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文本内容感受叙述之道

2020-07-30 13:57丁雅静
语文天地·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桑娜语言文字词语

丁雅静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所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了。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平台,那么如何基于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的教学来浅谈之。

一、构图文本现场,厘清叙述脉络

这篇课文以多种手法描写出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品质,虽然他们很贫穷,但是看到邻居家的两个孤儿,还是把孩子抱回家抚养。这一篇课文通过桑娜的心理描写,把桑娜抱与不抱的矛盾心理刻画得非常深刻,最终善良战胜了纠结,特别是在这一篇课文中的几个场景描写,更是活生生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教学时,我的基本做法就是学习课文的人物描写方法,通过情境现场的再现,进行叙述的迁移,让学生在厘清文本叙述的脉络同时,也感受到课文的叙述之法。因此,在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叙述之道。

1.初步阅读课文,构建当时场景

我对照每一个段落的文字内容,把课文阅读成几个场景。第一个场景就是桑娜在家中的火炉旁补破帆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桑娜担心丈夫安危的焦急心情,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沙俄时期的穷人悲苦生活;第二个场景就是桑娜走出家门到邻居西蒙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桑娜的纠结心理;第三个场景就是桑娜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担心丈夫会因为穷而揍她的忐忑心理;第四个场景就是丈夫回家的场景,让学生感受到丈夫回家非但没有揍桑娜,相反还主动提出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从而让学生感悟到桑娜一家的高尚品质与美好心灵。

2.围绕场景,初步感受写作特点

在帮助学生梳理好这四个场景之后,我让学生分别用笔画出描写桑娜动作与心理的词语,并让学生一边朗读这些词语,一边想象这些词语所描写的内容。比如:“心惊肉跳”“自言自语”“忐忑不安”等。由于有了前面四个场景的回放,这些词语就可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词语链,并通过这些词语把桑娜一家人的高尚品质给刻画出来了。从一开始桑娜担心丈夫的安危到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又担心丈夫揍她的心理,直至最后丈夫也同意把孩子抱回来的画面就一下子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了。

3.直观再现场景,突显品质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为学生播放了当时在沙俄时期俄国穷人的生活视频,除了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沙俄时期穷人的生活不容易,讓学生再一次感受到课文中这些心理描写与动作描写的精准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再一次感受到这些心理描写的准确,让学生明白桑娜从一开始的担心丈夫到担心邻居家的孩子,再到后来担心丈夫会揍他,直至到最后的不担心,这样的人物形象就被突显出来了。

4.再读文本,感受省略号的用法

在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地方都用上了省略号,有的是为了折射出桑娜矛盾心理而用的,有的是省略一部分内容而给学生留下想象空间而用的。这样,学生由于已经有了前面的情感基础与词语感受基础,让学生再读文本,他们就可以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再一次感受到作者的叙述之道,习得如何通过语言文字来刻画一个人心理的方法。

以上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立足文本内容,在文本中感受到作者的语言文字运用之道,让学生懂得写好人物不仅仅要写他的外表与行为,刻画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非常重要,要让学生懂得一个人的心理会随着场景的不断变换而变化。从而让学生习得叙述之道。

二、立足文本结构,聚焦叙述精准

在这一课中,集中刻画出了桑娜与他丈夫鲜明的心理变化过程。教材编写者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感受到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的心理的,从而让学生掌握心理描写方法。课文选取了桑娜与丈夫两个人物,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作者是如何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的。在教学完这四个场景之后,把这四个场景整合在一起,然后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从而让学生学习在不同的场景中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叙述方式,这样才能更好表现出一个人的特征,让学生感觉到不同的语言叙述可以产生不同的叙述效果。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写作方法、字词运用和最终完成的表达效果这三个方面进行整理,并采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归类。比如在第9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运用,这样的描写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可以先让学生进行想象,然后在一起交流,交流之后再想象。这样,学生就会在想象过程中细心去推敲文字的叙述之道,感受到相同的文字不同的叙述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叙述之力,让学生在感受文章结构的过程中,学习了叙述之道。

三、分析文本编排,拓展叙述视角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有许多地方的文字都被编写者省略了,这样编排的目的就是留给学生一个补白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理解,把省力地方的内容给补白上来。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更好理解文本,去补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文字,还可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一篇课文也不例外,许多地方也被省略了。特别是课文最后,就是以一句“‘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结束了课文,给人的感觉就是这篇课文还没有写完。那么当桑娜拉开帐子之后,她的丈夫会怎样呢?在课文中没有写,这也是作者的有意而为之。因为前面丈夫已经默认了要将邻居家的孩子抱过来了,后面的内容就可以省略了,大家不看文字也能想象得到。但是这样编排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可以让学生对文本进行补白,让学生基于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进行续写。学生写出来的内容也许会有许多情感倾向,但无论是哪一种倾向,都是学生理解的成果,我们都要加以保护。这样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叙述能力就会得到提升,甚至会根据前面的心理描写方法来写后面想象中的内容。再比如,在课文后面有一个小练笔,就是“沉默中,桑娜会想些什么?联系课文内容,写一写桑娜的心理活动。”在这里,由于丈夫没有表明态度,是埋怨桑娜呢,还是支持桑娜呢,都不得而知。而让学生在进行补白时,就可以拓展学生的叙述视角,写出不同的内容来,这样学生的叙述之道就可以在补白中得到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我们在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叙述之道时,需要立足文本内容,通过文本来感受文本的语言运用之道,感受到文本的用词之美、结构之美、留白之美,从而积累学生的语言,运用语言,感受叙述之道,最大程度地通过阅读教学来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安市开发区实验学校(226600)

猜你喜欢
桑娜语言文字词语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找词语
《穷人》梗概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考考你:混水摸鱼、一哄而散,这些词语你能否读对?
桑娜一家“穷”吗?
续写《穷人》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穷人的心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