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校园新风采 诗教文化新旅程

2020-08-10 09:24王桂芹张煜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风采诗意建设

王桂芹 张煜

[摘要]以诗教引领学校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本文从熏陶中促进校园生态建设、创新中凸现诗意课程建设、快乐中推动师生文化建设三方面阐述了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诗意 风采 文化 建设

我校自2007年建校以来,弘扬校训“日新弘毅”,践行“在诗中长大”的办学理念,坚持以童诗润泽童年,致力打造诗意校园。在学校十二五、十三五课题“城市化进程中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涵育快乐精神的新儿童诗教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学校课外阅读、经典诵读、童诗创读的研究不断深入。2015年12月,学校成功承办“童心里的诗篇·中国江苏首届少儿诗会走进无锡音乐朗诵会”。2018年,“快乐新童诗教育课程文化建设工程”成为江苏省中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学校先后被评为“无锡市经典诵读学校”“无锡市儿童诗教学基地”“江苏省诗歌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诗歌教育联盟学校”。

以诗教引领学校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南星小学孜孜以求。

一、熏陶中促进校园生态建设

树立大教育观,构建开放、互动、共享的新型“诗教课堂”,强化熏陶感染的作用,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打造校园文化特色,班级文化特色,促进诗意学校建设。

1.校园环境有诗意

诗教是一项意义和影响深远的经典诵读教育工程,时势有需求,高层有倡导,民众有期待,作为文化高地的学校更是呼唤诗教活动的深入开展。南星小学努力构建“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人育环境,环境育人”的诗意环境。学校进行诗意文化环境布置,努力彰显润物细无声,打造“理念文化墙”“童诗文化廊”“校训文化石”“明心文化亭”“三心文化录”和“诗教风景线”等,寸寸流露诗韵,处处彰显诗意。漫步校园,绿树柳荫生碧,书韵墨香沁人。教学大楼上,“心中有爱腹中有诗”八个鲜红的大字十分醒目;花丛里、走廊上、楼道间,随处可见诗的踪影;临河还建有小羊和小兔的“别墅”,学生们课间可以开心地喂羊和看兔,给他们的校园生活更添诗意和情趣。学校精心设计,将诗歌中的名人事迹、名句哲理制成版面,悬挂墙上;将校园围墙壁用诗歌中的故事做成宣传画,制作诗歌长廊,将古代诗歌、现代诗歌及师生创作诗歌随时展示,让校园内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是风景,一草一木都是教育资源、一砖一瓦都体现引导和熏陶,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教室里,“漫步书林”“诗香心语”“缤纷诗苑”等图书角,领着学生们畅游诗海、寄情书香。

2.班级环境有特点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细胞,是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是知识的集散地、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心灵的归宿地。以诗育德,建设诗韵飘香的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以建设诗韵飘香的特色班级为抓手,一方面,从班级环境布置入手,以优美的文字、图画、声音装扮学习环境,营造诗意情怀,让教室成为美的乐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让教室的墙壁“吟诗”,在黑板报上开辟“每周一诗”,展示栏展出“我的新诗”,照片墙展示背诗能手,教室门外张贴彰显班级诗韵口号,等等。另一方面,从班级管理人手,建立开放的班级图书角,推举负责的班级图书管理员,定期推荐阅读书目,经典诵读持之以恒,让生命在阅读中获得净化和成长;教师为学生搭建日记交流和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平台,指导学生诗意地生活在班集体,让礼仪、守则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饶有兴致地记录自己的诗意人生。

二、创新中凸显诗意课程建设

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学校紧紧围绕诗教特色,丰富发展诗教内涵,创新推动诗意课程建设。

1.搭建诗意课程体系

十年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黄亦波先生将一颗“儿童诗”的种子悄悄地播撒在南星小学教师们的心中,也播撒在学生们的心中。翌年,黄老亲笔题名的“南星苑儿童诗社”落地生根。自此,学校诗社芳草班、毛虫班、星星班和“南星诗苑”小报相继创办。站在学校新的发展起点上,需要将诗教这一学校特色项目实现向学校特色的跨越。首先,緊扣学校“在诗中长大”的办学理念,梳理学校社团、活动等,按课内与课外、教材与实践的标准分为三大类:诗意课堂、诗情园地、诗韵舞台;其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普及课程“每周一诗”“南星诗苑”,针对少数学生开设提高课程“南星诗社”;最后,在课程实施中从纵向和横向两个层面加以推进:纵向上每学期推荐一首主题诗,每月编辑一期“南星诗苑”,每周诵读“每周一诗”,横向上在学校管理、德育、学科教学、学生活动中渗透诗教,凸显诗意。

2.探索诗意学科课堂

课堂教学充满诗意,即课堂上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人与人情感共振,让学生不断获得审美的愉悦,享受学习时期成长的快乐,始终对生活、学习保持乐观的态度。基于这样的认识,童诗课上,通过朗诵、赏析、涵泳、创编以及采风等不同形式,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家园,其他学科则积极探索与童诗教学的融合。语文课上,我们根据单元主题,拓展补充“走进春天”“童年乐事”等相关诗歌,单篇课文的教学,尝试用小诗来赞颂文中人物,尝试将课文改变成诗歌等;美术课上,引导学生给自己的画作配上一首小诗,或根据诗作配画,丰富学生的审美感受;体育课上的游戏环节,引入《马兰花开二十一》《蹦蹦跳踢身体好》等诗歌,使得体育课更生动活泼,课间学生们追逐打闹的现象也被唱童谣拍手歌的文雅所取代;思想品德课上,我们引入圣野的《雷公公》、鲁兵的《下巴上的洞洞》等故事诗,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正如诗社社长曹丽芳老师所说:“诗意课堂,就是帮助学生去点燃、捕捉和推动藏在生活中、学科中的诗意。”

三、快乐中推动师生文化建设

学校教育,归根结底是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南星小学以诗教涵育师生的快乐精神,锻铸了学校教师与学生特有的学校生活状态。

1.学生个性在诗教中张扬

诗教的标准并非是千人一面的。你喜欢秋日落叶,我喜欢阳春青草;你喜欢江南细雨,我喜欢塞北大漠。诗教最大的要求就是个性张扬,对生活、生命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南星小学的诗教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培养,而这种人格培养包含了培养自由舒展的个性、全面发展的才能和充满生命力的精神。于是,写字的时候笔芯断了,心里流淌出的是诗;折飞机的时候,纸片在指尖翻飞,诗也跟着纷纷飞出;吃水果的时候,香甜的小诗飘出来了;看到白玉兰开放,学生惊呼:“春风孵出了一只只白鸽!”于是,小水珠变成了给小昆虫打扫跑道的清洁工;柳树成了心儿痒痒的渔翁;相机能把整个春天装进去……在学生们眼里,生活就是一首诗,他们在童年遇见诗,成就了诗意童年。

在教育的领域里,每个学生的独特想法才是诗教最珍贵的价值所在。诗教,让每一个南星学子向真、向善、向美。十年来,学校先后有600余篇学生诗文获奖、发表。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小诗人,其中三个学生在“当代小诗人”评选中,荣获“全国十佳”。

2.教师精神在诗教中向上

南星小学的诗教特色,正是激活教师活力的充分保障。在诗教的带动下,教师们保有童真,不断涌现新的想法,在教学中深刻地呈现,这就是儿童诗教独特的魅力。俞鸿瑛老师清楚地记得,那个冬天,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雪,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飞舞的雪花让他们尖叫、欢呼,甚至迫不及待跑下楼去打雪仗。正准备去上课的俞老师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诗意,决定把课堂搬到操场上,给学生们上了一节精彩的关于雪的童诗课。南星的教师就是这样在工作中寻找审美的愉悦、向上的力量——他们带着学生赏花、听蝉、种红薯……

诗教助推南星的教师们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向上,越走越好。近三年,学校共有14位教师在市、区赛课中获一等奖,其中,鲁晓丹老师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曹丽芳、俞鸿瑛、曹琴媛、邹克波等多位老师应邀赴上海、河南、安徽等地执教童诗课,每年十几位教师的论文在全国核心期刊发表,六十多位教师论文在市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秉承“在诗中长大”的办学理念,南星小学的儿童诗教始终站在儿童立场,追求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必将开启更加崭新的旅程。

猜你喜欢
风采诗意建设
学人风采
学人风采
诗意地栖居
学人风采
冬日浪漫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被耽搁的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