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医院2016—2019年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77例分析

2020-08-07 04:57李海燕王惠川闵慧薛小荣
安徽医药 2020年8期
关键词:造影剂药品用药

李海燕,王惠川,闵慧,薛小荣

作者单位:西安市第四医院,a药剂科,b健康管理中心,陕西 西安710004

造影剂为诊断用药,随着造影剂在临床的广泛使用,其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也越来越引起关注。造影剂所致ADR多数情况下较轻微,如碘造影剂的过敏反应多为一过性发生,因而容易被忽视[1]。但有些过敏反应发病急,后果难以预测,部分严重的ADR可导致休克甚至死亡。本研究分析造影剂相关ADR报告表,归纳总结造影剂相关ADR发生的临床特点及规律,并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西安市第四医院上报的造影剂相关ADR报告表。进行造影检查前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及病史,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要求所有病人进行造影检查前0.5~1 h饮水500 mL;进行造影检查后,每天饮水量不低于2~3 L。报告纳入标准:将关联性评价为“肯定”“很可能”“可能”的ADR报告[2]病例纳入统计。

1.2评价指标统计病人年龄、性别及所患疾病;ADR的发生时间;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ADR的处理及结果。并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使用指南》[3](2016版)对ADR名称进行规范化整理。

1.3不良反应分级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4],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判定为新的药品不良反应。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者更严重的,也按照新的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判定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导致死亡;危及生命;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况的。其余ADR反应判定为一般ADR。

2 结果

2.1一般情况2016—2019年共收集到造影剂相关ADR有效报告77份。使用造影剂后发生ADR的病人中男32例,女45例,男女比例1∶1.41;年龄范围为5~80岁,年龄(52.53±13.57)岁;体质量范围为20.00~79.00 kg,体质量(61.09±9.43)kg。按照年份统计,2016—2019年发生ADR例数分别为19、23、17、18例。按照ADR损伤程度统计,轻中度不良反应74例,重度不良反应3例。

77例ADR共涉及造影剂5个品种,其中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3个品种,离子型造影剂1个品种,钆制剂1个品种。居前3位的分别为碘海醇34例(44.16%),碘佛醇23例(29.87%),钆喷酸葡胺12例(15.58%)。其他涉及的品种还包括碘克沙醇5例(6.49%),复方泛影葡胺3例(3.90%)。

2.2原患疾病、年龄与性别分布发生ADR的77病人原患疾病为脑梗死的有16例,占比最高(20.78%),其次是冠心病15(19.48%),眩晕综合征7例(9.09%),高血压、心肌梗死、腹痛待查、糖尿病各4例,胆囊结石伴胆囊炎、不孕症各3例,短暂性脑缺血、宫颈癌、肺炎、支气管炎、颈椎病、结肠息肉、胃息肉、卵巢癌、胃底黏膜隆起、肾结石、泌尿道感染、先天性胆脂瘤、肝癌、肺癌、蛛网膜下腔出血、子宫肌瘤、胶质瘤各1例。病人既往史中,吸烟史12例,饮酒史4例。

对77例发生ADR的各年龄段病人进行性别分析,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2.3 ADR的发生时间造影剂致ADR出现时间分布较分散,试敏后、用药中、用药后均有ADR出现,最快在用药后10 s内出现ADR,最慢的1例病人于用药后2 d出现,见表2。

表1 发生不良反应(ADR)各年龄段病人的性别分布及构成比

表2 不良反应(ADR)出现时间分布及构成比

2.4 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参照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术语使用指南》(2016年版),对77例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进行整理,见表3。

统计各造影剂发生过敏样反应的例数。将本研究所观察、收集的ADR与各造影剂药品说明书中已载明的ADR进行比较,统计新的ADR发生情况,见表4。

2.5 ADR的处理及结果本研究所观察、收集的ADR临床表现大多数较轻微。轻中度的过敏反应,大部分无需特殊处理或经常规抗过敏措施,多能缓解。3例重度不良反应病人除停药外,给予吸氧、补液等抢救治疗后症状缓解。77例ADR报告中,绝大多数ADR在停用可疑药品或给予对症治疗后治愈或好转,其中治愈占62.73%,好转占37.27%,无死亡病例。本研究观察到的3例过敏性休克典型病例。

表3 不良反应(ADR)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

表4 造影剂发生过敏样反应及新的不良反应(ADR)情况

3 讨论

从性别看,女性病人比男性多16.88%,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6]。女性多数比男性对药物敏感,可能因为女性体重一般低于男性,在使用治疗指数低的药物时为维持相同效应,女性需要更小剂量。此外,女性比男性有较高比例的脂肪和较低比例的水,也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分布和作用[7]。从年龄看,>50~70岁年龄组ADR发生比例较高,所占比例高达58.44%,与文献报道一致[5,8]。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减退,药物代谢减慢,易发生药物蓄积,致使ADR发生率较高。

造影剂致ADR出现时间分布较分散,试敏后、用药中、用药后均有ADR出现,最快在用药后10 s之内出现,与文献报道一致[5]。造影剂试敏、用药后10min以内发生ADR所占比例分别为85.71%,49.21%,与文献报道一致[9]。碘佛醇,钆喷酸葡胺,碘海醇,复方泛影葡胺,碘克沙醇于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所占比例分别为73.91%,66.67%,55.88%,33.33%,20.00%。碘海醇于用药后30 min内发生ADR比例低于文献报道[10]。5例碘克沙醇引发的ADR中仅1例于用药后30 min内发生,所占比例为20.00%,与文献报道一致[10]。有3例于用药后次日才发生ADR,提示碘克沙醇发生ADR的平均潜伏时间明显长于其他造影剂。本研究提示临床在使用碘佛醇,钆喷酸葡胺,碘海醇后应至少监护30 min[11];碘克沙醇ADR的发生以迟发型为主,需要考虑适当延长使用碘克沙醇后的观察时间以减少潜在风险。

由表4可见,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34.13%)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胃肠道系统损害(18.25%)及循环系统损害(16.67%),与文献报道一致[5]。77例造影剂相关不良反应以过敏样反应为主,所占比例为61.04%;过敏样反应中又以皮肤黏膜表现最为常见,与文献报道一致[10,12-13]。

造影剂引发的ADR与其他类药物有较大不同,包括药物本身的药理毒性反应和过敏反应。其中前者包括碘造影剂的渗透压、离子形式以及神经毒性方面的不良反应,从而造成特定器官的损害。而过敏反应则与免疫机制有关,难以预测与防范[14]。有研究表明,碘造影剂致速发型过敏反应与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胺有关[15]。造影剂发生的速发反应,多为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全身性严重过敏反应;迟发反应通常表现为皮疹,以T细胞介导的Ⅳ型变态反应为主[12]。

在临床使用造影剂时,采取一定措施预防可避免其可能诱发的药品不良反应。具体措施包括造影前告知病人及其家属行此项检查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做好交待工作,消除病人紧张情绪,解除心理压力。在临床应用中,医生护士都应熟悉造影剂的性能、剂量,严格掌握好适应证和禁忌证。药师应协助医师详细询问病人过敏史及疾病史,近期用药情况。配备急救药品及抢救器材,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有效保障病人安全。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要放慢注射速度,同时密切观察病人情况,一旦发生异常及时中止造影剂的使用,并对病人及时采用应急预案干预,将不良反应对病人的影响降到最低。对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充分评估用药风险,必要时给予剂量调整;尽量选择对肾损伤较小的非离子型造影剂。使用造影剂前口服或静脉输入大量液体使病人每分钟尿量达2 mL以上。用药后应至少观察30 min,对发生的ADR及时识别和干预,及时采取对症处理措施[16]。如造影剂发生渗漏,应按如下流程进行护理[17]:造影剂渗漏多表现为病人的穿刺点周围出现疼痛不适的感觉,部分病人的红肿现象较为严重,医护人员应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干预,首先需要立即终止造影剂的注射和使用,病人的不适感觉若不严重说明造影剂渗漏的剂量相对较少,应及时对病人进行肢体活动等,促进血液循环,减轻不适;若病人的不适部位感觉相对明显,需及时对病人的喘息和造影剂注射处进行冷敷,并持续观察,恢复情况不佳,24 h左右可再次热敷,以快速缓解症状。

猜你喜欢
造影剂药品用药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精准用药——打造您自己的用药“身份证”
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有效性对比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药品保存细解读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水果药品
药品侵权的性质认定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