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化健康教育对淋巴瘤初治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影响

2020-08-21 06:19姜玲玲孙丽丽朱冬林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知识讲座淋巴瘤导管

姜玲玲 孙丽丽 朱冬林

淋巴瘤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目前,以化疗为主的综合疗法是淋巴瘤主要治疗方法,其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1,2]。但长期输注化疗药物可给患者的血管造成严重伤害。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化疗患者常见的静脉置管操作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但部分淋巴瘤初治患者常因缺乏对化疗药物、PICC导管的认识及血管保护意识不够而拒绝置管,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但常规的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患者的掌握效果欠佳[3]。2019年6月~11月我科对拒绝PICC置管的淋巴瘤初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多样化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住院80例拒绝PICC置管的淋巴瘤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诊断确诊为淋巴瘤;(2)均自愿接受化疗,首次化疗者;(3)年龄≥18岁;(4)沟通、理解能力正常,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或现患有其他恶性肿瘤;(2)酗酒、药物滥用病史;(3)既往有心理、精神异常不能配合;(4)PICC置管禁忌证。实施前(2019年1月~5月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21~70岁,平均(52.42±15.35)岁;文化程度:小学8例,中学23例,大专及以上9例;居住地:农村14例,城镇26例。实施后(2019年6月~11月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24~72岁,平均(51.74±13.47)岁;文化程度:小学7例,中学21例,大专及以上12例;居住地:农村17例,城镇2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施后进行多样化健康教育。(1)“一对一”健康教育: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责任护士充分听取患者的顾虑,突出置管的优势,介绍PICC置管方法、基本流程、导管品种及价格,讲解置管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处理对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尽力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困难[4,5]。(2)于病区走廊、患者活动室等场所悬挂PICC知识的展板、挂图等,加强对PICC置管技术的宣传。(3)健康知识讲座:每周组织1次PICC健康知识讲座,由本院副主任医师和副主任护师进行PICC置管知识宣教、观看PICC维护视频。告知患者置管位置靠近腋下,不会对日常工作、学习及外观造成影响,置管期间可进行一些日常活动,如刷牙、洗菜、扫地等;通过结合实例与患者一起分析化疗期间置管所用的大概费用,告知患者PICC置管的成本效用(CUR)值远高于外周静脉输液技术。常规静脉输液于每次化疗前穿刺,化疗后拔除,需要反复穿刺静脉。使患者知晓化疗的长期性、安全性、必要性,让患者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权衡[6];提高患者对化疗反复穿刺造成血管损伤及化疗药物外渗严重性的认识,如静脉炎、血管硬化,严重者还可导致组织坏死和溃烂。使患者意识到PICC置管不仅能够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伤害,且能够在化疗过程中保护外周血管。同时,现场答疑,消除患者对PICC置管的担忧。由PICC置管维护较好的淋巴瘤患者现身说法,与患者交流经验,消除患者的顾虑,提高患者置管的依从性。(4)微信健康教育:由患者及其家属扫描二维码关注“PICC服务”的公众号,公众号推送淋巴瘤的最新治疗进展、PICC置管的意义、注意事项、维护事项及日常活动指导等相关内容,突出化疗药物对血管造成的硬化、内膜损伤等危害,提高患者血管保护意识,能够从思想上接受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健康教育相关内容包括PICC患者穿脱衣服的指导、日常导管维护、导管的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置管肢体功能锻炼等。主要形式包括视频、图片、语音、文字信息等。每周在微信群内交流1次,由责任护士、医师及时回答患者的疑问。

1.3 观察指标

(1)PICC置管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干预1个月后采用《PICC置管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7],内容包括维护知识、并发症预防、异常护理、导管观察、带管活动5个方面,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根据掌握程度的不同计分,1分完全不了解,2分部分了解,3分完全了解。每个方面得分5~15分,总分30~90分。(2) PICC置管率(健康教育后最终进行PICC置管的病例)。(3) 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干预1个月后采用自拟的《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满意度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知识获取途径、健康教育方式、健康教育效果4个方面,每个方面根据满意程度的不同计1、2、3、4分,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分值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14,Cronbach′s α 0.872,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PICC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表1

表1 实施前后PICC健康知识掌握情况的比较 (分,

2.2 实施前后PICC置管率的比较

实施前置管18例(45.00%),实施后置管29例(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8,P<0.05)。

2.3 实施前后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比较,表2

表2 实施前后健康教育满意度的比较 (分,

3 讨论

PICC是淋巴瘤化疗患者输注药物的最佳途径,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输液方式,但有部分患者拒绝PICC置管。有研究对淋巴瘤初治拒绝PICC置管患者的原因进行调查发现[8],有70.6%的患者“担心影响生活”,53.2%的患者认为“维护很麻烦”,46%的患者认为“对PICC缺乏了解”。以上因素均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干预。还有研究认为,“经济原因,费用太贵”也是影响血液科患者拒绝PICC置管的重要因素(77.6%)[9]。实践证明,PICC置管的CUR值远高于外周静脉输液技术[10]。因此,对淋巴瘤初治拒绝PICC置管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纠正其错误认知,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提高PICC置管的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健康知识主要依赖于护士面对面的讲解,内容宣教不够全面,宣教方式单一,且尚未形成系统的宣教体系。患者不仅获取的知识量少,而且理解深度也不够。多样化健康教育是通过多种形式、途径进行健康教育[11,12],有研究建议对拒绝PICC置管的患者开展多途径的健康教育[13]。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多样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淋巴瘤初治拒绝PICC置管患者在维护知识、并发症预防、异常护理、导管观察、带管活动健康知识掌握情况(P<0.05)。多样化健康教育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利用展板及挂图等进行PICC技术宣传、开展微信平台信息推送以及健康知识讲座。其中在病区走廊、大厅悬挂展板以及播放视频能够扩大PICC置管技术的宣传力度,使健康宣教变被动为主动,增加患者的了解程度及患者了解PICC在化疗过程中的意义,指导患者尽早置管。微信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网络即时通讯软件,该通讯软件为发布和接受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丰富的信息,还能实现实时视频和对讲,这给网络环境下的患者学习提供了一个方便的平台[14]。微信平台及微信群的应用,实现了点对面、面对面的交流,使患者在方便的时间、方便的地点选择性的重复观看导管维护知识、技能的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内容,而且护理内容图文并茂,声像兼备,提高了患者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了知识的掌握。PICC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由资深医师以及护士进行PICC置管知识宣教、答疑,能够进一步增加患者对PICC维护健康知识的掌握,减少不确定性;能够使患者知晓PICC的应用可减少反复穿刺以及化疗药物外渗引起血管的损害,提高患者的血管保护意识;且让患者了解PICC的CUR值远高于外周静脉输液技术,是一种经济、适用的血管通路,减轻思想顾虑。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实施后置管率以及健康教育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多样化健康教育通过全面的知识宣教、合理的生活指导,有效增加了患者对PICC置管的了解及置管的依从性。且由于方式、途径多样,患者更容易接受,干预较为集中,患者的掌握程度也较好。

综上所述,多样化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淋巴瘤初治拒绝PICC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促进导管留置,改善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猜你喜欢
知识讲座淋巴瘤导管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注册中心举办政务服务专题法律知识讲座
一六七团社区为育龄妇女举办健康知识讲座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建水县总工会:举办女性大讲堂知识讲座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图书销售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