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文本内涵解读途径探寻

2020-07-30 13:57丁志娟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黄继光文本信息

丁志娟

阅读属于学生个性学习行为,教师在文本解读和阅读引导时,需要针对学生阅读兴趣和学力基础实际作出精心布设,为学生提供更为适当的阅读条件,让学生自然进入到文本阅读环节,提升阅读效度。

一、深潜教材,确立文本解读方向

教师深入阅读文本内容,这是教学设计的前提。不管是不是熟悉教材,面对不同学生群体,教师都需要做好文本解读工作,针对性设计教学方案,为阅读课堂顺利启动创造条件。教师阅读文本内容时,需要对主要情节、人物、主题、情感、结构、哲理等方面的要素进行整合处理,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指导,让学生顺利进入到文本阅读情境。

教材解读需要借助一些教辅材料,特别是网络信息搜集,都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信息参数,教师在具体运作时,需要校准操作方向。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八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动画片,孙悟空拔下一撮猴毛,变出了很多替身,学生看得津津乐道。教师以此展开教学引导,让学生对文本展开阅读,对纳米技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引起学生的关注,教师为学生投放了思考问题:什么是纳米?什么是纳米技术?纳米的新奇具体体现在哪些地方?学生有了阅读经历,自然展开热议。教师参与到学生讨论环节,并为学生做出一些提示,让学生顺利获得阅读认知。教师为学生创设动画情境,成功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特别是悬疑问题的投放,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迪。教師与学生展开良性互动,促进学生阅读认知内化。这篇课文带有科普性质,学生从阅读中能够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教师深入研读教材内容,就是要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帮助。

二、借助教辅,丰富文本解读信息

文本解读是师生共同的责任,在具体操作时,不妨借助媒体手段进行助学设计,也可以获得丰富启迪力量。学生借助网络搜集阅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文本内容。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媒体展示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展开认知体验,促使学生尽快走进文本核心,形成个性阅读认知基础。

教师借助多种媒体手段展开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感受,帮助学生顺利进入文本核心,在不断阅读探索中形成学科能力。在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对神舟飞船发射情况进行专门介绍。学生在视频观看时,教师不时给出一些补充解读,让学生对我国神舟飞船成功发射有了全新认识。为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给学生准备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并利用图片进行展示介绍。当学生对这些媒体信息进行观看时,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还要求学生能够在观看中发表意见,说说自己的学习感受。学生有了阅读经历,自然对神舟飞船发射成功有更多关注。在学习讨论中,教师要求学生自由发言,学生都能够给予积极响应。课堂学习气氛浓重起来。教师为学生投放了故事信息,以及媒体图片、视频等内容,这些辅学手段的适时应用,为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辅学学习手段的合理运用,能够为文本解读带来更多助力支持,教师在具体选择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接受现实,这样才能做出最为合理的设计和调度,让学生都能够在具体阅读感知之中建立学习认知。

三、创新鉴赏,提升文本解读效度

语言鉴赏是文本解读的核心内容和任务,教师需要为学生做出重点引导和调度,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鉴赏的角度,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小学生语言鉴赏基础都比较薄弱,教师从角度选择、鉴赏思路规划等方向展开引导,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帮助会更为显著。

《白桦》是一篇诗歌,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具体鉴赏操作:仔细阅读诗句,找出最为经典的句子,说说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学生根据教师设计展开具体操作,很快就有信息回馈出来。有学生找到这样一节:“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这段话对白桦枝头的绒毛进行生动描写,而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白桦树枝头绒毛特点准确描绘出来,表达了作者对白桦树的喜爱之情。也有学生找到这样一句:“白桦四周徜徉着,姗姗来迟的朝霞。”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白桦树的坚韧和刚毅性格,给人带来一种信念和执着。教师对学生鉴赏表现给予更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个性观点。教师为学生设计了语言鉴赏任务,给学生以重点提示,让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语言鉴赏分析之中。学生大多会从修辞角度展开操作,教师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也是观照学生语言鉴赏实际,让学生都能够顺利找到鉴赏的视角。教师引导学生对诗歌句子进行鉴赏式阅读学习,其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就是要从鉴赏中深入到文本核心,对文本主旨和作者情感展开深入探究。

四、延伸训练,拓宽文本解读视野

文本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需要针对学生阅读认知基础展开拓宽操作,让学生结合课外阅读感知进行训练感知,以便形成完善的阅读认知基础。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展开延伸训练,这是最为基本的教学实践设计。教师有对接意识,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让学生搜集阅读素材,给学生布设读写学习任务,能够让学生在主动阅读实践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

学生对革命战斗英雄有更多崇拜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时,不妨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形素材,让学生在多重阅读探究中形成学科认知。在教学《黄继光》这篇课文时,教师先为学生做示范诵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并给学生观看了相关影视片段,最后为学生布设了训练任务:关于黄继光英雄事迹的素材还有很多,回去之后利用网络展开信息搜集,将相关重要信息积累下来,写在读书笔记上,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学生领受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多种渠道展开信息搜集,特别是网络搜集,已经成为学生的首选。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都能够为大家奉献更多新鲜的信息素材。有学生讲述黄继光的故事;也有学生介绍黄继光的材料;还有学生搜集到黄继光的战友讲述内容,为文本学习提供更多素材支持。教师为学生布设一个课外信息搜集任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活动,对黄继光这个英雄人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对革命英雄精神有更深刻的认知。小学生对网络信息搜集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教师适时为学生做出任务布设,给学生带来全新学习体验。学生在信息搜集整合过程中获得的学习认知是广泛的、深刻的。阅读训练设计没有规定格式需要遵循,教师展开创新探索,能够为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和感知。

文本是阅读教学主要载体,教材中选入课文大多属于经典篇目,其阅读鉴赏价值极为丰富,学生在文本解读时存在认知制约,教师不妨给出对应引导,让学生自然进入到阅读环节,形成丰富的阅读感知体验。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志正小学(221000)

猜你喜欢
黄继光文本信息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黄继光:舍身忘我 英勇无畏
致敬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连:英雄精神将永远传承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探访黄继光叔叔的故居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