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0-08-02 10:51苏清中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形状数学知识情境

苏清中

数学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比如在菜市场买菜就会涉及数字计算,市场营销也会涉及数学知识,原材料的购买需要计算成本,以求成本最低、利润最高,这些例子都有力地证明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所以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可以借助生活场景开展数学教学活动。

一、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生活情境开辟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数学教学水平。过去,教师只是在黑板上向学生演练算数来教学基本算法,但是抽象的数字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比较陌生,大部分学生并不理解其真实含义,只是在囫囵吞枣式地学习。而生活情境的使用充分考虑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将数学概念与生活场景相结合,使数学知识的学习充满了生活色彩,丰富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首先,生活情境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相契合,遵循了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师将生活现象融入數学教学中,提升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原本复杂、枯燥的数学原理转化了生动直观的生活现象,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数学原理,不仅激发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会影响教学效果。

另外,数学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意识相对薄弱,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中国教育家陶行知就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生活也是教育的重要素材,生活情境的应用与其思想观念不谋而合。在外国教育史上也有许多著名教育思想家不提倡对儿童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让儿童理解记忆知识。生活情境可以帮助教师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生活现象,便于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生活情境的具体应用

(一) 灵活应用生活场景促进教学

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有着浓浓的兴趣,对周边的新鲜事物也有很强的好奇心,喜欢尝试有趣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兴趣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身边常见的生活场景,将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场景中,让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知识。

比如,在教学对几何体的初步认识时,学生刚开始对正方形、长方形等形状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教师在教学时不能操之过急,而是要引导学生对这些几何体的形状有个初步的概念,可以利用教室中已有的教学资源,如黑板的形状、教室天花板的形状、粉笔盒的形状等,通过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并且经常遇见的生活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具体的形状,在头脑中形成对这些几何形状的印象。只有在学生完全掌握了这些平面几何的形状概念后,才能进行立体几何形状的教学。立体几何比平面几何具有抽象性,如果教师以口头语言进行描述,学生在头脑中并不能形成立体几何的形状概念。教师可在黑板上画出立体几何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回忆一下在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物体是这种形状的,这样学生在回忆生活场景中对立体几何形状的认识就慢慢清晰起来。

(二) 创设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以及运用知识的水平,还要重视提升学生思维水平,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主、传授知识为辅。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应用题内容设置几个角色,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这样学生就能够融入问题情境中,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会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通过对问题场景的实地模拟,学生以一种更加有趣的形式思考数学问题,理解数学知识,提升数学教学质量。除此之外,教师在创设生活场景时必须要与时代要求紧密结合,不能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距离甚远的场景,这样就不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他们不能充分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很多原理、概念等,如果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不当的话,学生对数学知识可能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而生活情景以一种将生硬的数学规则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方式,让学生以更乐于参与的方式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数学思维。◆(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猜你喜欢
形状数学知识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你的形状
护患情境会话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