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创新初探

2020-08-02 10:50杨海英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党委高校创新

摘 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是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职理论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党委依据国家战略和本校发展蓝图,统一领导学校工作;而院(系)党委则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在促进学校发展、维护高校稳定、培养合格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作用。本文对高校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创新进行了初探。

关键词: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创新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随即,国内各高等院校陆续出台关于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纲领性文件,要求各院(系)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学习方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本文对高校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开展调查研究,旨在创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方式,提升院(系)领导成效。

一、调研方案与实施过程

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个案访谈,梳理各院系党委在实际开展中心组学习过程中的经验体会;第二阶段通过自编问卷形式,在较大范围内调查相关人员对中心组学习诸方面的认识、态度和建议。

(一)个案访谈

围绕“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主题,设计半开放性访谈提纲,邀请6位受访者完成了个案访谈,这些受访者主要是高校各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的实际组织者。访谈发现,在实际操作中,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形式包括:座谈研讨、观摩考察、讲座报告、实践体验、专题调研等;曾被列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内容的包括:时事政策学习、党史和党的制度学习、学校近期工作部署、与本单位教学科研有关的先进事迹、其他领域的先进事迹(如自贸区、先进制造等)、与学生管理和课程思政有关的内容等;除了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核心成员外,系所负责人、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或省部级实验室主任等人员也曾经被列入扩大范围的党委中心组学习参与者中。此外还发现,中心组学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

(二)问卷调查

在前期访谈基础上,整理各院系党委开展中心组学习的主要参与人员范围、主要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并据此编制《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共计21个项目,主要要求受访者填写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知晓情况、对当前任职院(系)开展中心组学习情况的认知、并对几种主要的中心组学习形式和内容进行偏好排序等;此外,问卷也收集了受访者年龄、工作年限、政治面貌、当前工作岗位和工作职责、院(系)主要学科门类等背景信息,供分类统计汇总使用。最终接受问卷调查的对象,是来自某高校各二级院(系)的党政工作人员、专任教师等共计203人。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讨论

问卷通过问卷星在线平台发放,共返回调查问卷203份。在所有受访者中,男性83人,女性120人;受访者中中共党员占绝大多数(167人,占比82.3%);受访者年龄分布在较广泛的范围,主要涉及行政管理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另外也有少数受访者属于实验技术或学生工作岗位(见图1)。本研究重点分析不同岗位、职务受访者对中心组学习的认知,以及不同岗位、职务、年龄受访者对于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形式的看法。

(一)对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认知

当被问及是否了解“什么是‘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指导规则和意见”、“‘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意义和目的”等项目时,行政管理、学工岗位受访者回答“很清楚”的比例(63.3%和51.9%)明显高于教学科研与实验技术岗受访者(41.5%和10%)。因此,当前院(系)教学科研和实验技术岗位人员对中心组学习的基本了解还需进一步加强。此外,院系主要领导和院(系)下设的系、所主任之间,对中心组学习的认知情况存在较大差距。在院(系)正副职对中心组学习的规则表示“十分了解”的占8成以上时,而院(系)下设系、所负责人仅有2成表示“十分了解”。因此,未来对于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宣传介绍,应该从院(系)党委委员逐渐扩展到下设的主要系所负责人层面。

(二)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实际开展和参与情况

假设院(系)正、副职作为理论学习中心组核心成员,理应清楚和参加中心组学习的每一次开展情况。因此筛选39名担任院(系)党政正、副职的受访者,评估其在相关项目上的回答。结果发现:其中约四分之一报告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年频次超过10次,约一半报告在7次到10次之间。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仍有1人报告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年频次少于3次。此外,由于问卷同时要求受访者报告过去一年内自己参加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的次数,因此可以推测院(系)党政正副职本身参与相关学习活动的情况。调查提示,以党政正副职为代表的中心组核心成员,需要优化自身参与中心组学习出勤率。比方说,尽管10人报告本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年频次超过10次,但真正亲身参与10次以上中心组学习的党政正副职为7人。反过来,报告本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年频次6次及以下的院(系)正副职仅8人,但自陈过去一年参与中心组学习6次及以下的院(系)正副职达到了12人。调查还发现,许多中心组学习组织者会将中心组学习与各类专题讲座、辅导报告结合在一起,而参与者未必知晓自己参加了中心组学习。这说明,党委中心组学习宣讲和告知工作需要加强。

(三)对院(系)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和内容的态度

要求受访者分别就个人参与意愿、可行性、有效性三个维度,对5种主要的党委理論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进行排序,并按不同岗位职责和年龄段列出受访者评价排名前2位的学习形式。由表1可知,尽管总体上受访者对不同的学习形式表现出较为一致的评价倾向,但仍然存在一些年龄和岗位差异,主要体现在:教学科研人员和中年同志倾向于认为专题调研是较为有效的中心组学习形式,而其他岗位则倾向于讲座报告,中青年同志则认为实践体验活动是有效的学习形式。此外,尽管座谈研讨被统一评为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学习形式,但多数岗位和年龄段的受访者都不认为其可能是有效或吸引人参与的(除了学工岗位受访者认为座谈研讨可能是有效形式外)。

问卷还调查了受访者对各种中心组学习主要内容的态度倾向,这些内容包括时事政策学习、党史和党的制度学习、学校近期工作部署、与本单位教学科研有关的先进事迹、其他领域的先进事迹(如自贸区、先进制造等)、与学生管理和课程思政有关的内容等。结果发现:对于和院(系)、学校工作有关的内容(如学校近期重要工作部署、与本单位教学科研相关的先进事迹),各岗位类型受访者的态度基本一致。但是,在涉及时政、党史等方面内容时,行政管理岗位和学工岗位受访者的支持度要高于教学科研岗和实验技术岗(见图2)。

三、对策建议

对高校院(系)党委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形式和内容建议如下:(1)在组织上更加注重宣传、告知,尤其是对于被要求参与中心组扩大学习活动的非核心成员,更应明确告知其参与中心组学习活动的事实,并使其对参与中心组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所了解。(2)中心组学习实际开展频次(按核心成员报告)在部分院(系)存在过少或过多的情况,需要确定适度、常态化的中心组学习频率。(3)院(系)党委中心组学习核心成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席中心组学习的情况,应通过协调中心组学习频次、时间及加强院(系)党委委员对中心组学习重视程度等方式加以解决。(4)开展院(系)中心组学习时,“讲座报告”容易成为首选形式,组织者要充分考虑中心组学习不同参与成员,制定多样化学习形式和方案。(5)经常性地举行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围绕院(系)中心工作,认真倾听广大教职工意见,使中心组学习成为院(系)教学、科研工作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国共产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规则[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4.

[2] 彭这华.高校中心组理论学习的实践和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1-52.

作者简介:杨海英(1982.04- ),女,上海人,硕士,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党政管理。

猜你喜欢
党委高校创新
论党委在国有企业内部监督中的重要性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等学校党委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