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传播等理论在校园气象科普的实践应用

2020-08-10 03:31欧善国何善波
科技传播 2020年12期
关键词:领袖气象科普

欧善国,何善波

国务院办公厅2016年2月25日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简称《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重点工作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将青少年确定为首要重点人群,对应提出的重要措施之一: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促进作用,推动建立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开展科技场馆、博物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工作,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推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所有中小学全覆盖。

气象是一门多学科融合的科学,气象防灾减灾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气象知识融合于中小学的语文、科学、地理等学科中,是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之一。开展校园气象科普对中小学生的社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促进作用。当前气象科学教育工作在进校园中出现“浅尝即止”现象,缺乏持续性,影响力较弱,难以建立校园气象科普品牌,达不到气象科学教育应有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科普单位缺乏丰富的科普资源和创意的活动方式,科学传播工作者缺乏了解国家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和中小学对科技教育的需求,学校不了解科普单位的资源和活动可以帮助学校促进教学,社会上研学机构经营追求牟利导致学校有抵触心理等。本文运用两级传播理论、认知说服理论、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过程模式等传统传播理论,结合作者的实践案例,探讨有效开展校园气象科普的方法与实践路径,提出了科学教育的传播模型,旨为科普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

1 传统传播理论

1.1 两级传播理论

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两级传播理论,即信息从大众媒介到受众,需要经过两个阶段:首先信息从大众传播到底舆论领袖(信息流),然后舆论领袖再将信息传递到社会大众[1](影响流)。信息的传递是按照“媒介—意见领袖—受众”。意见领袖又叫做舆论领袖。传递模式如图1:

图1 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理论模型

意见领袖就是那些积极主动地向其他人提供某方面的客观事实并加以主观评断的人。主要特征有:1)意见领袖交际广泛,同宣传媒体和各种交易中间商联系紧密;2)意见领袖能够容易被接触,并有机会、有能力影响他人;3)具有较高于其追随者的社会经济地位,但不能高出太多,否则,二者就难以沟通;4)更乐于创新,尤其当整个社会倡导革新时。

1.2 认知说服理论

认知说服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传播学家霍夫兰德提出的,其主要观点认为构成态度改变所关联的四个基本要素分别为[2]:1)说服者影响因素主要是教育者的专业性、可靠性和吸引力。2)高可信度的信源(传播者可信赖)在短期内能产生良好的说服效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受传者忘记了信息的传播者来源,这种效果会衰减,反而来自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有所提升,即所谓“休眠效应”;也就是说,受传者对传播者的感觉对短期传播效果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信息的一部分,而从长期来看,信息内容更能影响说服效果。3)被说服者的因素。被说服者的人格、心情、卷入程度、自身免疫情况、个体差异都会影响说服效果。例如心理防御能力强的人不易改变态度,心情好的人不愿进行深入思考,易被说服。高认知需求的人对说服进行深层处理仔细辨别好坏从而进行取舍。低认知需求则关注说服者的吸引力或信息长度。

1.3 循环过程模式

施拉姆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和创始人。在奥斯古德的观点启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过程模式,称为“循环模式”,通常也被称作奥斯古德与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如图2:

图2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过程模式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循环模式的人际传播模式没有传播者和受传者的概念,传播双方都是主体,通过讯息的授受处于你来我往的相互作用之中。该模式的重点在于解析传播双方的角色功能,即参与传播过程的每一方在不同的阶段都依次扮演译码者、解释者和编码者的角色,并相互交替。

奥斯古德与施拉姆德循环模式突出了信息传播过程的双向循环性,强调传受双方的相互转化;并且引入了“反馈”的机制,认为信息会产生反馈,并为传播双方所共享[3]。

反馈在传播过程中的作用:1)从传播者角度看,反馈可以检验传播效果,传播者可以根据反馈调整和规划目前以及未来的传播行为。2)从受众角度看,反馈是受众意见、需要、态度等信息的流通方式,受众可以因此更积极、更主动地介入传播过程,主动搜集、使用信息。

2 传播理论应用研究

在进校园科学传播实践中,科学传播信息的传递过程是“科普单位—老师—学生”,所以上述三个传播理论的应用策略为:第一步,找到担当意见领袖角色的老师;第二步,向“意见领袖”充分介绍科普基地的理念、目的、资源和活动方式等,争取老师对科普单位工作的认知和认同;第三步,“意见领袖”积极向学校领导、老师、学生宣传与推荐,科普工作者与老师们共同推进校园科学教育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科普工作者与老师们加强沟通交流,重视老师们、学生们的反馈意见,尤其是“意见领袖”的意见,不断改进、提升校园科普工作。

2.1 寻找“意见领袖”

根据意见领袖的特征,在学校方面,成为意见领袖的老师主要是负责学校课程开发、学科教学研究的副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组组长等;在教育管理部门方面,可能是教育局主管科技教育的负责人、区域教研机构的学科教研员等。重点找与气象关联度高的学科老师,如科学、地理、生物、信息技术老师。这些老师接触广泛,有影响力,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有比较深刻理解,对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有比较开放的态度和创新的精神。当然,对校外科技活动热情的老师也可成为意见领袖的,如学生社团老师。

2.2 积极宣传推介

在寻找到可能成为“意见领袖”的老师后,科普工作者要针对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优势,积极向老师介绍科普单位的理念、目的、资源和活动方式等,重点描述活动效果,可以实现的教育目标,争取获得老师的认知和认同。传播效果依其发生的逻辑顺序或表现阶段可以分为3个层面:认知层面、心理和态度层面、行动层面。从认知到态度再到行动,是一个效果的累积、深化和扩大的过程[1]。因此,如何让老师认识到传递的信息同他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工作目标是一致的是至关重要的。科普工作者可以到学校做介绍,也可以邀请教研员组织区域内学科老师、教研组组长组织全校学科老师到科普单位开展教研活动,实地考察科普资源。

2.3 共推校园活动

得到老师认同和支持后,科普工作者就可以与老师共同策划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在学校内,配合老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参加学校科技节活动,协助老师申报项目争取活动经费等。在科普基地,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特色活动,邀请老师共同开发研学资源,撰写校本课程等。所有活动力争做到持续深入,努力构建活动品牌。

3 气象科普实践案例

开展进校园气象科学教育活动需要找到切入点,经过与意见领导的交流,中学地理知识与气象知识关联度最大,依托地理学科教师、教研员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成为切入点。2016年笔者与广州市海珠区发展中心地理教研员沟通协商,共同策划举办了海珠区气象与生活科普知识实践活动。活动分线上初赛和基地总决赛,初赛通过广州市气象学会网站开展限时的气象知识竞赛;基地总决赛为户外综合实践活动,包括气象观测、地理知识、气象人文、旅游知识、生活知识、天气图表分析、大数据分析等20多个动手实践项目,内容紧密结合广州气候规律、广州常见天气现象等,对学生观测能力、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动手能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测试。活动由地理教研员负责组织学校参加,广州市气象科普基地负责线上初赛平台建设和基地总决赛现场布设。该活动至2019年已举办4届,近3.2万名学生参加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科学教育效果,社会效益显著。由于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既有知识竞赛,又有综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老师们把活动作为检验教学成果的项目。鉴于活动创新、社会效益显著,2019年该项活动发展成为由广州市教育部门主办的全市性活动,成为广州市校园气象科普第一品牌活动。

广州市气象科普基地不仅作为开展学生气象科技活动的基地,也承担了地理学科教师专业培训的基地。广州市多个区的地理学科教研员多次组织全区初中、高中地理老师到广州市气象科普基地开展教研活动,一方面让教师在基地提升了学科专业素养,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科普基地资源和活动方式,促进多个学校邀请气象科普团队到学校为学生社团开展系列性科普活动。

4 科普传播模型

实践证明,“意见领袖”可以传递信息、帮助决策、凝聚力量等,是气象科普工作成功进入校园的重要中介。两级传播理论在校园科普工作应用的简单模型为(如图3):

图3 校园科普工作的传播模型

当然,一个意见领袖获得的信息和受到的影响可能来自更高的意见领袖,而在他之下又会有一级甚至多级的受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影响流”的传播可能是多级的,要经过人际传播中许多环节的过滤,其复杂程度和中介数量要远多于两级传播,是一个“N级传播”(多级传播)的过程[4],这需要科普工作者耐心持之以恒地做好宣传工作。

5 结语

两级传播论发现了置于大众传媒和普通受众之间的中介——意见领袖,强调大众传播中人际传播的作用[5],或者说,口碑传播开始替代大众传播而成为主角。两级传播理论是传播学中的经典理论之一,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两级传播理论常应用于网络口碑营销[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7]、社会舆情管理[8],但用于进校园科普的研究是一项创新探索。未来将深入研究如何发现和培育“意见领袖”机制,如何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培训制度,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和影响力,配合进校园科普工作的开展。

猜你喜欢
领袖气象科普
领袖风范
气象树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
《内蒙古气象》征稿简则
科普达人养成记
大国气象
美丽的气象奇观
领袖哲学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