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煤矿区瓦斯地质规律及分布特征研究

2020-08-11 09:20吕乐乐宋清坤
科学技术创新 2020年25期
关键词:本区标高断层

吕乐乐 宋清坤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二队,河南 洛阳471023)

新密煤田位于河南省中部嵩山东麓,隶属新密市。东北距郑州市40 公里。东西长约44km,南北宽约35km,面积6501km2。新密市煤矿区是以新密煤田为主体,北跨荥巩煤田三李井田、南跨登封煤田郜成井田,主采煤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下部的二1 煤层(全部可采),个别矿井开采或兼采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底部的一1 煤层(大部可采)及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七煤段的七4 煤层(局部可采)。

1 矿区瓦斯地质规律

依据矿区构造发育特征及瓦斯赋存特征,西段以樊寨断层,东段以超化断层为界划分南、北2 个构造及瓦斯分区。由于两区内构造及瓦斯分布特征的差异,又分为5个小区,其中,北区分为3 个小区(I、米村~王庄区,II、任岗~三李区,III、裴沟区);南区分为2 个小区(IV、平陌~超化区,V、关口区)。分述如下:

1.1 北区瓦斯赋存规律

位于新密向斜北翼,西以闫家门断层为界,东止于二1 煤层-800m 煤层底板等高线,北以二1 煤层露头及三李断层为界,南以樊寨、超化断层为界。总体为一向南至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以北西向正断层为主,倾向北及北东,呈密集的阶梯状,并伴有少量的小褶曲;断层多为张扭性断裂,裂隙发育,延展性好,不利于瓦斯的聚积,瓦斯含量小,二1 煤层露头一线暴露程度也较好,使二1 煤层风化带较深,瓦斯逸散条件较好。区内二1 煤层埋深0~1200m,一般煤厚4~6m,煤类为无烟煤和贫煤,南部局地有贫瘦煤。西段位于新密倾伏向斜的仰起端,煤层埋深浅,0~400m,瓦斯小;东段位于新密向斜的倾伏端,煤层埋深0~1200m,煤层埋藏、瓦斯赋存条件优于西段,瓦斯含量相对较大,高瓦斯矿和突出矿井也多分布于东段。二1 煤层为构造煤,全层发育,破坏类型为III、IV、V。

根据北区构造及瓦斯分布特征,3 个瓦斯地质单元或小区,I、米村~王庄区,II、任岗~三李区,III、裴沟区的构造、瓦斯分布特征及规律分述如下:

I 米村-王庄区

位于新密市的西部,新密向斜北翼西端,总体为一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以北西向正断层为主,断层倾向北东,并呈阶梯状,区内伴有少量的小褶曲。断层多为张扭性正断层,不利于瓦斯的聚积;二1 煤层露头一线暴露程度较好,为瓦斯的逸散提供了较好的通道。本区二1 煤层为无烟煤,局部有小范围的贫煤,生气条件优越,CH4含量1.33~7.43m3/t。煤层埋深0~400m,一般煤厚6m 左右,局部有特厚煤层。瓦斯风化带在煤底标高+150~±80m 之间,CH4成分小于80%,CH4含量在2~4 m3/t之间(表1)。本区瓦斯赋存规律,总体为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增大,但在断层附近瓦斯明显降低,在小的褶曲即向斜轴部瓦斯较大,小的背斜轴部瓦斯无明显变化,局部的特厚煤层处瓦斯较大。

表1 米村-王庄矿区矿井瓦斯监测表

II 任岗-三李区

位于新密市东北部,新密向斜北翼,总体为向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区内以北西向正断层为主,伴有少量北东向正断层和少量的小褶曲构造。北西向断层呈阶梯状向北~北东倾斜。南部正断层间有重力滑动构造。诸断层多为张扭性正断层,断层带及断层附近地层裂隙发育,为瓦斯逸散提供了通道,不利于瓦斯的聚积,二1 煤层露头一线,出露较好,也为瓦斯逸散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二1 煤层为无烟煤,局部有小范围的贫煤,生气条件优越,CH4含量0.06~16.86m3/t(表2)。一般煤厚4m 左右,并呈北薄南厚变化趋势,煤层埋深0~1200m。瓦斯风化带在煤底标高+100~±0m 以浅区段。本区瓦斯赋存规律,总体随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增大,但在断层附近瓦斯明显降低,断层稀疏区段瓦斯大,稠密区段瓦斯小;在小的断层或断层的尖灭处,瓦斯会有聚积,在小的向斜轴部瓦斯较大,小的背斜轴部无明显变化。煤层顶板为泥质岩类处,瓦斯较大,砂岩顶板瓦斯较小;局部特厚煤处瓦斯较大。本区构造复杂程度中等,局地受构造等影响,有高瓦斯带。

表2 任岗-三李矿区矿井瓦斯监测表

III 裴沟矿区

位于新密市东南部,北为任岗-三李区,两区以七里岗断层为界。区内主要构造为浮沱背斜,轴向北西,北东翼被东西向断层切割,西南翼保留较完整,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10~20°,并伴有小型褶曲,区内断层主要分布于矿区浅部,山西组下部有重力滑动构造。二1 煤层露头一线暴露较好。二1 煤层埋深0~1000m。二1 煤层为贫煤,局部有小范围无烟煤,煤厚6m 左右,生气条件优越。CH4含量1.86~12.76m3/t。本区瓦斯风化带位于+120~+10m 煤底标高以浅,CH4含量在2~4 m3/t 之间。本区浅部有煤层露头,张性断裂,瓦斯逸散条件好,瓦斯小,多位于瓦斯风化带内;深部构造简单,无大型断裂构造,瓦斯赋存条件较好,含量大。总体瓦斯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接近褶曲和小断层附近瓦斯变化较大,如:桧树亭、安泰、裴沟等矿较为明显。由于滑动构造的影响,煤厚变化大,短距离增厚变薄或铲失,在厚煤带瓦斯大,薄煤带瓦斯小。瓦斯赋存的不均衡性明显(表3)。

表3 裴沟矿区矿井瓦斯监测表

1.2 南区瓦斯赋存规律

位于荥密和风后岭背斜的次级褶曲内,北以樊寨断层、超化断层为界,南以新庄断层为界;西以大冶一线二1 煤层露头为界,东止于二1 煤层-800m 等高线。区内主体构造为超化背斜、大冶向斜、关口向斜。区内断裂构造除边界断层外,以北东、北西向逆冲断层为主,主要有龟山、周山、葛沟断层等。地层产状局部陡倾(杨台一线),达70-80°,局部倒转;奥陶系顶部有重力滑动构造。总体位于一近东西向的构造挤压带。二1 煤层埋深0-1100m,一般厚7~8m,煤类为贫煤,局部有贫瘦。瓦斯生成条件优越,构造煤全层发育,破坏类型Ⅳ、Ⅴ。瓦斯赋存条件复杂,瓦斯风化带西段位于+150m 煤底标高以浅,东段位于+50m 煤底标高以浅。CH4含量2-4 m3/t 之间。除二1 煤层露头一带位于瓦斯风化带内瓦斯含量较低外,总体属高瓦斯含量区。

根据南区构造及瓦斯分布特征,又分为2 个小区,即:IV、平陌~超化区,V、关口区。各小区构造及瓦斯分布特征与规律如下:

IV 平陌-超化区

位于新密市的西南部,为荥密背斜南翼的次级褶曲内。区内主要构造为超化背斜和大冶向斜,断裂构造除边界断层外,以逆冲断层为主,为本区的一大特点。地层产状陡倾,杨台一线达70~80°,局部倒转,并发育有超化重力滑动构造,构造复杂,煤厚一般7 ~8m,瓦斯生成和赋存条件优越,CH4含量0.61-13.05m3/t(表4)。二1 煤层埋深0~1100m,煤层露头一线暴露程度较好。低瓦斯区主要沿煤层露头浅部一带分布,瓦斯风化带西段位于+150m 煤底标高左右,东段位于+50m 煤底标高左右,CH4含量2-4m3/t 之间。总体瓦斯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受构造等因素影响,不均衡分布明显。

表4 平陌-超化矿区矿井瓦斯监测表

V 关口区

位于新密市东南,与平陌~超化区以关口背斜剥蚀区相隔。区内主体构造为关口向斜的北西翼,总体属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28°左右。煤类为贫煤(PM)与贫瘦煤(PS),二1 煤层厚0.31-20.4m,平 均 4.92m, 煤 层 埋 深100-900m,除边界断层外,主要为超化断层,本区为全掩盖区,二1 煤层瓦斯生、储条件优越。二1 煤层瓦斯风化带位于煤底标高+50m 左右,瓦斯含量2-4 m3/t 之间。CH4含量两极值为1.3-10.48m3/t,瓦斯赋存与埋深及煤厚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瓦斯与埋深的增长梯度为2.19-3.07m3/t·100m;瓦斯压力为0.15-1.477Mpa,总体随深度增加呈跳跃式变化(表5)。

表5 关口矿区矿井瓦斯监测表

本区瓦斯赋存规律,本区构造简单,瓦斯赋存条件有利,总体变化规律为,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属高瓦斯含量区。

综上,新密市煤矿区二1 煤层为高变质的烟煤(PS~PM)和无烟煤(WY),生、储条件优越。瓦斯的赋存主要受地质构造控制。北区为一单斜构造,主要受荥密背斜、新密向斜和密集的北西向正断层控制,诸断层呈阶梯式向北倾斜,有利于瓦斯逸散。断层稀疏区瓦斯较大,断层稠密区瓦斯较小,瓦斯随深度变化规律较明显,受新密倾伏向斜影响,西段仰起向东段倾伏,故浅部瓦斯小、深部瓦斯大,西段瓦斯小、东段瓦斯大。局部的小褶曲、小向斜轴部瓦斯大,小背斜瓦斯无明显变化,小断层及断层尖灭处瓦斯大。南区,总体受超化背斜、大冶向斜、关口向斜和多条逆冲断层及超化滑动构造影响和控制,构造复杂。煤厚在8m 左右,瓦斯生、储条件优越,瓦斯含量高。低瓦斯主要分布于煤层露头一线浅部,高瓦斯及突出点主要分布深部及构造的复合部位。

2 矿区瓦斯赋存分布特征

矿区位于风后岭与荥密背斜之间,区内次级褶曲发育,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同构造形迹均遍布全区。

北部以密集的北西向断裂为主,伴有规模不等的褶皱及滑动构造,受新密倾伏向斜影响,西段仰起,煤层埋藏浅,瓦斯小,向东倾伏,东段煤层埋藏深,瓦斯较大。总体瓦斯赋存特征为随煤层埋深增加瓦斯增大,断裂构造稀疏区瓦斯大,稠密区瓦斯小,局部受小褶曲影响,瓦斯分布不均衡性明显。本区二1 煤层瓦斯始突标高-186m。

南部受控于荥密和风后岭背斜的次级褶曲,并发育多条较大型逆冲构造及超化滑动构造,为一近东西~北东向的挤压构造带。区内地层产状变化大,局部地层产状达70~80°,区内瓦斯赋存条件优越,而且复杂。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多集中于此,瓦斯含量高。瓦斯赋存特征为沿煤层露头一线的浅部小,随深度增加而增大。瓦斯含量分布不均衡性明显,高瓦斯带,煤与瓦斯突出主要位于二1 煤层底板标高-68m 水平以深的构造复合地段和煤厚突变地带。

3 结论

矿区位于风后岭与荥密背斜之间,区内次级褶曲发育,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不同构造形迹均遍布全区。全区总体瓦斯分布特征为北小南大,西小东大,北区西段为低瓦斯区,东段为中等~高瓦斯区;南区为浅部小,深部大,瓦斯分布不均衡性明显。

猜你喜欢
本区标高断层
页岩断层滑移量计算模型及影响因素研究*
如何跨越假分数的思维断层
嘛甸油田喇北西块一区断层修正研究
X油田断裂系统演化及低序级断层刻画研究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Revit中自动生成标高线的开发技术
BIM 参数化建模探讨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
高层建筑的标高控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