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民间艺术特色的创建

2020-08-02 10:51陈霞
江西教育C 2020年7期
关键词:扎染民间艺术艺术品

陈霞

课程游戏化的目的,是为幼儿游戏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源,尽可能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班级是幼儿日常生活游戏的场所,每一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班风、学风。另外,每一个班级由于教师个人风格和幼儿个体素质的不同,也都有不同的班级特色,有的班级绘画出色,有的班级喜爱表演,有的班级擅长唱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和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玩具、工艺装饰品,体验创造的乐趣”。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该如何组织班级民间特色创设呢?下面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根据班级实际情况,确定民间特色内容

家长是幼儿园强有力的助手,教师要充分挖掘家长资源,发动家长帮助搜集具有民间艺术的作品。比如可以利用家长会、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微信群等,搜集各种民间艺术品,让幼儿讲解搜集的过程,了解民间艺术品的名字,猜一猜这些民间艺术品是如何制作的。幼儿通过自己的讲述、欣赏、交流、讨论等,既开阔了视野,又激发了对民间艺术的兴趣。

民间艺术品有多种,有剪纸、刺绣、青花瓷、蓝印花布、风筝、扎染、编织等等。教师可以将搜集来的艺术品适当分类,便于幼儿欣赏与交流。关注幼儿欣赏中的兴趣点,以确定本班民间艺术创作的重点内容。

二、关注幼儿兴趣点,投放游戏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给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和体验”。每一个幼儿对艺术品的兴趣点都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熟知的或有一定操作经验的艺术品,会给予更多关注。比如,在小班、中班,幼儿接触过印染和扎染,對扎染技术有一定的了解,一部分幼儿选择了扎染游戏。还有一些幼儿对线描画有一定经验,特别是图案设计与排列有一定基础,于是选择了青花瓷,在半成品材料上进行设计与绘画。这时,教师可以将指导的重心转移到幼儿的兴趣点上,指导幼儿剪纸,看看幼儿剪纸时怎么互动;或将注意力放到扎染,看看幼儿进行扎染游戏时,会用什么手法,遇到问题时又怎么互动。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看看投放的半成品材料是否能激起他们游戏的欲望,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哪些材料投放不足,需要补充;哪些材料不需要半成品。教师观察了,思考了,以支持者、参与者的身份指导了,才能掌握幼儿课程的第一手资料,调整游戏策略,使幼儿能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三、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激发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要为幼儿创造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理解和欣赏”。幼儿好奇心强,一段时间喜欢玩这个,一段时间又喜欢玩那个,教师要及时整合班级的民间艺术游戏。每次幼儿在游戏时都会产生一些富有创意的作品,教师要持肯定的态度,给予正确的评价,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当作品累积到一定程度,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生成新的游戏,比如鼓励幼儿开设艺术品商店,将幼儿的作品推销出去。游戏根据需求可增设商店管理员、推销员、导购员等,让幼儿到儿童自助银行刷卡取钱后,到艺术品商店购买自己心仪的艺术品。每次商店游戏结束前,艺术品管理员与各个美工坊完成信息交接,比如什么作品要进货,什么作品销量好,值得推广。将民间艺术操作与其他游戏结合起来,能极大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使幼儿的游戏内容更丰富多彩。

四、将民间艺术融入实际游戏

民间艺术品是很好的装饰品,幼儿做的扎染裙子、衣服,给木偶娃娃穿上,就是很好的服装道具。幼儿设计的青花瓷作品,可以作为游戏的背景使用。幼儿制作的风筝,可以到户外进行放风筝的游戏。幼儿用毛线、彩色纸条编织的创意包包,可以做模特儿表演的道具。幼儿的刺绣产品可以装饰活动室。幼儿的想象力、创造能力是无穷的,教师只要给他们一个支点与一些材料的支持,给他们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与材料互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能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幼儿间的交往与合作水平。

总之,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要以幼儿为游戏主体,注意观察幼儿的需要,及时增加与减少游戏材料,满足幼儿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满足他们的探索激情。同时,教师还要创建好班级游戏特色,以点带面,不断扩大幼儿视野,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幼儿对民间游戏的兴趣,使民间艺术深入幼儿的心田。◆(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常乐幼儿园)

猜你喜欢
扎染民间艺术艺术品
邂逅扎染 布里生花——从古法扎染师到新阶层守艺人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白族扎染技术的传承与发展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扎染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反春色彩 方巾扎染DIY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