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智共生:音乐课堂中育人价值的开发与实施

2020-08-10 09:24夏京花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策略实施音乐课程

夏京花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作为教师,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有责任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把育人放在第一位。音乐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育人功能和手段,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将优良品质的培养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音乐课程 育人路径 策略实施

一、“德智共生”式音乐课程的理性思考

2017年8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了要大力促进德育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实效化,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一名国家的教育工作者,培养社会主义国家未来接班人的担负者,不能仅仅是完成一首歌曲的教学,一个知识或技能的传授,更有责任和义务将德育贯穿于音乐教育教学中,将优良品质的培养融入音乐教育教学中,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不是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不是培养只有“中国皮”,没有“中国心”的“香蕉人”。音乐教师必须树立教書先育人的理念,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高度。

二、“德智共生”式音乐课程的开发路径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和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梁启超说:“欲改造国民之品质,则诗歌音乐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海伦·辛普森说:“通过音乐并在音乐中教育我们的学生。”音乐的类型多样,人们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体验,音乐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做一个教书匠,要学会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的同时加强学生道德教育,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由此,笔者尝试“德智共生”音乐课程开发的“八大路径”:

路径一:爱国主义教育的渗透。课本中爱国题材的歌曲很多,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歌曲教学中,可以通过理解歌词“血肉长城”“最危险的时候”、三个“起来”的内涵,体会其情绪表达,感受旧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新中国成立的不易;通过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让学生了解国旗颜色,大星、小星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并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过学唱《共产儿童团歌》《少年先锋队队歌》,聆听《红领巾之歌》了解少先队的发展史,教育学生热爱红旗,热爱红领巾,争做共产主义接班人。

路径二:民族团结教育的渗透。通过学唱《娃哈哈》《嘎达梅林》《彝家娃娃真幸福》《乃哟乃》等歌曲的教学,让学生认识不同民族的不同音乐文化,加深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从而增强对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做一个有大爱的人。

路径三:节约环保教育的渗透。通过《周爷爷的衬衣》《拾稻穗的小姑娘》等歌曲学习,教育学生要学会节约,不比吃穿,不浪费粮食;通过《祖国,祖国我爱你》《热爱地球妈妈》等歌曲教学,让学生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学会环保,用实际行动来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地球妈妈,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路径四: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通过《咱们从小讲礼貌》《我们一起来唱歌》等歌曲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谦让、宽容、友爱的良好品质。

路径五: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通过欣赏《在钟表店里》《钟》,学唱《时钟滴答》《两只懒乌鸦》等歌曲,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路径六:文化自信情感的培养。通过聆听古筝、二胡、琵琶、笛子等传统器乐音乐,学唱《中国功夫》《男儿当自强》等歌曲,欣赏《甘洒热血写春秋》《唱脸谱》等音乐,在音乐中穿越上下五千年,体会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

路径七:规则诚信教育的培养。在音乐游戏《传、传、传》《捉迷藏》《包子剪子锤》中进行规则意识教育,在《好学生要诚实》歌曲教学中渗透诚信教育。

路径八:知恩感恩教育的培养。通过教学《小乌鸦爱妈妈》《摇篮曲》《小背篓》《飞来的花瓣》《每当我走过教师的窗前》等歌曲,让学生知恩,懂得感恩。

“德智共生”式音乐课程的开发路径不只是这八种,在教学中,随着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在教材中不断开发、生成新的路径。因此,“德智共生”式音乐课程的开发路径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三、“德智共生”式音乐课程的实施策略

如何在音乐课程中实现“德智共生”呢?笔者提出了以下实施策略:

策略一:发展教师

1,德育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音乐教师只有通过学习、培训,提升德育教育专业能力,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才能潜移默化地应用这些能力,将干枯的德育无效说教变成学生喜爱的教育形式。如讨论交流、情景表演、点评和小结等。

2,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音乐教师要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知道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只有教师自己心理阳光了,教出来的学生才能积极阳光;只有用专业的方法配合音乐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要通过关注学生心理的变化,及时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思想动态,及时疏导,对症下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策略二:活动育人

1,技能和自信心的培养。通过参加竖笛、陶笛、舞蹈、合唱等音乐技能课程的学习,培养一技之长,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2,团结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合唱教学中、器乐伴奏中、竖笛合奏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能力。在演奏中关注他人,学会倾听;在练习中帮助他人,学会付出;在错误出现后等待他人,学会宽容;在集体表演中,学会团结合作。

3,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在自创打击乐器、自编舞蹈动作、自创歌词歌谱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自己。

4,阳光健康心理的培养。在积极向上的歌曲、乐曲教学中,培养学生阳光的心态、健康的心理,利用音乐,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开展音乐心理治疗。

策略三:重构教材

1,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音乐教师要学会重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实和丰富,开发出“育人点”。如歌曲《小事情》一歌的歌词为:千万小小水滴,千万小沙粒,汇聚成大海洋,堆积成大山。歌词非常简单,很快就能学会。歌曲教学的思想教育主要是要讓学生明白“聚少成多”的道理。我们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引申出其他与之相关的道理,如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生活在集体中,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要热爱每一个同学,关心、帮助每一个同学,不能破坏集体的利益,遵守班级公约,学校纪律,形成良好的班风。大家一起学唱《团结就是力量》,增加授课的内容广度和思想教育的深度。再引申到一个人要想将来有所成就,就必须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本领,一点一滴地积累,将来才能有大本领、大作为,为祖国和社会作贡献。这就是对学生进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小树立远大志向的励志教育。

2,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音乐教师要结合教材的单元教学内容,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按照单元的整体要求进行德育教育内容的渗透,呈现出系列化、系统化、层级性。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手拉手》。一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小学,很多行为习惯还没有养成,加上现在的学生大多娇生惯养,在家都是以他们为中心。有的家庭的教育思想更是:宁愿我赔人家一只鸡,不要人家给我一筐鸡蛋。学生们更加关注的是自我,所以,本单元就是要以常规习惯教育为主,团结友爱教育为主。用《小手拉小手》教育学生们团结友爱,不欺负小朋友,和小朋友做好朋友。通过欣赏《玩具进行曲》,跟着音乐行走,除锻炼学生的左右脚的协调能力之外,还培养学生排队时候做到“快静齐”,守规则的意识。再如,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理解多好》,学生们到了五年级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觉得自己长大了,嫌弃父母唠叨哕唆,对教师的严格要求有时候不能够理解,也觉得教师和父母不能明白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根据这一年龄学生的特点,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可以请家长、任课教师参与到课堂中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对学生们的期望,或者事先手机采集一些视频材料,展现教师和父母辛苦的一天,父母教师对学生的担心和关心。也让学生们吐露心声,说一说对父母、教师平时不敢说或者不想说的话,让父母、教师也了解一下他们真实的感受,让师生、家长和学生达到真正的相互理解,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四、结语

音乐学家王光祈说:音乐中含有“美感”,能使人态度娴雅,神思清爽,去野人文,怡然自得,以领略有生之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除善于从教育教学中发现音乐美之外,还要发现其德育之美,并付诸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音乐教师要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努力为学生幸福快乐人生发展奠基,为培养具有优良道德品质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

猜你喜欢
策略实施音乐课程
重视核心概念传递 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策略
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后的审计信息化策略
基于信息技术的音乐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试析小学语文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高年级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中医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模式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幼儿音乐课程教学游戏化的方法研究
新时期歌唱教学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