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书谱》中的书法学习思想研究

2020-08-06 14:51杜晓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章法

杜晓丰

摘 要:在我国书法发展中,《书谱》是著名的书法理论作品,孙过庭将精妙理论与优美书法实践结合,就书法学习思想以及学习技巧进行了说明,并为后世书法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财产。文章着眼于孙过庭《书谱》的重要影响,就《书谱》中书法的学习思想及技巧进行了说明。

关键词:孙过庭;《书谱》;书法学习;章法

一、孙过庭《书谱》的重要影响分析

(一)创作思想的影响

孙过庭曾在《书谱》中提出“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书法观,这为我国书法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书谱》作为我国书法史上的重要论著,其对书法理论的重要推动作用,与孙过庭本人的书法艺术成就是相同的(图1)。

首先,《书谱》对我国书法理论史的发展影响巨大,是我国极为重要的书法理论的集大成作品,该书通过对唐以前、魏晋时期的书法技术的精辟分析与总结,为后人提供了诸多的书法艺术的认知角度,以及书法的重要规律,无论是对推动书法理论发展还是进行书法技术的创新而言,都是极为关键的资料。

其次,孙过庭在《书谱》提出了“达其情性,形其哀乐”的书法作品观点,其认为书法应该是作者情感与个性的统一表达,要求在进行书法创作时,应根据所有创作的作品要求,调动自身不同的情感,也就是作品情感应该与创作情感进行统一,创作者应将艺术创作与情感的结合作为驱动创作的根本动力。而这一观点的提出,对后来我国书法的发展影响极大。

(二)对当今书法创作的影响

現今,我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书法发展中,其实用性逐渐式微,人们开始重视其艺术功能。同时,因为书法展览的不断增多,吸引了更多人开始注重书法的研究。而书法工作者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以及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情感,或许在孙过庭在《书谱》可以找到方法和答案。

首先,学习方法要正确。若想写好字,则首先要能够写出优美的点画,为此,就需要不断地刻苦练习。书法初学者在学习初期,可以主要以临习名家作品为主,通过不断练习,使自己的挥笔动作更为得心应手,且能够使笔墨技巧与自身的情感合二为一,达到以手写心的目的。

其次,书法创作中要倾注作者的情绪表达。针对不同内容的书法创作,作者应该调动与作品氛围相契合的情绪,或是相符合的书写风格,也就是要实现《书谱》所说的:“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既失其情,理乖其实,原夫所致,安有体哉!”

在书法创作的过程中,不可过于重视技巧而忽视情绪,好的书法作品应该既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用笔技巧,同时也可以通过作品向外界表达作者自身的情感。

二、《书谱》中的书法学习思想及具体方法

(一)用笔思想及方法

第一,通过对《书谱》用笔的观察可以发现,孙过庭很好地继承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雄强风格,且毫不矫揉造作,孙过庭通过方圆并用,极为利落地表达了字形。同时,孙过庭在书写过程中,笔法精熟,毫无迟疑,在速度上可能相较于王羲之和王献之更快。《书谱》中表示:下笔笔速十分重要,既不可过分求快,也不可迟迟缓缓,“翻效迟重”与“偏追劲疾”均不可取。而这就要求书写时要有足够的自信,心有丘壑才能下笔如神,但同时,这也离不开日复一日的苦练,没有练习的加持,再好的天赋也无法实现收放自如。

第二,《书谱》书写的细节处理非常微妙且精巧,提按有度,主笔稍重,代笔皆轻。孙过庭通过对侧锋行笔与中锋行笔的有效融合,既将侧锋行笔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使其与中锋用笔的配合更为相得益彰。因为中锋书写字会相对较为方正,而有了侧锋用笔的融入,则字又有一些圆融,方圆并用让书写出的字更为优美。

在《书谱》中,孙过庭表示,笔锋的变化应渗透于每一笔中,且芒顿折回旋也要体现于每一点内。他在书法书写中,对笔锋的运用极为重视,而也正是因为孙过庭将方圆兼备、提按有度、中侧锋结合进行了完美融合,所以才使得《书谱》在我国的众多书法作品中始终熠熠生辉。

第三,《书谱》中强调书法书写应注重连断有度,即便笔画有所中断,也应确保笔势相连。草书并不就是龙飞凤舞,笔画之间应有连断,该断则断,该连则连,不可过分缠绵。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断的过程中,不要使整体书写显得较为突兀,而连的目的则是要保障书写更加和谐流畅,总结来说就是要实现“形不贯但气相连”。

在《书谱》中,字与字巧妙地连成了一个整体,且彼此之前张弛有度,互相成全,如此,《书谱》既有整体的规整,但又充满动感,整部作品浑然天成,令人叹为观止。

《书谱》连断表现较为明显的是“驰鹜沿革,物理常然”中的“革”字,如果是按照传统方法进行画笔落笔,则上部与中部连笔,所以就导致整个字的上部显出一种墨团感,不但不利落,且缺少灵动感。所以孙过庭将上部结构进行了简化,用两点表达,如此,短的就极为果断利落,虽然笔画是断开了,但整个字内在神韵更为流畅和谐,如此的匠心独云,很值得后人思考和学习。另外,孙过庭有时也会将连断有度的原则在破笔上进行体现。其破笔乍看较为随意,但其实都是孙过庭精心设计之下的妙思,他在书写时,遇阻则阻,因破就破,最终呈现出的作品整体就显现出一种“破而愈完”的独特效果。

在对《书谱》进行临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作者的心态也多有变化。如孙过庭在《书谱》前部分的书写中,阴柔的笔法中有一种狂纵的气象,很多字均出现破体。同时,在多处行文中也存在丢字落字甚至是粗重笔画的现象。《书谱》行文至中间部分时,作者的情绪更加亢奋,作品中可见滴落的墨迹,还有部分甚至存有写错以及临时勾抹的狼藉之处。而在书谱的最后结尾部分,作者的情绪更是达到了放纵不羁之高潮,这种狂放随处可见。

例如在前半部“妙学乃”这几个字上,就可以看出相对狼藉之态,到《书谱》书写至中间部分,已经可见墨迹的滴落,如“锋端之失”处。在最后章节,“孙阳不”中“阳不”,笔画已经明显凌乱,而此时,作者的情绪也被观者一览无余。

(二)结构思想及方法

对于书法的初学者,要求其结构应平正,而经过一段时间的经验累积后,则可以“务追险绝”,换言之,也就是可以开始尝试字体与结构的险绝,但在历经险绝之后,则还是要归于平正。

随着练习的累积以及书法技术的不断提高,作者也可以在自如地掌握平正与险绝后,将二者进行结合,从而创造出独属于自己的书法风格。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草书并不是龙飞凤舞,毫无章法,其只是外在表象较为随意,但书写过程仍需要多处推敲。作者在书写的过程中,应将字体结构进行不断的研究、尝试,如此才可以使得整篇书法作品更为流畅和谐,给人以更好的艺术审美感受。

通过对《书谱》的临习发现,孙过庭的书法书写较为随意,常常变化,难以让人掌握其规律,所以我们很难对孙过庭的书写结构进行精要的概括,而这也是《书谱》最为明显的特点。例如“之”字,在整篇作品中出現几十次,但每一次的书写结构均存在不同的变化。由此可见,孙过庭书法中的字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字与字之间彼此照应,相互结合。

另外,孙过庭对文字间的疏密掌握也颇有心得,在对《书谱》的临习中可以发现,其文字疏密关系处理得当,作者用简单且相互顿开的笔画,将字的空间进行了有效的分割。有时留出空白,有时布局紧凑,而我们也可以从中窥测出作者当时的情感变化。以《书谱》中“虽专工小劣,而博涉多优”为例,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劣”书写得极为精妙,上半部的“少”写得舒展恣意,很开,而下部的“力”布局又非常紧凑,如此一来,就给人一种疏密变化的良好的视觉感受。

(三)章法的思想及方法

所谓章法,就是一部书法作品带给人的最直观的感受,就书法创作而言,章法极其重要,甚至可以说,章法的优劣直接决定书法作品的成败。《书谱》的章法设计十分独特,孙过庭通过协调字形大小、笔画粗细、文字的疏密、部件线条的连贯等,将整部作品挥洒出灿若星河的神采之美,其草书的疏密看似随意,但每个字的散落都饱含作者的苦心孤诣。孙过庭通过自如地进行字体疏密的布局,将整部书法作品的节奏更好地凸显,观者可以跟随每个字的变化体会到作者书写时的情绪变化,如此,作者当时的情绪流动就可以更好地被观者所接受和感知,整个书法的创作过程更有画面感,甚至是变成一种具有韵律美的流动的节奏。

另外,孙过庭还通过对每一字形与每一笔画的深入研究,使其可以更好地为章法所服务,通过将字间距与行间距的放大,来凸显整部作品的张力,使全文的书写浑然一体。如“求其妍妙,不亦谬哉”,这其中的“妍妙”增添了全文的缥缈散逸之感,是点睛之笔,如此,整个作品格局更为利落清爽,使观者的感受过程更为舒适宜人。

三、结语

总而言之,就我国的书法发展而言,《书谱》的意义重大,它不仅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书法思想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思想养料。孙过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极为关键的帮助,对我国书法发展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小京.安刻本《书谱》[J].艺术工作,2018(1).

[2]田雷.浅析孙过庭《书谱》的墨韵表现[J].明日风尚,2018(3).

[3]刘辰辰.浅析孙过庭《书谱》五论及其价值[J].今传媒,2016(8).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章法
质地
多一分不平凡
徐州《从事墓志》书法艺术研究
小学生自主读帖能力的培养
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
从“书画同源”探析书法与绘画之间联系的多种可能性
浅谈现代诗教学学津
形上追求
章法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