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 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应用

2020-08-04 15:23李景英王俊英何燕
世界复合医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螺旋支气管直径

李景英,王俊英,何燕

山东省滨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山东滨州 251700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最高的恶性肿瘤疾病。 周围型小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 主要发生于3 级支气管以下、细支气管以上范围,具有瘤体较小的特点,病理类型多为腺癌[1]。 临床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异性,尤其是X 线片表现为小片状高密度影, 容易延误诊治或者误诊为肺部炎症性疾病[2]。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延误诊治后容易发生癌细胞转移并影响患者生命健康[3]。 多排螺旋CT 是临床诊断肺部肿物的常用方法,具有简便、高效、危害小的特点,不容易受人为因素感染,检查结果安全可靠[4]。 该研究纳入该院2017 年1 月—2019 年8 月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 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该院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 其中男性患者29 例,女性患者21 例,患者年龄范围为38~76 岁,平均年龄为(52.6±10.3)岁;患者体重范围为45~76 kg,平均体重(61.7±11.2)kg;患者病程范围为8 个月~2 年,平均病程为(15.2±1.2)个月。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为该院住院患者,临床上高度怀疑为周围型小肺癌,符合相关的周围型小肺癌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病历资料齐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 ②患者签署该研究知情同意书,愿意承担相关风险并同意多排螺旋CT 检查, 积极配合相关工作。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疾病,如合并胃癌、肝癌、白血病、淋巴瘤、胆管癌等肿瘤性疾病的患者。 ②合并突发心脏器质性疾病如心肌梗死、心包积液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 ③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其他具有高度传染性的传染性疾病的患者。 ④合并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重度躁狂等严重精神障碍性疾病难以配合检查工作的患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⑥合并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

1.3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 扫描检查, 采用相同的CT 检查仪器并由同一位影像技师负责进行。 所有患者完善多排螺旋CT 检查后进行手术切除制作病理切片明确病理诊断。 多排螺旋CT 检查时协助患者仰卧位,两侧上臂上抬过头,扫查顺序由头向脚,利用造影剂进行增强处理。扫描完成后上传数据并进行分析记录。阅片由2 名副高以上影像科医生单独进行,当两人意见不合时邀请第3名副高以上影像科医生协助阅片。

1.4 统计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多排螺旋CT 诊断效能

多排螺旋CT 诊断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性分别为97.50%、90.00%、96.00%, 相比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多排螺旋CT 诊断效能对比(n)Table 1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diagnosis(n)

2.2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结果

病理结果证实的40 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中多排螺旋CT 检查病灶最小直径4 mm,最大直径23 mm,平均直径为(12.7±3.1)mm,其中包括12 例肿瘤直径≤10 mm,28 例肿瘤直径>10 mm。有33 例肿瘤形态为类圆形或椭圆形,5 例肿瘤形态为不规则形,2 例肿瘤形态为长条形。 典型的肺癌影像学特征包括7 例细支气管充气征,8 例小钙化,16 例空泡征,27 例胸膜凹陷征,35 例毛刺征,34 例分叶征。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5]。 吸烟等不良嗜好、长期接触重金属及电离辐射等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结核病等慢性肺部疾病、遗传家族史等是肺癌的高危发病因素[6]。 早期周围型小肺癌临床上缺乏典型表现,可以表现为咳嗽、咳痰等常见症状,容易延误诊治,导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疗时机[7]。临床上结合X 线、CT、肺穿刺等多种辅助检查手段对高危患者或高度可疑的患者进行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8]。X 线片诊断分辨率较低, 对于早期的小病灶难以分辨,提供给临床医生的信息很少,容易导致漏诊,因而临床上应用价值不高[9]。 肺穿刺活检属于有创检查,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损害,且检查过程繁重,检查费用昂贵,临床排查的应用意义不大[11]。多排螺旋CT 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扫描病灶,可以获得充足的信息,并通过增强扫描进一步明确, 可以获取更多关于病灶的有用信息辅助临床医生诊断。 该研究纳入该院收治的50 例可疑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入组对象探讨多排螺旋CT 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价值。 结果表明多排螺旋CT 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7.50%、90.00%、96.00%,相比病理诊断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病灶最小直径4 mm,最大直径23 mm,平均直径为(12.7±3.1)mm,肿瘤形态为多为类圆形或椭圆形。 典型的肺癌影像学特征包括细支气管充气征,小钙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等。 肺癌进展可以出现体温过高、胸痛、贫血等表现,然而此时治疗效果较差。 该研究中多排螺旋CT 检查中诊断准确率为94.00%,误诊的均为结核病,因患者术前存在明确的结核病史。 另有他人研究[12]表明,32 例周围型小细胞肺癌中病灶呈现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病灶内部密度不均匀且有小颗粒堆积、病灶内部呈细支气管征的患者分别有12 例、99 例、11 例;动态增强CT 后病灶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的例数分别为17例、15 例。临床上多排螺旋CT 检查误诊、漏诊的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常见于缺乏临床经验的年轻医生或对CT 征象认识不充分的医生, 尤其常见于忽视肺结核患者并发早期肺癌的典型病例。 因而建议对多排螺旋CT 检查发现外形欠规则的阴影或新发的阴影应该加以重视进一步排查。 临床上大部分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直径小于20 mm,常规检查方式因分辨率差等原因难以有效发现, 容易延误临床诊治和降低诊疗效率。 多排螺旋CT 通过快速的三维重建和多角度的扫描, 结合先进的影像分析计数对获取的病灶信息加以分析,使得病灶血管立体成像。 同时直观地呈现出肺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如胸膜凹陷征、 支气管血管聚集征、毛刺征、分叶征等,有利于通过观察肿瘤的病变特点、形态、边缘征象、生长方式、生长血管供应情况判断肿瘤良、恶性,再结合相关临床病史资料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从而更有利于准确、快速诊断,避免漏诊、误诊早期周围型小肺癌[13-15]。

综上所述,多排螺旋CT 技术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准确率高,CT 征象特异性明显,有利于帮助临床医生快速诊断并确定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螺旋支气管直径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张露作品
各显神通测直径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山水(直径4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