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学生运动员训练竞赛情况调查研究

2020-08-05 12:13刘铁柱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4期
关键词:贵州大学运动队教练员

刘铁柱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

一、前言

高等院校组建运动队参加各级别比赛是高等学校体育蓬勃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运动训练的长期性和系统性必然要求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方面耗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了学生运动员学习和训练的冲突。通过对贵州大学各只运动队学生运动员训练竞赛情况以及竞赛奖励机制的调查分析,为改善各队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竞赛状况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贵州大学篮球队、足球队、田径队、押加队、珍珠球队、户外项目队队员共105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贵州大学图书馆、中国知网及相关的论文数据库,查找与运动队训练竞赛相关的文献资料,将相关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总结。

2.访家谈法

按照专家访谈提纲,对贵州大学各只运动队教练员及相关领导进行了访谈,了解学生运动员的训练竞赛现状。

3.问卷调查法

按照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结合本研究的目的设计了相应的问卷,在各只队伍中发放并回收问卷。

4.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2017对问卷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运动员训练情况调查

1.学生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初衷(见表1)

表1 学生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初衷

兴趣爱好是大部分学生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初衷,占比77.14%,其次是便于升学也是学生运动员从事运动训练的重要动因,占比6.67%,仅有3.81%的学生运动员想通过运动训练成为职业运动员。由于运动训练的过程具有科学性、长期性、系统性、周期性,运动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很多学生运动员经过长时期的学习训练过程,容易情绪低落进而产生不良情绪,在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方面,没有了更高的要求。总之对所练项目的喜爱和便于升学是学生运动员长期坚持运动训练的重要动因。

2.学生运动员对训练的期望

在学生运动员对训练期望方面,63.81%的学生选择了“为学校争得荣誉,强身健体”,这部分学生运动员在学习和训练过程中建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参加学校运动队,为学校争得荣誉,强健身心,不断提升自身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既能为学校争光又能实现自己的价值,符合学校对学生运动员的培养要求。25.71%的学生运动员选择了,“提高专项实践能力和夯实基础理论功底,实现就业愿望”,经过长期、系统、科学的专业训练,学生运动员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训练和比赛的经验,期望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取得优势,并从事与运动训练相关的工作。6.67%的学生运动员选择了“获取学位文凭,顺利毕业”,这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运动训练达到毕业的条件,能够获得文凭,进而顺利毕业。

3.学生运动员的训练态度(见表2)

表2 学生运动员训练态度

学生运动员的训练动机、训练目标和训练态度是高度相关的,81.9%的学生运动员对训练的态度是积极支持和配合的,12.38%的学生运动员对运动训练表示无所谓。极少数同学对运动训练消极厌烦。大部分学生运动员积极主动进行运动训练,竞技能力和运动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教练员和竞赛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持消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具体情况,转变学生的态度。

4.训练时间和训练次数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非集训期间,有57.14%的学生每周训练3-4天,31.43%的队员每周训练5-7天。9.52%的队员每周训练1-2天,69.52%的队员每天训练1次,25.71%的同学每天训练2次,4.76%的队员每天训练3次。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对训练内容安排比较满意。影响训练的天数和次数的因素有,首先是学校政策方面,学校出台了针对运动队集训期间的政策,政策主要内容有运动队只有在赛前1个月才可以开始集训,集训期间,每天下午停课半天用于集训。非集训期间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专项训练。其次是场地器材设备有限,训练受到限制。学校规定所有的运动场馆免费向所有的师生开放。教练员方面,学校没有专职的教练岗位,所有的教练员均由体育学院专任教师兼任,教练员除了担任运动队教练员外,大部分老师还是各个专项课的任课老师,还要承担公共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方面,60%的学生运动员分布在各个学院,由于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课程分布不同,在训练时段有部分学生有其它课程需要上课。再次是按照教练的训练计划进行,有少部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缺乏。

5.学生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与入学前对比

54.35%的队员认为自己的专项技战术水平较入学前有所提升,17.39%的队员认为自己的水平有大幅度的提升,13.04%的队员认为自身的竞技能力没有变化,有13.04%的队员认为自己的水平有所退步,甚至有少部分队员有大幅度的退步。课外训练,通识知识学习,专项理论学习是竞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网络学习也是影响竞技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手段。

6.训练保障和运动队的管理方面

学校为运动队提供了,公共交通、参赛差旅费等出行补助,在校训练期间提供运动员食堂,免费提供餐饮,并发放队服及运动鞋、护具等保护装备,并发放一定量的生活补贴,参赛奖金。34.78%的学生对训练内容及安排非常满意,41.3%的队员对训练内容及安排相对满意,有小部分同学对教练员的训练内容及安排不满意。在运动队的管理方面,68.57%的学生认为,运动队的奖励和处罚应该分明,尤其是要严格考勤并公示,考勤是发放训练补贴的重要依据,篮球,足球,田径队伍人数比较多,教练比较多,考勤相对不够严格,学校发放的训练补助,基本上都是每个队员一样的数额。导致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运动队的管理不满。在运动队学生运动员培养模式方面,有60%的学生对培养模式比较满意,31.43%的学生运动员认为培养模式一般。

(二)近三年参加竞赛获奖情况

受新冠疫情影响,贵州大学各支队伍参加竞赛的情况不同,每年参加省厅级竞赛的次数也不尽相同,男篮和女篮还兼珍珠球项目的训练和竞赛,近三年来参加的竞赛较多,2019年民体杯全国珍珠球比赛上,男队获取三等奖。在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男队赢得珍珠球项目男子组二等奖,女队获得珍珠球项目女子组三等奖,2019年贵州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即CUBA选拔赛上男队拼得第二名。2019年贵州省大学生足球比赛中,贵大女足赢得第二名。2019年贵州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贵大乙组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贵大甲组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在2019年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押加队夺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由此可见,贵州大学各支训练队在省厅级和国家级的比赛中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三)贵州大学竞赛奖励政策

1.物质奖励

为了促进学校体育的开展,2017年底贵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印发了《贵州大学学生运动竞赛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见表3)。

表3 贵州大学竞赛物质奖励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一等奖20000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2000元,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一等奖500元。

2.学分奖励

(1)获得第二课堂学分

根据《贵州大学第二课堂学分管理细则》的规定,积极参加竞赛活动的同学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对于获奖的学生,获得相应的加分,作为评优评奖的依据之一。

(2)课程免考与加分(见表4)

表4 贵州大学课程免考与加分政策

在同一个学期内的比赛,按照获得的最高奖项,享受免考和加分政策。按照学校出台的竞赛奖励政策,所有参加省厅级以上的比赛都可以获得学分奖励,但很少有同学能够获得物质奖励。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兴趣和爱好是大部分学生从事运动训练的主要动机。为学校争得荣誉,强健身心是学生运动员主要训练期望。

2.非集训期间大部分学生运动员每周训练3天以上,每天训练1-2次。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对训练内容安排比较满意,相较入校时期,运动水平有一定的提高。教练员以及运动员的课程安排是影响训练天数、次数和训练效果的重要原因。

3.近年来贵州大学学生运动员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得多项优异成绩。国家级奖项以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为主。

4.学校为运动队提供了一定的场地、器材、装备上的保障,出台了参加竞赛的奖励机制,但学生运动员很难获得学校的物质奖励,在运动队的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建议

1.学校应对体育训练和竞赛做出整体上的规划,出台相应的政策,以促进校园体育的发展

2.在训练相对集中的时段,减少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课程的安排,以保证运动训练的时间。

3.提升运动队的管理和服务水平,保障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切身利益,适度降低物质奖励的标准。设立专门的体育文化基金,以资奖励对学校体育贡献较大的群体。

猜你喜欢
贵州大学运动队教练员
四川省民办高校运动队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研究
教练员领导行为对运动员运动投入的影响研究——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中介效应
重庆市击剑教练员从业满意度调查分析
谢以家绘画作品欣赏
合理确定文化课成绩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项目今年停招
过招
档案见证贵州大学百年文脉
合肥市击剑青少年后备人才教练员现状分析
百年贵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