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

2020-08-15 13:32李耀冰
天津教育·下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课程应用意识初中数学

李耀冰

【摘  要】现如今教育部针对初中数学科目设置了全新标准,要求教师在完成基础知识传递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应用意识展开培养。因此,教师要尝试转变原有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课程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完成知识内化、认真思考、处理一些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作者主要描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身应用意识培养的方法,并对其中的细节内容方面发表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程;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0)21-0171-02

【Abstract】 Now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set new standard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subjects, requiring teachers to complete the transfer of basic knowledge, but also to 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application. Therefore, teachers need to try to change the original teaching mode, combine the students' actual situation, optimize the course content, and guide students to gradually complete knowledge internalization, serious thinking, and deal with some re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life. The author mainly describes the methods of applying consciousness training to students in the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process, and expresses some personal views and opinions on the details of them.

【Key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courses; Applied consciousness

一、基于学生的实际经历进行意识培养

对初中数学教师来说,理应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有所重视,同时对外在联系方面也不能忽视。为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自然需要将基础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中,认识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所在。

例如,在进行“有序数”的相关知识内容讲解时,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引入一个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找座位”案例。当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时,由于光线较暗,通常只能按照椅背标识的数字进行探索。由于无论是前后相邻还是左右相邻的座位,彼此之间的数字都会存在一定的关系,因此人们便能遵循这一顺序,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此作为教学前置内容,学生立刻便会对“有序数”的内容有较为明显的认知,从而可以更好地展开知识学习。

又如,在进行“图形几何”的知识内容讲解时,教师同样可以为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出现的真实案例,以此帮助学生进行认知。诸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建筑物的外型都是以规律的几何图形构成的。同时生活中常见的包装物,将其全部展开,同样是规律的几何图形。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将其平均线画出来,分析整个结构,甚至还能进行旋转。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便会明白,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事物都需要通过几何图形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而明白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进而提升自身的应用意识,也会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寻找更多和生活存在联系的数学内容。

二、从数学层面出发进行事物描述

在人类眼前,客观世界的表现极具特色。但在数学知识领域中,实际描述却非常简单。为此,教师要对其进行精简,引导学生把握其中潜在的规律。伴随长时间学习,学生便会逐步具备一定的思维模式,懂得如何应用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问题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

例如,在进行“投影图”的知识学习时,如果单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讲解,学生很难做到充分理解。尤其是“三视图”方面的内容,理解难度更是非常高。为此,教师便可以尝试从学生了解的事物入手,将“汽车”的例子引入进来。当前绝大多数汽车都具备全景影像,实现360度拍摄。而其影像主要基于一個主机本身,额外设置四个摄像头,以此完成全景系统的建立。之后再对这些摄像头提供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优化,将其拼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由于学生基本上都坐过汽车,对于这一事物自然不会感到陌生,从而很快就能完成理解。之后,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告诉学生,自己的大脑其实也等同于这一主机,而眼睛便是摄像头,通过观察之后,将看到的事物呈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会大幅度提升,逐步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乐趣所在,进而具备较强的应用意识。

三、依靠情境创设完成问题处理

数学知识内容本身十分抽象,为了更好地完成讲解,教师自然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外部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其中,以此促使潜在的探究热情能够得到激发,从原本的被动聆听和学习,逐步变成主动求索。而在情境设计的时候,为保证学习的实际效果,创设的情境自然需要和学生的生活存在联系。

例如,在进行“函数图像”的知识讲解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生活案例:“小刚家、教学楼和图书馆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小刚在从教学楼上完课之后,前往图书馆查找学习资料,之后再回家。结合此场景,得出y和x之间具体的关系。”在针对这一题目进行分析的时候,其中最大的难点部分便是将现实问题和问题内容整合在一起。因此,教师便可以安排一名学生扮演“小刚”,在讲台上,将其实际行动的过程全部走一遍。之后根据其自身经历,思考距离和时间之间存在的关系。相比于强行套用和理解,学生在实际尝试后,对图像内容的感知自然会更为深刻,从而使学习的实际效果得到提升,同时也能使其应用意识得到全面增强。

四、依靠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其应用意识。主要是因为此类活动不但实践效果非常好,而且有着较强的综合性特点。学生参与其中,根据目标要求,积极动脑和动手,认真表达,同时还能确保日常生活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几何活动内容的本身,设置一个“长期作业”,引导学生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外,引导学生亲自经历。通过自主收集数据、认真思考,完成实践检验。通过这一形式,不但对最终结果十分关注,而且和学生的个人经验存在联系。

例如,在进行“圆锥”的相关知识学习时,其侧面展开图便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根据自身理解,自主设计产品的包装图,不但需要满足厂家的实际需求,而且还要将应用的材料量降至最低。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一方面感受数学知识的意义所在,另一方面还能明白其广泛性特色,从而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都能透过数学思维进行思考。又如,在进行班级运动会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进行比赛组织。为了提升活动的有趣性,可以让其自主进行资料搜集,包括学生普遍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什么?自己最为擅长的运动又是什么?每个项目渴望参与的人数有多?实际占有的百分比是多少?通过让其自主调查和分析,最终制定出对应的表格。依靠这种方式,学生就能逐步实现“综合与实践”的基本目标,自然数学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加强。在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中,即便遇到问题,也不会盲目展开处理,而是能够通过数学思维进行思考,认真体验和把握,积极分析,及时提出针对性措施来完成解决。

五、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其中一大目标便是对学生的应用意识进行培养。学生之所以学习数学,是为了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应用。因此,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展开优化,引导学生有效投入学习活动中,按照规定要求,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學生的实际水平便会得到增强,进而使自身的综合素养达到更高层次。

参考文献:

[1]华靖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14).

[2]肖建新.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意识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35).

(责任编辑  袁  霜)

猜你喜欢
教学课程应用意识初中数学
浅谈高职数学素质教育
小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浅议
社区融合教育点亮智障儿童的生活
提升语文课堂游戏教学实效性研究
儿童数学教育视角下的“应用意识”培养
高校开展武术段位制教学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高职电子技术教学课程探讨
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在课程中的实现路径探究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