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后”时代我们如何做更好的父母

2020-08-15 13:36边玉芳
中华家教 2020年3期
关键词:亲子个体梦想

我们已经步入了21世纪的20年代。新时代总是和计划、希望、梦想联系在一起,亲爱的家长朋友,新的一年我们打算如何做好父母?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和计划的问题。

在过去的2019年里,家庭教育得到了国家史无前例的重视,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儿童青少年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居高不下,各种极端事件也屡见不鲜。每一个有心理问题和问题行为的孩子身后往往都存在一个“问题”父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但结果往往与我们的设想背道而驰。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和行为,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视角好好计划。

首先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正常人而不是超常人。目前,中国家长普遍关注孩子的学习,把孩子的学习和升学放在了第一位。我们可以对孩子的学习有要求,但当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只剩下学习,还要求孩子在学习上做到“超常”的时候,这时孩子就可能变得“不正常”。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多方面的成长需要,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学习的机器,他们需要丰盈的生活,而不是“吃饭-学习-睡觉”这样简单生活的重复。

其次要让孩子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和良好的亲子互动。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家长每天与孩子的互动中。没有正常的家庭生活、没有亲子互动就没有家庭教育。家长一定要充分重视亲子互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

最后,要视孩子为独立的个体。如果我们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就不会视作他是你达成自己目标的工具。纪伯伦说:“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他们借你而来却不因你而来……”孩子因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但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也不是父母生活与梦想的延续。孩子是一个人格与思想独立的生命个体,只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做到尊重孩子、让孩子去自我发现、自我探索,允许孩子犯错误,让他们在自我探索与修正错误中成长,孩子才能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才能尊重生命,活出真正的自己。

边玉芳 北京师范大学儿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猜你喜欢
亲子个体梦想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梦想
梦想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