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探究活动的指导策略

2020-08-15 13:32兰宇清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指导策略自主探究幼儿

兰宇清

【摘  要】在幼儿自主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学会捕捉幼儿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巧妙引导生成探究内容;提供支持,拓展探究活动;有效引导,促进深入探究,真正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自由、自主、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探究与学习,促进每一位幼儿都获得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自主探究;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64-02

【Abstract】 In childrens autonomous inquiry activities, teachers should learn to capture childrens interests, make value judgments, and ingeniously guide the generation of inquiry content; provide support and expand inquiry activities; effectively guide and promote in-depth inquiry, and truly make children the masters of games. Carry out inquiry and learning in an independent and pleasant atmosphere, and promote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every child.

【Keywords】 Young children; Independent inquiry; Guidance strategy

幼兒的科学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某种现成的知识,而是自己在主动建构知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我们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尝试通过捕捉幼儿的兴趣,进行价值判断,巧妙引导生成探究内容;提供支持,拓展探究活动;有效引导,促进深入探究等方式在实践中对幼儿科学的探究性活动给予有效指导。

一、关注兴趣,生成探究内容

兴趣是主动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幼儿所选择和进行的常常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它往往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教师要及时地发现幼儿的兴趣焦点,善于发掘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又具有探究价值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容,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探究性学习。在班级开展的“丰收的秋天”的主题活动中,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了许多形状各异、颜色不同、大小不一的果实投放在科学区供孩子们观察,孩子们很喜欢在科学区摆弄这些果实。我们在打扫活动室时发现,角角落落里散落着一些瓜子壳、没吃干净还带肉的花生壳……我们留心观察科学区,发现孩子们悄悄地品尝各种干果的味道,瓜子、花生、开心果等较好剥开的坚果数量相应地减少,但是核桃、碧根果、榛子基本无人问津。我组织幼儿针对以上现象进行讨论,根据孩子们的建议,我们班级举行了坚果品尝会,孩子们把带来的各种坚果分类用小盘装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孩子们开始品尝各种坚果。我看见锐文拿了颗大核桃,双手用力掐核桃壳,核桃壳没有什么变化;接着,他把核桃放嘴里咬了几下,也没咬开;于是,他又把核桃在桌上敲了几下,还是没敲开;最后,他把核桃放回筐子里,又拿了颗夏威夷果,把刚才掐、咬、敲的方法用了一遍,还是没打开果壳,他嘀咕了一声:“这个壳太硬啦,怎么开呀。”好多孩子都遇到打不开一些坚果果壳的问题。捕捉到这一现象,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你吃过哪些坚果?哪些坚果的壳容易打开?怎么开?哪些不容易打开?”并建议幼儿把它们分类记录下来,由此生成了《取果肉》的科学探究活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很多,在幼儿科学探究性学习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奋点,注意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当前身心的发展水平,易于幼儿理解和接受,又能够引起幼儿深入持续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内容,鼓励和支持幼儿展开自主探究、自主发现的学习。

二、丰富材料,支持探究活动

随着探究活动的开展,幼儿往往会自主拓展出新的探究需求。教师要在发掘幼儿兴趣点的基础上,关注幼儿感兴趣又有价值的事物和现象,根据幼儿在探究新现象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引导幼儿逐步丰富材料来支持幼儿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

从“坚果品尝会”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已经具备剥瓜子、花生、松子和开心果壳的经验,知道有些坚果通过用牙咬、用手掰这两个动作就能吃到果肉。可是,核桃、夏威夷果和碧根果等外壳较为坚硬的坚果,无法徒手取出果肉,教师抛出问题:“有什么办法能打开这些坚硬的果壳,取出里面的果肉呢?”幼儿讨论开了:“要用石头来砸。”“可以用我们木工坊里那种锤子砸果壳。”“我看过我妈妈用一种夹子夹一下就打开了。” ……教师顺应幼儿的思路,提出:刚才你们说的锤子、夹子、石头、剪刀等等,这些都属于工具,你们根据生活中看到的,知道借助工具可以打开坚果坚硬的外壳,除了你们想到的,再去找找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打开果壳?把你们认为可以打开果壳的工具记录下来,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工具,我们来试试是不是真的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好用?于是,班级开展了“好用的工具”的探究活动。孩子们将自己认为能帮助打开果壳的工具画了下来,然后和家长一起共同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工具,有剪刀、锤子、鹅卵石、钳子、铁夹子,还有些专门配备的开果壳工具等等,班级将这些工具全面清洗后,投放到科学区,幼儿探究如何用工具来打开坚硬的果壳。基于幼儿对如何打开坚硬的果壳产生的兴趣,教师支持并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深入的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有效引导,促进深入探究

观察、分析、解读幼儿的自主探究过程,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师要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探究学习中,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捕捉幼儿的探索倾向,了解幼儿关注什么、思考什么,会遇到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等等,给予积极有效的引导,促进幼儿深入探究。

科学区里,孩子们个个都在尝试着用自己准备的“工具”去取果肉。好多孩子拿起小铁锤对着碧根果、核桃就是一阵猛砸,将果壳与果肉都砸碎,还有的孩子用锤子砸瓜子、花生、开心果,果肉和果壳一起都被砸得七零八散,桌子上一片狼藉……针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我们组织幼儿进行讨论。教师:“我发现许多小朋友虽然都打开了坚硬的果壳,可好多果肉都碎了?”锐文说:“他都用锤子来砸,又太用力所以碎了。”炀炀说:“不能什么都用锤子,别的工具也可以试试。”教师又抛出问题:“怎样才能取出完整的果肉,不造成浪费呢?” 炀炀说:“使用工具要轻一点,不能用锤子乱砸。”瑜哲说:“核桃可以先用锤子轻轻敲下,有裂口就用手轻轻掰开。” 结合孩子们的想法、建议,我们鼓励孩子们根据不同果实外壳的不同特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究多种工具配合使用,取出完整果肉的方法。

孩子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自主探究。瑜哲拿了个核桃,先用锤子小心翼翼地敲了敲,接着用夹子把核桃的裂缝夹大些,再用手小心地掰开,取出夹杂壳里的果肉,很开心地说:“哇,我取出了一个完整的果肉。” 锐文先用锤子在板栗上凿开一个小口,然后用“钥匙”慢慢撬开板栗壳,再用手剥掉壳,取出果肉。炀炀在剥核桃时,先用木锤子轻轻地敲果壳有开裂的位置,一边敲一边观察,发现裂缝大一些的时候,用夹子夹,发现核桃壳裂开的口子更大一些,就用手小心地掰开果壳,取出果肉。可依和以柯用开夏威夷果的“钥匙”工具取松子、开心果和杏仁的果肉,她们把“钥匙”插进果实的开口处,手轻轻一转,果壳开了,再用“钥匙”把夹在果壳里的果肉撬出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好奇心和积极探究的热情,他们不断自主地深入探究,进一步感知、了解不同坚果的果壳形状、硬度及果肉味道,在反复的探究操作中,巩固了咬、掰的动作,掌握了敲、撬、夹等动作,摸索出使用各种工具的技巧,促进手部动作的灵活协调发展,同时找到多种工具配合使用取出完整果肉的方法,获得了什么工具适合取什么果肉的相关经验。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了更多的耐心和细心,能初步通过观察、对比、验证的方法,不断积累经验,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结语

实践证明,在幼儿自主的探究活动中,教师应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教育理念、精神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教育观念和价值追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使幼儿真正成为幼儿游戏的主人,在自主、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获得经验、习得技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指导策略自主探究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