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底部斜刺法在新生儿筛查足底采血过程中的应用

2020-08-21 06:19唐鲲鹏
临床护理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筛查标本家属

唐鲲鹏

目前,新生儿疾病筛查是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举措。根据母婴保健法,在新生儿出生72h后采集足跟血,要求收集3个血斑标本,而血标本采集是筛查工作关键步骤,采集质量直接影响检测结果[1]。此外,筛查采血过程中,不同采血方法、采血技巧是影响采集质量重要因素,也是引起新生儿疼痛、增加不良反应、诱发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2]。因此,掌握采血技巧、减轻新生儿疼痛、降低不良反应、提高血标本质量是新生儿足跟底部采血重中之重。既往,临床多采取按摩足跟后直刺采血,但常因血量不足而需多次反复采血和挤压,新生儿剧烈疼痛,足跟组织水肿,并对标本合格率造成不同程度影响。我院选取新生儿363例,通过足跟底部斜刺法采血,旨在探究在筛查足跟底部采血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新生儿726例,均行筛查足跟底部采血。纳入标准:日龄≥72h;足跟底部发育良好,出生后48~72h正常哺乳次数>6次;均行新生儿筛查足跟底部采血;家属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呼吸功能障碍;合并急慢性严重疾病;合并神经系统体征;出生72h内采用镇痛剂;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根据采血方式分为两组,各363例。观察组男性207例,女性156例;日龄72~168h,平均(132.23±10.02)h;胎龄37~42周,平均(39.55±1.16)周;体质量2.5~5.6kg,平均(3.76±0.63)kg。对照组男性204例,女性159例;日龄72~169h,平均(133.85±10.02)h;胎龄37~43周,平均(39.75±1.20)周;体质量2.5~5.8kg,平均(3.84±0.67)kg。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哺乳后1h采血,均由同一采血者完成样本采集。

1.2.1对照组足跟底部直刺法采血 手按摩足跟部片刻,常规消毒,采血针垂直刺入足跟底部外侧或内侧,针刺深度2~3mm,稍停3~5s拔出采血针,血液流出后舍弃第1滴血,挤压待血滴足够大时滤纸接触血滴采集标本。

1.2.2观察组足跟底部斜刺法采血 左手握住新生儿足跟部,足跟内外踝连线和足底中线相交点下缘2mm向外侧旁开2mm,75%乙醇棉签消毒,采血针与皮肤呈30~40°角,斜角刺入,深度1.5~2.0mm,稍停3~5s拔出采血针,血液自然流出,舍弃第1滴血,待血滴足够大时滤纸接触血滴,足跟切勿接触滤纸,血液自然渗透滤纸背面。

1.2.3采血注意事项 采血时尽量避免新生儿家属在场,减少因哭闹造成家属紧张,以免增加采血者压力,影响采血质量;采血者需佩戴帽子、口罩、无菌无滑石粉手套,采血针保持一人一针,确保无菌操作;操作前紫外线空气消毒,且皮肤消毒后需待消毒液挥发后方可施针;采血时要求避光,于2~4h后干燥血标本放入2~4℃冰箱内保存,避免污染,由专人送至筛查中心。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采血相关指标(采血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其中一次采血成功率:1针血液便自然流出,一次采足3个血斑,血斑直径>8mm,且血液渗透均匀一致。血标本合格率:血斑直径>8mm,滤纸双面血液充分渗透,且均匀一致。(2)比较两组施针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心率变化,采用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SPO2,传感器戴于新生儿中指,手指视为血红蛋白透明容器,以此计算SPO2水平。(3)比较两组施针前1min、施针中及施针后1min疼痛程度,采用新生儿急性疼痛评估量表(NIAPAS)[3]评估,共18分,分值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4)比较两组家属对采血服务满意度,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4]测评,包括移情性(5分)、可靠性(5分)、反应性(5分)、有形性(5分)、保证性(5分)5项内容,分值越高表明服务质量及家属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采血相关指标的比较,表1

表1 两组采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2.2 两组施针前后生理指标的比较,表2

表2 两组施针前后生理指标的比较

2.3 两组施针前、中、后NIAPAS评分的比较,表3

表3 两组施针前、中、后NIAPAS评分的比较 (分,

2.4 两组家属对采血服务满意度的比较,表4

表4 两组家属对采血服务满意度的比较 (分,

3 讨论

足跟底部采血筛查是新生儿出生72h后重要检查项目,而血液采集是确保筛查准确性关键因素[5]。新生儿疾病筛查为足跟末梢血,难以看到明显血管,而采血成败主要取决于末梢是否存在充足血运[6]。

既往,临床多采用直刺法行足跟底部采血,针刺深度易到达脂肪层,但脂肪层血管相对稀少,血供不足,出血不畅,需挤压采血,造成新生儿剧烈疼痛,影响生理功能,并增加采血失败风险[7,8]。本研究将斜刺法应用于部分新生儿采血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采血时间明显缩短,一次采血成功率、血标本合格率显著提高。原因在于足跟定位斜刺法是根据组织解剖特点,足跟内外踝连线和足底中线相交点下缘2mm向外侧旁开2mm作为采血点,属于浅静脉汇聚点,血供丰富,且斜角刺入,接触面积大、出血快,并具有血液下滴、血滴圆润等特点,可避免直刺法反复挤压弊端,有利于缩短采血时间,提高采血成功率及标本质量[9~11]。石碧珍等[12]报道,心率、SPO2、呼吸频率可作为评估新生儿应激反应的生理指标,并与新生儿疼痛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采用直刺法在采血操作过程中因流血不畅,需反复挤压,产生剧烈疼痛,应激反应强烈,施针后呼吸频率、心率、SPO2较施针前发生明显变化。而观察组采用斜刺法施针前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且施针中、施针后1min NIAPAS评分低于对照组,足跟底部斜刺法定位血流丰富,无需反复挤压,采血迅速,可减轻新生儿疼痛,降低应激反应,减少对生理指标影响。此外,本研究中,对照组因重力挤压血斑出现足底局部损伤32例,经消毒无菌包扎处理后自愈;而观察组无足底皮肤损伤现象,可见斜刺法采血是一种符合组织解剖学、生理学操作技术体现,可提高采血安全性,利于增强家属对采血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家属对采血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合理操作技巧有助于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风险。本研究采血过程中,在提高采血操作技能前提下,可结合安慰奶嘴、耳部皮肤抚触等措施进行新生儿情绪安慰,以降低应激反应,减少生理影响。

综上所述,筛查足跟底部采血过程中,足跟底部斜刺法可显著提升采血质量,降低新生儿疼痛,减轻对生理指标影响,有助于增强家属对采血服务满意度。

猜你喜欢
筛查标本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点赞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体检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预防宫颈癌,筛查怎么做
NRS2002和MNA-SF在COPD合并营养不良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智力筛查,靠不靠谱?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