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市二中“体教融合”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

2020-08-05 12:13殷明越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杨蕊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黎章奥许雄壮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灌篮 2020年14期
关键词:体教融合雅安市体教

殷明越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杨蕊 四川农业大学理学院 黎章奥 许雄壮 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2020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称为《意见》)。《意见》[1]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体校创新模式等内容的规划路径与意见,为基层学校开展“体教融合”提供了政策基础与参考。因此,本研究就雅安市二中“体教融合”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并从育人组织管理体系、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普通学生体育锻炼以及校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并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四川省雅安市二中为研究对象,以雅安市二中的在校师生为调查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查阅体教融合相关文献,并借助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查阅相关的书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为本论文撰写提供充足的理论支撑。

2.问卷调查法

对雅安市的雨城区第二中学的学生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50份问卷发放对象为雅安市二中学生运动员,剩余300份发放对象为雅安市二中普通学生。

3.数理统计法

将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录入SPSS 24.0软件进行单个频次及多重响应分析,最后用表格直观的反映调查所得数据。

4.访谈法

本研究对雅安市二中学校管理层、专职教练员以及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了当前学校开展“体教融合”的现状。与此同时,还对四川农业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进行了新时期“体教融合”发展路径的探讨,目的在于找出当前基层“体教融合”开展的困境与机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育人组织管理体系现状

根据对雅安市二中学校管理层进行访谈,了解到当前雅安市二中为雅安市业余体校、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联合办学,而上级管理组织分别为雅安市文体旅游局与雅安市教育局。在此育人组织管理体系中,雅安市业余体校主要提供了训练场所、训练管理以及专职教练等体育资源,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则提供了文化学习场所、文化教育师资以及普通高中所具有的资源。

而在这样的合作之下,体育后备人才一部分能通过专业训练成为优秀运动员,走上竞技体育的金字塔尖,例如:雅安市二中射击队的蒲琪峰等人;而另一部分体育后备人才则可以通过传统体育统招的模式,进入到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进行学习。与此同时,雅安市二中的在校普通学生能享受到更充足与专业的体育资源,例如:课堂上的体育课程教学更专业、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更丰富以及校园内的体育设施与器材更充足等优势为唤醒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提供了良好的外界环境基础。

(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

1.体育后备人才文化学习情况

对所得问卷调查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到表1。在体育后备人才的每日文化学习时间这一问题中,样本中有“64.0%”选择了8小时以上,这说明有越来越多的体育后备人才意识到了文化学习的重要性。而当前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则集中于“学习环境不好”“对学习无兴趣”“训练比赛耽误”,因此学校应加强学风建设,做好体育后备人才的思想工作,同时配齐配足文化教师,统一教学进度,与此同时,各赛事部门应合理安排比赛时间,避免学生运动员因为业余训练与比赛拉下进度导致后续“学习账”越差越多。

表1 体育后备人才每日学习时间与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2.体育后备人才业余训练情况

胜利油田标准化选型定型以适用为原则,优化多数常规产品的技术参数和配置,摒弃过剩的功能配置。这样既提高了物资质量,又适应于油田的实际需要,同时还能形成批量采购优势,降低采购价格。在技术要求提高、质保期明显延长的条件下,标准化定型的200余项技术和产品,最终采购价格比第一轮报价平均降低35%以上。

通过表2中可以直观发现雅安市二中体育后备人才每日训练时间中,有“81.8%”选择了“2-4小时训练时间”,同时结合访谈,了解到训练时间段一般集中于下午,通常上午和晚上进行文化课的学习。从目前训练问题来看,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即“场地器材不充足”占比“20.0%”“比赛次数少”占比“42.0%”“训练成绩低”占比“38.0%”,同时经过访谈了解到,当前每年的比赛举办次数并不能满足青少年运动员的获取运动等级证需要,而运动等级证则是决定运动员“去留”以及升学的重要砝码。

表2 体育后备人才每日训练时间与存在的问题一览表

3.体育后备人才处理文化学习与业余训练情况

面对因业余训练及比赛耽误的文化课时,雅安市二中的体育后备人才中选择不补习的样本百分比为“54.0%”,还有“42.0%”的人则选择自学,剩余“4.0%”的人通过老师及同学帮助补习的方式进行文化课补救。从上述数据中,不难看出雅安市二中体育后备人才在处理因训练耽误的文化课时,依然有一半的人选择“不补习”,而这也会导致“学训矛盾”愈发严重,严重影响体育后备人才的就业与升学;与此同时,在这方面雅安市二中的文化教师也并未起到积极的作用,经过访谈得知是由于不同专项的比赛时间不统一,因此教学进度难以统一。

对于训练前后自身的文化水平变化以及训练对学习的影响这两个问题,雅安市二中的体育后备人才们也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样本中有“75.0%”的人认为从事体育训练后,文化水平下降了。与此同时,有“66.6%”的人认为训练对学习的影响程度“影响很大”。从对体育后备人才处理文化学习与业余训练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当前“学训矛盾”依然尖锐,迫切需要文体旅游局、教育局以及雅安市二中管理层对此问题进行解决。

(三)普通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1.普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情况

对普通学生调查问卷所得数据通过SPSS 24.0软件进行频次描述性分析,汇总得到表3。

表3 普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一览表

首先,雅安市二中有接近一半的普通学生表示每天“几乎没有”时间参加体育锻炼,这表明当前雅安市二中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并未投身体育锻炼,享受运动乐趣。其次,在对普通学生调查其对体育锻炼是否影响学习成绩的看法上,有“52.0%”的同学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学习成绩,依然没有认识到体育可以“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2]的功能。最后,有“74.0%”的普通学生表示通过体育课至少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雅安市二中的“一校一品”以及体育课开展情况是较好的,其具体表示便是大部分同学通过体育课堂掌握了一项运动技能,但是,新时期体教融合的目标为“全体学生”,因此在体育课堂技能教学与练习上还需要对未掌握运动技能的学生进行“补差”。

2.普通学生享有体育资源情况

通过对体育教师、专职教练员以及学校管理层的深度访谈,发现在体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雅安市业余体校的一些专业体育场地与器材,普通学生没有接触的机会,例如:射击气枪、摔跤馆以及皮划艇等。第二,学校内的场地有时由于天气与时间等因素,会优先提供给体育后备人才进行使用。第三,业余体校的一些专职体育教练,由于年龄和经验,不适合再作为普通学生的体育教师进行授课。

三、讨论与建议

(一)引进优质的文化教育资源,加强体育后备人才文化教育

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应加大“学训融合”力度,应配齐配足各科文化教师,同时重视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教育,将体育后备人才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教育放在首位。同时 做 好“体育后备人才的学业评价及学籍管理制度”“体育后备人才高水平单招”以及“体育后备人才的高考体育统招”等工作,充分保障新时期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后备人才的就业与出路,避免出现“世界冠军街头卖艺”的悲剧,满足体教融合背景下体育后备人才成为新时代综合性特殊人才的需求[3],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校与中学建立合作机制,拓宽体育后备人才上升通道

体育传统特色学校的发展仅靠学校难以完成,既需要学校与学校间的协同,又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参与,特别是发挥高校的力量,让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与高校协同联动发展,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对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体校向高等院校输送体育后备人才的模式:一方面使得各级各类赛事能选拔出技术过硬、素养较高的青少年运动员纳入省队乃至全国集训队,另一方面解决了过去“竞技体育的逆潮,业余训练的低潮”,有效保障了青少年运动员的就业出路以及深造可能,为我国未来学校体育、大众健身夯实后备人才基础,促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数量提升与学校体育、大众健身专业师资资源优化[4]。

(三)加强学生的“学、练、赛”,使全体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

明确《意见》中关于加强学校体育的各项改革举措,使学校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与“面向全体”的指导思想。首先,体育教师要激发学生自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5],在体育课堂上使学生学会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6]。其次,在课余时间体育教师更应加强对学生进行技能练习的督促,在大课间以及下午放学的时间可以集中学生,训练他们自己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通过反复练习,不但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这项运动技能,同时能起到劳逸结合的作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7]。最后,学校应安排丰富多样的校内或校际比赛,比赛形式主要以团队类运动最佳,能够正确的引领他们的输赢的观念、遵守规则的观念、团队协作的观念[8],从而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思想以及在运动中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猜你喜欢
体教融合雅安市体教
雅安市体育社会组织调查与分析*
体教融合与校园足球对接:方式、困境及策略
体教融合: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协同治理
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教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诉求
杨兴品对雅安市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
地域特征视角下黑龙江省“体教融合”的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
体教融合模式下体育专业学生人才培养探究
体教融合的实践探索与难点分析
1971—2017年雅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雅安市雨城区冬泳运动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