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2020-08-04 03:00唐子荣程华茂贾玉林
关键词:颞骨结节性滑膜炎

唐子荣, 杨 明, 程华茂, 贾玉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1口腔科 2病理科 3耳鼻咽喉科,武汉 430022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是一种良性的、局部侵犯的、增生的滑膜疾病,常表现为骨侵犯[1]。常发生于肌腱鞘、关节和关节囊,发生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者罕见[2]。临床多表现为受累关节无痛性肿胀或轻度疼痛伴肿胀。现结合文献复习对1例发生在右侧TMJ并累及颅底的PVNS病例进行报道。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右耳流脓伴听力下降1月余”入院。1月余前,患者无诱因出现右耳流脓伴听力下降,无耳痛、头痛,头晕等不适,于外院就诊,给予局部滴药抗炎治疗后症状好转。12 d前体检时发现右耳道新生物就诊。患者患病以来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无特殊既往史和家族史。查体:面部基本对称,双侧TMJ活动自如,无弹响。开口度3指,开口型无异常。右侧耳屏前关节区未扪及明显包块,双侧下颌下及颈部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右侧外耳道内黄白色新生物堵塞耳道,鼓膜不能窥及。

颞骨平扫+三维:右侧颞骨、蝶骨翼骨质破坏,略呈虫蚀样变,累及外耳道前壁、鼓室及部分乳突气房(图1A)。考虑右侧TMJ胆脂瘤可能。颌面骨CT:右侧颞骨、颞骨下颌窝及关节结节骨质破坏,边缘略呈虫蚀样变,右侧髁突骨质边缘光滑,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颞颌关节在位(图1B、1C)。核磁共振(MRI):右侧外耳道壁见增厚软组织影,右侧外耳道狭窄,右侧乳突区见蜂窝状稍长T2信号影,病变在T1WI和T2WI上都呈低信号(图1D、1E)。右侧内耳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中耳、内耳未见异常征象。穿刺活检报告为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前诊断:右颞颌关节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A:CT轴位显示肿块呈等密度,未见钙化(白色箭头);B:CT矢状位显示右侧下颌骨髁突骨质边缘光滑,未见明显骨质破坏,颞颌关节在位;C:颌面部三维重建可见右侧颞骨骨质破坏,边缘略呈虫蚀样变,与颅内相通;D、E:核磁共振T1WI(D)和T2WI(E)显示浸润性病变(白色箭头)集中在右侧颞下颌关节和周围的下颌髁突,病变在T1WI和T2WI上都呈低信号。图1 本病例CT和MRI影像Fig.1 CT and MRI images of this case

全麻下行右侧颞颌关节及颞下窝肿瘤切除术+颞骨部分切除术+硬脑膜修补术。术中见右侧颞颌关节后方、前方新生物,质韧,黄褐色,关节囊破坏,外耳道前壁骨质破坏,病变组织呈褐色色素沉着,钝性分离并切除局部病变组织,送冰冻快检,结果提示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中切除病变累及关节囊,磨除鼓室前壁,磨除病变累及的颞骨,发现颅底骨组织破坏,钝性刮除病变组织,取颞肌筋膜修剪后内植法修补硬脑膜。术后病理报告:色素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图2)。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面神经损伤症状。

2 讨论

PVN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可能的病因包括脂质代谢紊乱、新生物、炎症、创伤和出血等[3]。虽然组织学上表现为良性的巨细胞增生,但存在细胞异形性,并有恶性转移的病例报告[2]。

组织学苏木精-伊红染色(A:×40,B:×100)可见大量的含铁血红素(三角箭头)和成簇的多核巨细胞(箭头)。图2 本病例术后病检结果Fig.2 Histopathological results of this case

PVNS是一种罕见的滑膜增生性疾病,每年发病率约1.8/100万,好发于30~50岁患者,发病率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多累及大关节,发生于TMJ的病例极为罕见[4]。自2000年来,国内仅5篇文献报道了8例发生于TMJ的PVNS(表1)[5-9]。平均发病年龄为40岁。局限于关节内的患者临床主要以疼痛,张口受限前来就诊。弥漫型则主要因耳前区肿块前来就诊,未见影响听力的报道。该病具有复发倾向,故准确诊断对于该病的治疗是首要的。但回顾国内报道,我们发现近半数患者未能得到准确的术前诊断。为了加强临床医师对发生在TMJ的PVNS的认识,我们就其临床特征和需要鉴别诊断的疾病进行了讨论。

表1 国内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报道病例总结Table 1 Summary of 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 in China

在影像学上,因PVNS病变内脂质、含铁血黄素等成分比例不同可在MRI中表现多样。在T1加权像上与肌肉组织相似,而在T2加权像中,由于有磁性的含铁血黄素的沉积,病变常显示为较低信号。T2加权像上低信号是PVNS的特征性改变[10],可排除TMJ区软组织来源病变。与CT相比,MRI对病变边界的显示更为清晰[11]。但在显示病变对周围组织的侵袭性和判断是否伴有囊性变时,CT是最佳的检测手段[11]。在本病例中,CT结果可见右侧颞骨、下颌窝及关节结节骨质破坏,提示该病例具有侵袭性,故我们在术前行穿刺活检。

在病理学上,病变因含铁血黄素的沉积可大致表现为深褐色、红褐色到黄色,有小绒毛和结节状、海绵状的突起。滑膜因色素沉着而增厚并带红色。其组织病理学表现为绒毛状增生、滑膜衬里多层上皮、含血色素沉着、血管增生和出血增多,组织内还可见单核透明的细胞、多核巨细胞和数量不等的黄色瘤细胞[12]。部分病例报道存在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13],极少情况下还可见软骨样化生[14]。

发生于TMJ者,临床多表现为缓慢增大的耳前肿物或肿胀,也可以出现与TMJ紊乱病相关的症状如弹响、张口受限、咀嚼疼痛,侵犯颅底的PVNS还可以出现听力丧失、耳痛、复视、呕吐等症状,临床上常被误诊为腮腺肿瘤和TMJ紊乱病。本病例以听力下降,耳部流脓为主诉症状,颌面部未见明显肿胀,无TMJ紊乱病的相关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和病理学表现。发生于TMJ的PVNS需要鉴别的疾病主要包括:①滑膜软骨瘤病,滑膜增厚不明显,多不破坏相邻骨质,关节内、外可见钙化游离体[15]。疏松的瘤体结构和关节积液则有利于未钙化的滑膜软骨瘤与PVNS鉴别[16]。②滑膜肉瘤,为高度恶性肿瘤,发病年龄通常为15~35岁[17]。主要发生于四肢,常在关节附近,关节软组织肿块呈单发结节状且有散在钙斑。滑膜肉瘤的瘤细胞呈双向分化且表现为单一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为间叶与上皮双相阳性[17]。③慢性鼓膜炎,耳内长期流脓,鼓膜上有较多肉芽,且颞骨CT示鼓室及乳突均正常。④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胆脂瘤型),在组织学上,表现为鳞状细胞囊肿,被覆复层鳞状细胞,囊内富含角化细胞[18]。

目前,PVNS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由于发生在TMJ的病例较少,尚缺少对其长期研究。有研究报道关于PVNS对大关节影响,PVNS术后1年复发的风险为7%,5年为15%,25年为35%[19]。但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数据是否适用于发生在TMJ的PVNS。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对局限于关节内的病例,可在关节内镜下行滑膜部分切除,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无需放疗[9]。对于累及颅中窝的患者,则需通过颞部开颅术、颧弓截骨术和蝶骨大翼切除术等方式提供颅内通路,最大限度地暴露并切除病损,减少复发[19]。放疗仅作为辅助疗法,在不宜手术或复发的病例中使用,也可术后放疗避免复发[20]。当病损累及重要血管、神经等结构,难以完全清除或术后病检显示边缘阳性时,可选择术后放疗,以最大限度清除病损,减少复发并保留功能,放疗剂量一般在30~50 Gy[19]。其它治疗方式,如关节局部注射肿瘤坏死因子,对于传统疗法无效的患者也可取得一定疗效[21]。

总之,PVNS是一种可侵犯周围组织的,良性增生性滑膜疾病。因其较为少见,临床医师对其认识不足,易误诊为TMJ紊乱和腮腺肿瘤,诊断主要依据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术前穿刺活检对明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猜你喜欢
颞骨结节性滑膜炎
耳显微外科颞骨解剖学习班的教学难点分析*
生姜粥缓解滑膜炎疼痛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性肿瘤临床分析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结节性筋膜炎的MRI特征性表现
慢性中耳炎术中脑膜裸露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双源CT在儿童颞骨检查中低剂量扫描条件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通经活利汤配合皮肤牵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3例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