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2020-08-12 09:01杨晓琴
学周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创新精神幼儿教育实践

摘 要: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所在。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教育中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是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就要重视对于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鼓励他们创新,培养有利于幼儿创新发展的环境,不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精神;实践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0)27-017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85

所谓创新,概括来说就是创造和出新。创新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素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应该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核心任务。幼儿教育是一个人开始科学地接受教育的开始阶段,所以要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因为教育就应该从娃娃抓起,这样才能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思维习惯。对于一个人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要从这个阶段开始抓起。我们常说:小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引导和影响,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未来的发展。幼儿阶段,孩子们刚刚开始认知世界,他们这个时候会表现出无知,甚至幼稚。但是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凡事都想探个究竟,所以他们会不断地问各种我们可能会觉得非常奇怪的问题,甚至有时候会有“异想天开”的想法和要求,让我们无从回答,甚至会哭笑不得。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缺乏教育智慧甚至是耐心,对于幼儿的疑问缺乏有效的评价和指导,不予理睬或者敷衍,甚至还会斥责、挖苦他们。当幼儿自己尝试去做做不好时,教师甚至会批评幼儿,轻易就给他们下结论,这不但会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探究欲,也会影响他们性格的形成,导致其自卑、不敢想、不敢说,将刚刚萌发的创新意识扼杀掉。这和当前的素质教育的方向是背离的,也不利于培养新时期的人才。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鼓励幼儿探究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一、树立主体性教育观,营造良好环境

主体性教育观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即教育是最终服务于主体人的发展,而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手段,所以说现代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这也是当前课堂教学所重点强调的一项内容。树立主体性教育观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需要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也要扎实地来落实。具体来说,幼儿教师一定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要明确教育活动的中心是幼儿,而不是以教师为主,是帮助幼儿更健康、更全面地发展。在此背景下,幼儿教师需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保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幼儿一定的自由度,重视幼儿兴趣的培养;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看问题,研究幼儿的需求,并予以恰当的引导,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求知欲,肯定他们的探究性。

從幼儿的教育规律来看,幼儿阶段的孩子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要从幼儿阶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要注意良好环境氛围的构建,给幼儿创造有利于其活动和探究的空间。要允许幼儿自由活动,对于他们在活动和探究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包容心,消除他们害怕犯错误出现的心理恐慌,这样幼儿的个性才能够得到保护,其创新意识也才能获得一定的发展。

二、用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问问题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也是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幼儿主动思维的开始。所以,要想激发幼儿思维,就要重视幼儿问题意识的培养,使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所以,在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时,一定要避免单纯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因此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幼儿更多时候是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的依赖性会慢慢增强,主动思考问题的意识也会下降。因此,在进行幼儿教学时,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最好是采用启发式教学,用适合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为了便于幼儿思考,问题最好能和他们已知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经历结合起来。当幼儿遇到困难时,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可以尝试用必要的提醒和引导,给幼儿提供助力,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质疑往往是创新思维的开始。所以,在幼儿进行学习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去提问和质疑,对他们的提问要有耐心。在回答幼儿的问题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幼儿的思维角度去回答问题,使问题的回答符合其认知水平。同时,也要善于寻找教育契机,注意教学中的问题生成,进一步引发幼儿的思考。例如,音乐活动创编课中,确定主题“在农场里”后,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给幼儿提供的资料,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很强,一会儿就和教师整合出一些内容,如:小鸭子在农场里嘎嘎嘎地叫,小鸡在农场里叽叽叽地叫,而小羊是咩咩咩地叫……孩子们兴致很高,纷纷给出自己的想法。而此时忽然有一名幼儿说:“大老虎在农场里吼吼地叫!”旁边的幼儿马上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你说得不对,农场里怎么会有大老虎呢?”于是,两个幼儿就争论了起来。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并没有马上说出答案,而是让他们把争论说给其他人听一听。最后教师提出问题:“农场里会不会有老虎呢?”很多幼儿都说:“没有。”乐乐说:“有!”悠悠马上反驳说:“农场里没有老虎,老虎在森林里!”强强接着说:“老虎要是在农场里就该把其他动物都吃掉了。”教师故意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哦,原来是这样呀!”大家也点头认同,于是教师接着问:“那老虎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森林里。”教师刚要肯定大家的意见,突然琪琪大声说:“动物园里也有老虎!”这样就可以进入新的学习环节,进一步启发幼儿思维和创新精神。

三、鼓励幼儿“异想天开”,在想象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对于幼儿来说,想象力是原点,有了想象力才可能突发奇想地去创造。对此,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还要重要,它是创造的闸门!”所以,要想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一定要鼓励他们大胆地想象,敢于“异想天开”,这样才可能有意外的发现。

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也要在日常的教育和学习中来扎实地落实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组织教育活动“好玩的金杖”前,教师先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根金杖,通过游戏“神奇的口袋”导入活动,调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后,再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金杖的外形,鼓励他们想象。大家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令人自叹不如。平看金杖,他们说像水管、像日光灯、像红旗杆;竖看金仗,他们说像竹竿、像树干、像拐杖;斜看金杖,他们说像山坡、像楼梯……在这样的活动中,给幼儿些许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既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四、鼓励幼儿动手尝试,实践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

认知的规律是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对于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实践的过程既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激发幼儿思维,在不断的尝试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幼儿思维提升的过程是从实践到抽象思维的过程,所以动手能够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其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科学课,组织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有趣的科学实验,使他们获得直接经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唤起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学会探索科学的方法。例如,小实验“摩擦起电”,教师示范一遍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当幼儿看到自己用塑料尺子摩擦过的头发飘起来时,会高兴得直拍手。在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中,让幼儿看看、摸摸、做做,不仅能提升幼儿的能力,还会实现幼儿的愿望,在创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在实验中,幼儿一个个都变成了“小科学家”。再如“沉与浮”“彩色气球”“旋转的风车”等小实验。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不仅知道了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而且在实践中培养了创新精神。

五、通过家庭教育来保护幼儿的想象力

对于幼儿的培养,不仅需要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也需要充分调动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之间的合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对于孩子创新精神的培养也是如此。

说到对幼儿创新精神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多家长会认为这是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的事情,与家庭教育好像关系不大。其实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意识,不仅仅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创新素质的培养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当今实施的素质教育,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因此,注意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当前学校教育的历史使命,也是家长的重要责任。每一个孩子生来大脑中都有一颗想象的种子,作为家长,要做个有心人,不仅要营造充满养分的环境,更要对孩子的想象力细心呵护,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想象的幼苗茁壮成长。家长不要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问题,阻止孩子去做家长认为沒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做事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家长要做个有心人,对孩子想象力的培养要循循善诱,鼓励孩子大胆地去尝试,为孩子搭建一个展现想象力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孩子迸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力,创新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各个阶段的教育都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作重要内容来落实,幼儿教育也是如此。幼儿教育具有特殊性,因为年龄、学习能力、知识积累程度等各种因素,意味着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面对教育问题,要从幼儿的实际出发,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来寻找适合的方法,也要注意调动家长的积极性,科学地落实和推进教育工作计划,圆满完成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赵翠英.幼儿创新性思维、意识和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5).

[2]韩秀英,赵凌波.时代发展与幼儿创造性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版),2001(5).

[3]张秀梅.如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S1).

[4]朱骥.创新型国家要求实施创新型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作者简介:杨晓琴(1979.2— ),女,汉族,甘肃张掖人,幼儿园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创新精神幼儿教育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