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与人格特点及医学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2020-08-21 06:19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神经质外向人格

刘 花 李 为

随着环境的变化,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因其慢性进行性的发病特点,给社会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均带来了巨大的负担[1]。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的控制程度及其临床进程受限于生物因素(气道收缩、支气管高反应性倾向)和心理因素[2]。心理因素作为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较少关注的重点,心理需求的满足可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利于支气管哮喘的管理[3]。人格作为身心动力系统健康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其不同的特点会造成不同心理需求[4],而应对方式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个体采取的应对方式的差异与个体的心理需求也密切相关[5],进而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对疾病的自我管理。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因其对疾病的陌生感及恐惧感更需要临床医务人员关注其心理需求情况,并了解心理需求的影响因素以便于重点关注和关键环节把控。本研究调查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疾病管理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就诊的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确诊为支气管哮喘;(2)初诊为支气管哮喘;(3)年龄18岁及以上。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影响呼吸功能的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伴发其他严重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3)患有严重精神心理疾病及认知功能障碍;(4)拒绝配合者。

1.2 研究方法

1.2.1研究工具 (1)一般资料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家庭人均月收入、居住情况等。(2)哮喘患者心理需求量表:由研究者自行编制,该量表的形成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最终形成的量表包含疾病知识需求、维持自尊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家庭关怀需求4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 Likert 3级评分法,从1分(需求较低)到3分(较高需求),总分为60分,分值越高表明心理需求程度越高。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8,Cronbach's α 系数为0.822。(3)中文版艾森克人格问卷[6]:由艾森克研制,钱铭怡汉化修订,问卷包含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性及掩饰性4个维度,共48个条目,以是-否两点计分。(4)医学应对问卷[7]:由Feifel H等制定,姜乾金汉化修订,问卷包含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3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 Likert 4级评分法,从1分(从不)到4分(总是),分值越高表明越可能采取这种应对方式。

1.2.2资料收集 研究者先向初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解释研究目的和意义,再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向患者介绍问卷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同时收回时及时核查补漏,确保问卷的有效性。对于因各种原因无法自行填写者,由研究员采用相同的话语统一调查填写。本次共发放问卷540份,回收有效问卷522份,有效回收率96.66%。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人格特点及应对方式现状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总分(48.84±7.83)分,疾病知识需求(13.24±4.83)分、维持自尊需求(11.46±4.22)分、社会交往需求(11.12±5.19)分、家庭关怀需求(13.01±3.99)分;人格特质各维度得分为精神质(2.69±1.32)分、神经质(5.86±2.13)分、内-外向性(7.48±2.61)分、掩饰性(7.35±3.01)分;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为面对应对(18.23±4.47)分、屈服应对(9.83±3.01)分、回避应对(15.33±3.63)分。

2.2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单因素分析,表1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姻状况及居住情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分,

2.3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人格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总分与神经质、内-外向性呈正相关(r =0.253、0.326,P<0.01);心理需求总分与面对应对呈负相关(r =-0.331,P<0.01)、与回避应对呈正相关(r =0.412,P<0.05)。

2.4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多元分层回归分析,表2

以心理需求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及人格特点中神经质、内-外向性和应对方式中面对应对、回避应对作为预测变量,进行多元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神经质、内-外向性、回避应对及面对应对是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预测因素,共解释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36.7%。

表2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程度较高,排列前两位的是疾病知识需求及家庭关怀需求。支气管哮喘患者因疾病长期、慢性及不可逆等特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等发生变化,导致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心理需求增高[8]。尤其是初诊患者,因对疾病的陌生和恐惧,渴望对疾病知识有所了解,更希望得到家人的理解、关心和帮助,致使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需求显著。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及家庭应加大对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关注度,合理满足患者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以利于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疾病管理。

本研究结果显示,低龄、无配偶及独居的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较高。年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需要正常的社会交往,但因疾病原因迫使其社会交往减少,社会隔离情况加重,导致患者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疾病上,加重了思想负担,同时因疾病使多数患者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自我价值体验降低,使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社会交往及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增加[9];无配偶及独居的患者,在疾病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独自应对疾病的管理及疾病带来的各种不良体验和后果,缺少亲朋好友的支持,因此对家庭关怀的需求增加。提示临床医务人员在该种疾病诊断初期应重视患者人口学资料的收集,对低龄、无配偶及独居的患者应加强心理建设,适当满足其心理需求。

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人格特点及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需求与不同人格特点及不同疾病应对方式具有不同关系,且人格特点及应对方式是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人格作为个体固有的心理结构,无论在何种处境下都会引起个体采取相同的反应并主动引导个人的行为[10]。神经质是指个体在一般环境中显示的一种情绪稳定的倾向,分值越高的患者情绪波动越大,自控能力越差,更需要家人朋友的帮助以达到良好的疾病管理[11];同时,神经质的个体对自身更为关注,发生疾病时对疾病知识获取的需求更高。内-外向性是指个体参与人际交往的倾向,分值越高的个体性格越外向,越喜欢参加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对社会交往的需求越高。应对方式是压力情景下保持身心健康的一种手段[12],积极的应对方式可减少对负性事件的不合理认知,引导患者积极参与疾病管理并采用正确的态度主动解决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减少外界的需求。回避应对方式的患者可能产生更高的心理需求,可能原因是对于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逃避型的应对方式,通过拖延的方式解决问题,摆脱与问题相关的情绪和想法,或者淡化问题所带来的直接效应或严重后果,此种方式虽然能短暂缓解患者突临的压力,但由疾病所带来的相关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对疾病知识、人际交往、家庭关怀及自我价值的实现仍有大量需求。

综上所述,年龄低、无配偶及独居的患者心理需求较高。人格特点及应对方式是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的重要预测因素。临床在对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关注其人口学特征及人格特点,对低龄、无配偶、独居、内向及情绪不稳定的患者应重点询问其心理需求,帮助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引导患者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以解决初诊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需求状况。

猜你喜欢
神经质外向人格
列宁的伟大人格及其当代意义
神经质有九个表现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你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What Statistics Show about Study Abroad Students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寻根压力
神经质人格的神经生理基础*
阅读理解填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