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深入合作背景下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研究

2020-08-19 00:26覃肖华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9期
关键词:越南语应用型办学

覃肖华

[摘           要]  社会对越南语应用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阐明当前广西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分析地方性应用型院校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专业课程、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加强国际合作等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以培养出能为东盟服务的越南语人才,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参考,为中越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思路。

[关    键   词]  应用型技术大学;越南语人才;模式;问题;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9-0090-02

一、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背景

中越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紧紧相连,越南也是中国-东盟贸易结构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经过两国的不懈努力逐渐构建了综合性较强的贸易体系。这一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优秀的越南语人才,我国掀起了一股越南语教育与培训的办学热潮。目前,全国大约有2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越南语专业,地区分布广泛,除“北上广”地区和与东盟国家具有地缘优势的广西、云南地区的院校以外,洛阳、南京、成都等地的一些院校都开设有越南语专业。百色学院作为地方性应用型技术大学,其发展定位之一是“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区域高水平大学”。百色学院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立足广西,面向全国,对接东盟,走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办学之路,大力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就当前而言,我校已经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的人文社科大学、高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完成合作,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越南语人才。

2004年中国-东盟博览会于广西南宁顺利举办,2010年构建了规模更大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的地理位置具有特有的区位优势,越南一直都是中国-东盟贸易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是我国稳定友好的合作伙伴。现如今,中越双边正尝试基于自身独特的优势实现贸易的良性发展,逐渐涉及经济发展、政治关系、技术创新、商业贸易、文化建设、教育改革等方面。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关于全面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决定》提出,实施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重视“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機融合,对原有的合作机制进行创新与优化,实现合作层次的明显提升,致力于开放型经济的建设与发展。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对于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给予了足够的关注与重视,相继颁布一原则指导措施。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职业教育是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是广西很多院校职业教育中的重点之一,各院校采取“中越合作、跨国培养”的“2.5+0.5”或“3+1”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设立长期的目标。作为不同地方院校,应该对当前阶段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把握,对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流合作给予更多的关注与重视,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地方与国际之间的良好贸易合作。

二、当前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东盟的深入合作与职业教育发展紧密相关,目前,广西开设越南语专业的院校有十几所,区内的这些院校也跟区外的大部分院校的职业教育一样,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化等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语言+专业”的越南语专门人才的学校几乎没有。尽管广西的多个院校相继基于职业教育的开展完成越南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过不得不说其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例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人才培养方案不完整、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明显、教师队伍质量不高、办学条件不足、改革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探索出一种符合广西职业教育特点,培养越南语应用型人才的模式是该类院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作为地方院校,应该尽快结合实际需求完成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格局有深入的了解,实现自身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友好合作,开发多种不同模式的合作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实践途径

(一)制订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针对行业企业、用人单位、毕业生的调研结果和我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及外国语学院的办学经验基础,提出了越南语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越南语、汉语两种语言基本功,具备一定的英语交流技能,拥有坚实的专业基础、宽泛的知识面,人文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富有创新创业精神,掌握国际商务(或旅游)及涉外工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在涉外经贸部门、企事业单位、旅游行业从事翻译、管理、涉外旅游、礼仪接待、酒店服务等工作,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国际化、应用型越南语专门人才。明确合理的办学方向,基于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相互结合,实现应用型越南语优秀人才的大力培养。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符合我校及外国语学院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将有助于培养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越南语人才。

(二)建设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现地方特色

专业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主要包括文化类课程及听、说、读等一些技能课程;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越南语语音、基础越南语、翻译等强化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发展模块主要有商务、旅游两个方向,每个方向设有几个限选及任选模块,供学生选择。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重视课程群的开发与建设,基于多元化教学目标的需要对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丰富,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与模块制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注重突出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和时效性,构建符合职业特色的教学体系,形成自身的育人特色。

1.重视实训课程的开展,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等进行优化升级,引导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

2.成立学科专业社团,由专业教师负责指导,每年举办一些越南语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设立专业性较强的实践基地,发挥其功能,提高见习、实习成效。校外充分利用各地的实践基地,与各边境县市合作,每年派出学生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百色)现代农业展示交易会、“中越青年大联欢”等各种外事活动的志愿者及翻译服务活动。

(四)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引进高学历、高职称人才;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吸引高学历,有科研、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加入职业教育队伍。倡导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培养核心教育素养,实现教学科研水平的显著提升。

(五)严格践行“3+1”国际教育合作办学战略方案,创造更多的机遇。

全球化背景下,越南语专业积极走出国门,寻求国际化合作办学道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型越南语人才。“3+1”国际化合作办学模式就是学生到对象国越南留学一年,其他三年在国内学习,这一模式通过在具体实施中不断改进,取得明显成效。2005年至今,学校培养6届越南语专业学生,已派出6批共240多名学生到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大学等进行留学或实习,人文社科大学是越南文科类大学的最高学府,师资、科研力量雄厚,针对留学生,开设高级越南语、越中互译、旅游越南语、越南报刊选读等课程,高级越南语旨在巩固越南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越南语深层次的分析、理解能力。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文化考察活动,如参观、探访河内文庙、古都顺化、世界自然遗产下龙湾等。利用假期时间开展多元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越南文化、语言风格、民俗特性等有深入的了解,拓宽视野,提升主观能动性。

四、越南语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的意义

1.在分析职业教育越南语人才培养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结合办学实际和区域发展现状,摸索出有效发展策略和解决方案,为地方院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贡献。

2.开展本研究,立足于中国-东盟深入合作背景,探索越南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为广西学校创新越南语教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提出建议和参考,丰富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并探索新的培养路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3.推广越南语学习的生活化培养模式,探索适用于地方院校学生的越南语应用人才培养方法,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适应未来发展形势,具备應用能力,日后能为东盟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孙晓冬.浅析高职应用越南语专业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1(10).

[2]石宝洁.越南语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5).

[3]戴桂荣,张泽.终身教育视野下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3(13).

[4]邓玉春.高职高专越南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经济研究导刊,2013(23).

◎编辑 李 争

猜你喜欢
越南语应用型办学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关于越南语国语字书写规范化的几个?问题
初级阶段越南语专业学生阅读学习策略研究
“广西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
应用型本科高校《旅游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