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超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外周病变临床应用

2020-08-20 03:32李毅谦邓俊华覃雪梅陆江玉林剑勇罗维贵通讯作者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百色533000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7期
关键词:气胸进针充气

李毅谦,韦 枫,邓俊华,覃雪梅,陆江玉,林剑勇,罗维贵(通讯作者)(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广西 百色 533000)

肺外周病变种类繁多、病变性质复杂,临床上单靠影像学较难定性,可通过穿刺肺活检明确病理结果。彩超及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肺周围型病变(PPL)活检常用的两种方法[1-2]。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311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患者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肺外周病变的界定

所有病例均经肺部平扫+增强CT检查,依据肺部CT表现定义位于段支气管以下的实质性病变为肺部外周病变。

1.2 临床资料

收集2010年7月16日至2019年8月16日到本院就诊经肺部CT拟诊肺外周病变患者311例,男190例,女121例,年龄13~84岁,平均(51.7±14.4)岁,其中凝血功能、血常规均正常,患者或授权委托人术前均签署手术同意书。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经CT检查肺部病变符合周围型病变的界定标准。排除标准:有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肺大泡及气胸患者;心肺功能衰竭且不能耐受活检。

1.3 彩超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仪器及方法

彩超引导使用Toshiba Aplio 500及GE LOGIQs6彩超诊断仪引导。穿刺前对照CT行彩超检查,明确病灶大小、血供情况、穿刺角度及进针深度。穿刺时取适当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预定穿刺点局麻和彩超引导下,尽量避开坏死组织,进行穿刺取材。

CT-PNB方法:①选择合适体位行CT扫描,确定穿刺点及进针路径;②消毒、铺巾、局麻,沿预定路径进针至肌肉层,复查CT,判断进针深度及方向是否恰当;③确定穿刺针已达病灶后取材,标本固定并送检。

两种操作均使用巴德自动穿刺活检枪及Trucut活检针,针型为18G。根据病人耐受程度及病灶直径取材2~4针,活检射程选择1.5cm。术后消毒包扎,静卧5~10min后,复查CT以观察有无气胸、咯血等并发症,追踪观察24h。

1.4 结果的判断

阳性结果为有明确病理诊断病例;阴性结果为病理报告仅提示为慢性炎症改变,但抗感染治疗无好转;或经外科手术等证实为其他疾病的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软件,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阳性率

183位US-PNB患者中有137例明确病理诊断,诊断阳性率为74.9%。128位CT-PNB患者中有108例病理诊断明确,诊断阳性率为84.3%。阴性患者中仅6例因穿刺取材不佳,未能获取标本。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76,P=0.044)。

2.2 并发症

183例US-PNB患者中5例出现气胸,19例有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3.1%,仅1例因大量气胸需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处理。128例CT-PNB患者中3例出现气胸、10例咯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0.2%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9,P=0.428)。见表1。

表1 US-PNB与CT-PNB活检阳性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n)]

US-PNB患者中,活检阳性率与病灶是否存在支气管充气征无明显相关性;气胸发生率与病灶是否有支气管充气征无明显相关性;咯血发生率与病灶有支气管充气征有相关性。见表2。

表2 病灶是否有支气管充气征对US-PNB活检阳性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n)]

行CT-PNB术患者中,病灶有支气管充气征组例数42例,活检阳性率85.7%(36/42);气胸发生率4.8%(2/42);咯血发生率16.7%(7/42)。病灶无支气管充气征组例数86例,活检阳性率83.7%(72/86);气胸发生率1.2%(1/86);咯血发生率3.5%(3/86),与病灶有支气管充气征组比较,P值0.024,有明显相关性。

3 讨论

目前彩超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诊断肺外周型病变常用的检查手段,但各有优缺点。CT的断层扫描优势,可清楚了解病灶的大小、距胸壁的距离及病灶内的结构等,可准确获取病灶组织,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大大提高了穿刺肺活检成功率[3]。但CT引导穿刺活检操作较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无法对穿刺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病人和术者均需承受一定放射性辐射。

彩超具有无辐射、费用低廉、可实时监控及床边进行操作等优点。对于肺外周型肿物,彩超可以实时、动态地显示病变与临近器官和较大血管的关系。彩超引导肺活检仅适用于贴近胸壁的肺周围型病变,对于肩胛骨、胸骨后病变及位置较深、直径较小的病灶彩超不容易探及,影响穿刺效果[4]。

本研究资料显示,彩超与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作为明确肺周围型病变病理诊断的重要手段,诊断阳性率分别为74.9%和84.3%。与既往报道结果相类似[5]。本研究CT-PNB阳性率高于彩超-PNB,分析原因为本组CT-PNB取材前均比对同平面增强CT,经CT扫描证实穿刺针抵达病灶,且取材能尽量避开坏死组织,故阳性率高。

US-PNB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CT-PN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并发症均轻微,仅US-PNB组中有1位患者因气胸量较多,经行胸腔闭式引流处理后好转。并发症的发生与肺部病变大小、手术者的熟练程度密切相关[6]。

咯血的发生考虑与肺部病变类型、进针深度等因素相关。在本研究中,咯血的发生率与病灶是否存在支气管充气征密切相关。推测支气管充气征组多为气道未完全实变,活检损伤血管后血液容易从小气道溢出到大气道。

总之,彩超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断操作,诊断效率较高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是明确肺外周病变病理诊断的重要技术。

猜你喜欢
气胸进针充气
充气恐龙
为什么汽车安全气囊能瞬间充气?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出现气胸后,患者及其家属如何处理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
一种可充气的自行车脚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