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2020-08-02 10:51沈正权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一题开放性

沈正权

思维是人的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形式。数学思维也就是人们通常所指的数学思维能力,即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转化与划归,从一般到特殊、特殊到一般,等等。一般来说数学能力强的人,基本体现在两种能力上,一是联想力,二是数字敏感度。发散性思维是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对数学教学方法进行梳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一、加强思维培养,激发数学学习进取心

学习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需要学生的记忆和逻辑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是非常有必要的。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记忆以及后续知识学习的重要根基。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可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联想。教师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结合在一起也是一种增添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到和家长一起到菜市场买菜的情形,发现“一元一次方程”在现实生活中运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让学生的有一定的求知欲望,联合实际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利用一题多解,拓展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一题多解是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常用的教学手段。善用一题多解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数学知识,掌握具体的思考方法。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转换思考方式,才能超越固定解题方式,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找到最佳的解题路径,让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更大的热情。例如,在学习倍数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景进行应用题展示:小李和妈妈一起在书店买书,用所带的钱可以买15本故事书或者20本漫画书,每本故事书比漫画书贵2元,问小李妈妈带了多少钱?这样的类型题可以让学生以一题多解的方式来解答。学生解题的过程中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思路,教师想要激发学生的联想天赋应该多加引导和点拨,这样学生才会发现更多的解题办法,让扩展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利用开发性习题扩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阶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习题训练,通过多样的习题训练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发散性思维。例如,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尽可能展现数学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运用开放性的习题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到复杂的数学思维。在选择开放性题目时,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机会进行补充。练习开放性试题不光可以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维创新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考试中面临新的试题的时候有更好的应变能力,而且也能更好地分辨题目中隐含的条件和陷阱。小学阶段的数学试题都是比较基础的,对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基础能力也都有很高的要求。

四、转化思想,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

学生应该具备一些求异思维,在數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有一定的求异意识。数学解题方法多种多样,常规的解决方式准确率可能会比较高,但是运用其他的解决方式也有可能会提升解题的速度。学生自己的思维方式的特质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影响因素,学生可能会在自己思维的影响下产生一些审题错觉。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求异解题。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分析题意,让学生从具体的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

五、引导学生转化思维培养思维联想能力

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学生的数学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由外到内的。具备逆向思考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基础的学生能升华数学学习的意义。例如,在进行解体思路讨论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叙述的角度进行思考,明确题目的具体类型,然后套用一些简单的解题模型。表层分析后,若遇到比较复杂的习题,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转化思想,让思路更加简洁、敏捷。发散性思维主要的培养途径就是联想转化和拓展。培养出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想可以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能力的过程中也能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想品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需要一定的技巧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和学生积极互动,多利用一题多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数学课堂展现出逻辑之美。◆(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新安小学新区分校)

猜你喜欢
发散性思维一题开放性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一题多解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一题多解在于活
发散性思维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思考
积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全面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寻求开放性道路
重读天一阁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