深入,大学生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都有上千万之多,这一群体有着较高的知识等级,他们的思想认识水平也逐渐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层面,因此如何影响和教育这一群体,成为整个社会需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把这一新生群体培养好、培育好,才能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2.是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的重要前提

如上述所言,大学生的数量在日益增加,且这一部分群体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他们从社会的各个行业中已经逐渐开始先辈手中接下社会发展的接力棒。在教育行业中,大学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国历经多年发展,国民素质有了巨大提升,但是在偏远地区和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山区,人们的法律意识依然淡薄,阻碍了整个社会的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的不懈努力。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新时期的新青年,大学生拥有着充足的时间,良好的专业素养,应将自己的青春和爱国热情奉献到这些地区,以自己所学教化这些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地区,以大力推动我国的法制建设。

3.是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

在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向大学生宣传法律观念、学习法律知识,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生虽然是高学历高知识的新生群体,但是社会阅历和社会经验较为薄弱,在独立处理社会事务时往往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历年来,许多大学生因为法律意识淡薄,未能经受住社会的考验,将自己的大好年华和前途囚禁在了牢狱之中。这是个人的遗憾,也是社会的悲哀。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并未使其懂得奉献社会的意义,反而成为社会发展的巨大阻碍。因此在提升个人专业技巧以外,个人、国家、社会要更加关注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这一群体认识到只有将个人学识奉献于社会才是正途之选。

二、依法治国视域中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分析

1.社会法治氛围不浓厚,法治环境不健全

从宏观的角度看,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最重要原因是当前的法治社会环境不健全,法治氛围不浓厚。一方面,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在封建社会向来以“人治社会”著称,法律在人治社会中只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宗族家长制”是社会的治理模式,“人情社会”或者说是“熟人社会”是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与我国的法制进程相关。我国是“外发型法制”国家,其整个法制系统并不是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程度自动形成的,而是受域外势力的影响,或迫于外界压力后发形成的,这让民众很难从内心真正信仰与遵从法律,社会层面依旧存在一套传统的运作机制。

2.高校法治意识培育机制欠缺、流于形式

立足于高校本身对目前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进行解读,其缘由在于目前高校针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机制不健全,有流于形式之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高校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课程设置有限且不甚合理。就现实而言,除法学专业的学生会受到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外,一般的高校学子也仅会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门课程上受到有限的法律知识传授,而这些法律知识也仅仅是笼统、概念性的梳理,法治意识的培育停留在较为初浅的认知领域。其二,师资力量的配套传统且薄弱,受社会大环境和专业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承担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体本身的法治意识淡薄,只有少部分担任法治教育的高校教师是对口法律专业的老师出身,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知识学习。其三,培育内容与社会情况不够贴合实际。就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高校在传授法律知识上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极少有相应的校园活动。

3.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主动性不强

造成高校大学生自身法治意识培育主动性不强的现实因素为:其一,高校大学生对法律或法治的重要性认识度不高,对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意义领悟不深,对法治意识能促进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等的作用认识不足。其二,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影响,高校大学生对于自身的主要任务存在错误认知,且极为严重:片面地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便是高校生活的全部,有意或无意地忽略法治意识等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少将法治意识的培育当做高校学习任务之一。其三,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点,高校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设置的出发点或称为动力机制有失偏颇。为响应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全面实施,高校也相继提出“依法治校”的口号,可见高校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落脚点在以法治的方式治理校园,而非高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这相对而言会降低高校大学生对于法治意识培育的关注度与认同感。

三、依法治国视域中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对策

1.樹立科学的大学生法治教育理念,凸显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

教育的根本理念在于先育人后育才。多年来,低学历甚至是无学历的社会人经常会有无私奉献的行为,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大学生却频繁出现违法犯罪的情况,利用自身学识和头脑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引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反思,即我们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从这一情况来看,加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任务。大学生只有充分认识法律的威严和不可侵犯性,才能将自身学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另外,学校也要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注重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贯彻教育的根本理念。

2.强调大学生法治教育地位,加强新生教育的法治意识培养

读书学习已经占据了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学校应注重新生教育的法治意识培养。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让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来保持大学生长期学习法治知识兴趣,如举办法治知识抢答竞赛、校园法治宣传实践活动等,并设立相应的奖品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另外,还可以设立一个专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像“学习强国”平台一样设有积分活动,不同风格的答题类型和环节,让大学生们每天都习以为常的进行学习法治知识。因此,学校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意识,并将遵守行为规范作为新生教育考查的一部分,以帮助新生理解校园规章制度,并让新生明确自己在校园内的权利和义务。其次,开展典型违纪案例教育。在高中阶段,就算学生犯了错误,学校和家长也都给予学生很大的包容,不断原谅他们,使其能够顺利参加高考,进入大学,这让很多学生有侥幸心理,形成错误的观念。长此以往,大学生会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只要成绩优异,法治观念正确与否都可以忽略。因此,高校应该纠正他们这一错误观念,定期开展典型违纪案例的相关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让他们知道法治的重要,知道规则的重要,自觉遵守学校的校规校纪。

3.丰富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拓宽大学生法治教育实践渠道

我国大部分高校,对于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的重视度要远高于对思想政治的培养。法治教育,通常由教师进行传统教授,学生也往往将思想教育视为一门课程,试问这样的法治教育的意义在哪里呢?一般来说,法治教育主要是指对法治知识的普及,以及个人在经受法制教育后思想水平的提高。法治教育的实践是培育大学生法治精神、提高大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一环。“95后”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这种感受尤为深刻。无论是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各种电子信息阅读互联网平台,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各种娱乐和游戏平台都可以普及法治知识,也拓宽了大学生提高个人思想认识水平的渠道。换言之,想要进行彻底的法治教育,就必须着力建设法治教育网络平台,积极宣传法治教育的主題,维护纯净的法治知识学习环境,并坚持使其成为法治知识宣传的核心平台。

参考文献:

[1]孙明杰,范正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方略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5):52.

[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J].实践,2014(11):4-7.

[3]马悦伦.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中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D].沈阳: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8.

责任编辑:赵世鹏

[作者简介]宋念,重庆邮电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猜你喜欢
法治意识依法治国大学生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