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乡村采风见闻

2020-08-02 10:57刘敏
时代报告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友

刘敏

五月华林宴,榴花照眼来。三夏时节,我随新蔡县作家协会到宋岗乡采风,所闻所见,令人欢然。

宋岗乡位于新蔡县东南洪、汝河交汇处,下辖14个行政村13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93万亩,农业人口44683人。迎着午后的骄阳,汽车穿行于乡间公路,透过车窗远处是茂密的树林,近处是辽阔的麦田,错落有致,景色如画。暖风拂过,空气中缭绕着淡淡的麦香。

行至曾营,一下车我便欣喜不已,喜感來自于村口的鲜花。引人注目的先是两株月季,一粉一红,花朵硕大,色泽明艳,摇曳生姿。继而扶桑、海棠、芍药等跳入眼帘,花团锦簇,馥郁袭人。和温室的花朵不一样,它们扎根泥土,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恣意绽放,欣欣向荣。驻足于这片蓬勃的花地,我深吸几口气,沉醉在葳蕤的芬芳里。走过鲜花,前面是一个篮球场、一个健身园。健身园不大,健身器材不少,单杠、双杠、腿部器、扭腰器、旋转轮、坐推器一应俱全。对面是一排洋房,上下两层,白墙灰瓦,飞檐翘脊,古色古香。想来这就是新农村别墅了。见一户院门洞开,我踱过去朝里张望。院落方正整洁,左侧是两棵石榴树,火红的榴花煞是惹眼。右侧是一畦菜地,荆芥苋菜透着绿意,鲜嫩养眼。中间一桌人正打麻将,另有几人围桌观战,一个个凝神盯牌,未曾注意到我这个“不速之客”。我见不便打扰,于是悄然退了回来。

往前是一片麦地,黄澄澄的,一阵风过掀起层层麦浪,像是金色的海洋,无垠而美丽。蹲在地头,扯过一根麦穗,看一颗颗麦粒探头探脑急于出壳的模样,一文友说,怎么不见人收割,不怕麦籽儿淌地里吗?一人打趣道,看把你愁的,夜里可别失眠了。一群人哈哈大笑。笑声中我问旁边的一位大爷该开镰了吧?他说,不急,俺心里有数呢,哪能让它淌地里。看他胸有成竹,那位文友才算放心。

说笑间到了另一个村子——许庄。路口三三两两的村民在树荫下乘凉闲聊,一中年妇女吃着雪糕。我看着她问:“你们这儿还有雪糕?”“嗯呢,才从超市买的。”她说。“你们这儿还有超市?”我又问。“喏,在那儿。”她说着伸手朝前指了指。我抬眼望去,只见十步开外有几间门面,门楣招牌上写着“汉奇数码超市”。名字还很新潮。

我想和村民多聊会儿,便搭讪说:“麦子熟了,你们该忙了。”

这个话题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要说忙,那是真忙,麦忙麦忙,最忙的就是‘麦季子。”

“最怕的也是‘麦季子,一到麦季子都要累个半死。”

“造场,摊场,打场,扬场,几场下来能让人秃噜几层皮。”

“还有割麦,拉麦,晒麦,垛麦,哪一样都不好受。天天累得像摊泥,气都不想喘。”

“受罪不说,能不能吃到嘴里还得看老天爷的脸色,老天爷不想让吃,赏你一场雨啥都泡汤。”

“遇到那倒霉天气,一季算是白忙了,那真是想死的心都有。”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像是“痛说家史”。

“不过那都是老黄历了,现在是真享福。”

“可以坐在树荫下吃雪糕。”我插话道。

“现在镰都不用动一下,全是机器收割,坐在地头眼瞅着就把麦子割完了。”

“现在的人是真能,造出的机器连割带打一块整,直接出麦籽儿。”

“一个电话收割机就开来了,就等着收粮食了,哪像以前能把人愁死。”

“不光收粮不用愁,卖粮也不用愁哩,只要你愿意,新打的粮食不出地头就被拉走了,成沓的钞票哗哗就到手了。”

“以前收了粮食要先交‘公粮,剩下的才是自己的。”

“现在不交‘公粮了,种地国家还给钱,给粮食补贴。”

“买家电也给钱,给补贴,前天俺买台空调,补俺1200元呢,直接给的现金。”

“现在政策真是好,不收提留、不收税、不收费、不交粮,还给贫困群众送医送药、建房子、教技术、找致富门路,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儿,全实现了。”

听他们七嘴八舌说着现在的幸福生活,让人不禁感慨,农村真是变了,随着高性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施肥播种、农用航空等作业机械的普及,以及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无论怎么变,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本色没变,勤劳、善良、淳朴的品性没变,他们可亲、可敬、可爱,像脚下的土地一样仁慈、宽厚、实在。这次乡村采风让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令我感动的一幕发生在宋楼。

来到宋楼,天已向晚。路过一户农家,院门开着,两位老人闲坐在门墩上。门前是两棵花树,一人来高,树干如玉米秆一般粗细,顶着一头红艳艳的花朵。我看它眼熟,一时又想不起是什么,便问同行的文友,大家都叫不出名字。“秫秆花。”门墩上的大爷说。文友们讨论这应该是俗名,但学名叫什么不知道,我们就索性叫它“秫秆花”。赏过“秫秆花”,文友们朝前去了,我留了下来。

“进屋坐呗。”门墩上的大妈热情地招呼道。

我没有客气,随大妈进了院子。这是一个标准的农家小院,进门的一角是牛棚,里面两头黄牛在安静吃草。牛棚对面是鸡棚鸭舍,成群结队的鸡鸭咕咕咯咯叫着。往里是一棵柿树,疙疙瘩瘩的青色果子如鸡蛋大小,将枝条压成弓形。正屋是三间平房,门上贴着大红的对联:人和家顺四季享安康,保民兴业今朝展宏图。大门两边的屋檐下挂着两绺大蒜辫子,排兵布阵似的几乎占据整面墙壁,看上去甚是壮观。“你这大蒜真排场,辫子真好看!”我说。“你要不?给你一辫子。”大妈说。“谢谢您,不用了。”我说。说话间,一群鸽子呼啦啦飞进院里,朝屋顶飞去。大妈说这是她儿子养的信鸽。这时,又有一只燕子扑楞楞飞过来,停在房檐下的挑梁处,我抬头望去,只见一处燕屋在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我惊喜不已脱口而出。大妈一时没听明白,问道:“你说啥?”“说你这房子好,燕子也来做窝了。”我笑道。

正和大妈说笑,文友喊上车返程,我急忙出了院子。汽车刚发动,只见大妈怀抱一辫子边跑出来边说:“别走,给你!

带着满满的感动,我跟随采风团从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来到宋岗乡产业园,所见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一家纺织品公司,前后几层院子,占地一千多平方米。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却不多,生产线上全是自动流水作业,只几个人来回巡视。老板许保才是宋岗乡本土农民,44岁,皮肤呈古铜色,发亮,中等个子,身板结实。他早年在浙江打工,这两年返乡创业,投资几百万建厂房,买机器,注册了新蔡县金辉纺织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地毯,产品销往国内外,不仅自己成了当地有名的老板,还带动周边群众走上致富道路。他热情地邀我到他办公室和家里看看。他家的院子差不多有半个篮球场大,上下三层的楼房,液晶电视机、全自动洗衣机、双开门电冰箱、立式空调一应俱全。这样的“豪宅”让人很难相信这里是农村,屋里的主人是农民。

同样是返乡创业人士,另一位更为年轻。他叫杨新友,今年32岁,个头不高,质朴含蓄,是个说起话来还有些害羞的小伙子。前几年在杭州打工,从事服装生产管理工作,他勤奋好学,爱思考,爱钻研,积累了丰富经验。2017年下半年,他从杭州辞职回到家乡宋岗,在家门口创办了小型服装加工厂,主要生产外贸服装。工厂投产初期,他招聘周边闲散妇女作为第一批工人。这些妇女大多没接触过服装生产,热情虽高,但技术不行。用杨新友的话说,当时就像带了一个新兵连,到了战场却不会打仗。他又急又愁,既担心她们做出的产品质量不合格损害客户利益,又担心要求过高考核过严留不住人。为解决这个难题,他决定先不急于接订单,而是对这些“新兵”进行专业训练。他从杭州高薪聘请技术人员到厂里开展培训,传授技艺。通过一对一悉心指导,手把手单兵训练,培育了一批技术骨干。在此基础上,他又通过师带徒、结对子等形式,开展传、帮、带活动,一带十,十传百,使这批“新兵”很快掌握了“作战”方法和技巧,成为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铁军”。杨新友心里有了底气,开始大量接单,生意很快红火起来。2018年随着服装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场地狭小问题日渐突出。正当杨新友为此头疼之际,宋岗乡党委、乡人民政府及时伸出援手给予政策扶持,为他申请了扶贫车间,解了他的燃眉之急。2019年服装厂搬进新车间后环境更好,空间更大,杨新友信心更足,干劲更大,他注册了河南华信服饰有限公司,放开手脚,撸起袖子加油干。当年公司年产量20万套,产品除国内销售外,还销往中东国家,总产值180万元,纳税20万元。致富不忘乡亲,他积极招收周边群众就业,对贫困群众给予特殊照顾。公司现有工人近百人,其中贫困群众8人,月平均工资3200元。他说,政府扶持我,我也得回报社会。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外贸订单有所减少,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调拨一半人员生产内销订单,目前外贸订单和内销的品牌女裤订单相对充足。“期待国际疫情过后,进一步提高产能,扩大生产规模。”他说。

规模更大的是新蔡欣源制衣有限公司。这家由江苏恒源集团与宋岗乡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服装生产企业,占地面积1900平方米,总投资500万元,拥有员工300多人。主要从事“优衣库”品牌的生产加工,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16个国家和地区。2019年产值600万元,纳税90万元。公司负责人袁勇军是个儒雅的中年男子,随他走进车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令人感到惊叹。几百个生产工位上座无虚席,几百人在埋头工作,听着几百台缝纫机同时嗒嗒作响,像听一场盛大的交响乐,我突然有种“万马奔腾”的感觉。往里走,见每个工位上都悬挂着员工工作牌,上面贴有本人照片,姓名、职务、部门、编号等一目了然,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循着工作牌,我找到魏盈盈。听人介绍她手巧,人又勤快,不怕吃苦,经常加班,是公司的明星员工。22岁的她,圆脸盘,大眼睛,头发黑亮,发际间别一只银色的精致发夹,脑后束一把马尾。工位上她正忙着缝纫,缝纫机旁堆着天蓝色的衣服。

我和她打招呼,她停下手中的活计,站起来冲我笑笑。她笑起来真好看,一口盈盈如玉的牙齿让人羡慕。我指著缝纫机上的衣服问她具体负责哪道工序,与她攀谈起来。

她说这里是流水线作业,她负责给衣服绱袖子,这道工序技术含量相对较高,难度较大,是个技术活。公司对质量要求非常高,袖子要绱得前后适当,两只对称,袖山吃势要均匀圆顺,不能有横链现象,袖底也不能臃肿或者牵吊,要提伸自如,平展美观。她眉眼带笑地介绍,脸上荡漾着欢愉的表情。

袁勇军说,魏盈盈是2018年来的,之前在外地打工。

“我觉得回来很好,之前在外面,家里人总不放心。现在在家门口干,自己少了奔波,家人也安心。这几年家乡建设得很好,和城市也没什么区别了。回来也能有工作干,收入又不低,何乐而不为?”魏盈盈笑着说。这是个爱笑的姑娘,眸子里透着一抹青春的亮丽之光。

当问到她的收入情况时,她说公司实行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最高时一个月挣了7000多元,最少也能挣5000多元。“这里环境好,待遇好,管吃住,还有节日福利,在这里干得很舒心。”她笑意更浓。

这就是这个夏天我所看到的乡村,它们是千千万万个乡村中的一个。在这里让我感受最深切的是一个字:热。天气的炎热,土地的火热,当然还有百姓的亲热,他们或扎根乡村,或从乡村走出去又回来。他们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他们有头脑,敢作为,自己勤劳致富,也造福乡邻百姓。他们是新时代催生的新型农民,在时代的大潮中勇于有梦,敢于追梦,勤于圆梦,他们是值得尊敬的人。

猜你喜欢
文友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爱情
老有所聚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我有“恐高症”
有些将就,可能就是一辈子
我有恐高症
“低头一族”制造车祸,婚姻交易引发无辜杀戮
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