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校园资源,书写快乐作文

2020-08-21 08:20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刘敏瑜费静亚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校园生活习作校园

江苏江阴市要塞实验小学 刘敏瑜 费静亚

在语文习作课上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费尽心思谈话引导、例文示范、方法讲解……可大多数学生依然愁眉苦脸难以下笔,要么东拼西凑不知所云,要么复制粘贴,与例文如出一辙。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生活与习作表达脱节,没有表达的欲望和冲动,学生无话可讲或者有话不会讲。著名教育家孙绍振老师曾说过:生活只有与作者的情感和趣味结合起来,才有成为文章的可能。因此,笔者尝试发掘校园生活资源,寻觅与学生情感、趣味相结合的“生活”,让儿童说想说的话,写熟悉的生活,为学生的习作训练建 “米仓”、搭“桥梁”。

一、开通渠道,观察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在低中高三个学段的具体习作目标中均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低年段“留心周围事物”,中年段“观察周围世界”,高年段“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可见观察于习作来说,是源头之水、古木之根。积累平时观察所得,学生在习作时才能有话可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要塞小学校园里处处是景,步步入画,景中有情,悦耳悦目。缤纷花木,常开不败;校园人物,各具特色;学校活动,丰富多彩;廊亭楼室,别具一格。校园每一处景致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行走在校园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怎样让学生做个有心人,关注美好,留下痕迹呢?笔者尝试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学生观察积累,将校园生活资源尽收眼底。

1.流动主题日记本

在班中流动主题日记本,大致分为“校园风景”“可爱生灵”“趣事集锦”“精彩瞬间”“人物素描”等几类。学生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某本主题日记本一个月,期满之后小组交换主题日记本。小组成员轮流共写一本主题观察日记,记录校园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

比如在“校园风景”主题日记中,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寻觅校园与众不同的美景,用纯真的目光捕捉,用敏锐的双耳倾听,用优美的文字描摹……春有玉兰夏有荷,秋有桂花冬有梅,清晨朝阳黄昏霞光,香樟大道落叶飞舞……学生不仅记录自己所见,还能在流动日记中欣赏同伴的观察所得。在日记中,校园的花草树木有变化,有灵性,有情感,写着写着,校园就能成为学生的童话世界,每一个生命都和学生的习作息息相关了。

2.制作活动菜单

校园生活精彩纷呈,参与的时候,学生可能激动万分、兴致高涨,可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往往会将之抛诸脑后,如果不及时记录,可贵的体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过眼云烟”。但是如果每次活动都要求学生落笔成文,一来时间上难以保证,二来也会让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大打折扣。因此,笔者指导学生为主题活动制作菜单,用关键词及时记录身边的活动,为每一次校园活动留痕。如:

活动菜单活动名称 时间 地点 人员 难忘的镜头 感受热血沸腾、激动万分环保嘉十岁成长仪式 10.19 大礼堂五年级学生、老师、家长国旗班唱军歌、读爸爸的信年华 12.31 操场 全校师生环保服装秀、D I Y环保袋好玩、有意义

这样的菜单简单有效地为每一次活动打卡纪念,加深了学生的参与感、体验感。有了这张菜单,学生在面临要求“写一件有趣的事”“记一次难忘的活动”时,就不再感到笔若千斤了。

3.绘制漫画小书

画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线条、色彩、形状,千变万化,在涂涂画画中,身边的校园故事便被记录下来了。笔者鼓励喜欢画画的学生每学期绘制一本《小小漫画书》,信手涂鸦,能代替主题日记,深受学生的喜爱。单幅、多幅的;画老师的、同学的、食堂阿姨的、保安叔叔的;和同学欢乐嬉戏的、闹误会吵架的……多彩的校园生活在稚嫩的画笔下得以生动地记录。小小的漫画书如同摄影机,拍摄下了多姿多彩的校园故事。

学校是时时可学、处处可习的基地,为学生创设开放的习作环境,通过多种渠道,校园生活以丰富的形式保存下来,储备学生习作的可炊之米。

二、把握契机,勤思巧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的总目标:“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如何培养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能力?笔者认为,要把握习作的契机,用好校园生活资源,创设写作情境,引导学生勤思巧练。

1.随文小练笔

习作课堂教学局限于教材编排,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难以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统编版教材中有意识地增加了小练笔的次数,即提醒教师要注重读写结合,及时语用,而把校园生活资源与课堂阅读后的小练笔相融合,将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比如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语言简洁有趣,逻辑清晰有序。学完课文,教师可出示校园小花坛的图片,设计练笔环节《紫红色的小花坛》。学生回忆小花坛里成片成片的三叶草,早晨叶子合拢,中午叶子张开,傍晚再次合拢叶子,这种神奇的变化与课文的描述不谋而合,学生表达的欲望空前高涨。说出来、写出来的就是他们的亲眼所见、亲身体验与真情流淌,这次练笔非常成功。

有了校园生活的观察,学生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地联系所见,并灵活尝试运用习得的言语句式表达,不仅会说,而且会写。阅读与习作表达无痕链接,校园生活资源为学生的言语训练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特写小镜头

除此之外,习作表达不仅仅局限于语文课堂,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都能成为学生创作的源泉,教师要懂得把握契机,切中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一吐为快。

比如一次课间,小林同学找老师理论。老师指出他默写本上“规”字左右两部分分得太开是错误的,小林很不服气。于是老师讲了一个“朱肚皮”的故事,大家都乐得哈哈大笑。笔者发现不少学生都目睹了这三分钟的小镜头,又听到了这个故事,氛围好,素材妙,于是借机布置了练写小片段的任务。学生欣然接受,兴致勃勃地写开了。不过十五分钟,便有学生陆陆续续地完成了。以下是一个学生的练笔内容:

小林一摇一晃走到讲台前,把默写本往桌上一摊,皱着眉头开始申辩:“刘老师,我的这个‘规’字哪里错了?”刘老师低头看了一眼,说:“你的字左右结构分得太开了。”“字分得太开也算错吗?”小林很不服气,音量提高了不少。刘老师盯着他好一会儿没说话。我们都以为老师要发火了呢,没想到刘老师叹了一口气,请小林到黑板上写了一个名字“朱月坡”,并且请他把“坡”的左右两边写分开一些。告诉他,有一天,老师上课点名迟迟没有人回答,因为老师喊的是:“朱肚皮,朱肚皮到了吗?”小林听着故事,看着自己写的“朱月坡”,忍不住笑了起来。他不好意思地抓抓脑袋,回座位去乖乖订正默写了。

这次练笔写得文通句顺,酣畅淋漓,谁能想到这个学生平时是个“习作困难户”呢?可见,捕捉习作良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写下所见所闻所思,便能真实生动地表达,享受习作的成功与快乐。

三、多元评价,花样展示

在以往的习作评价中,教师是绝对的“总裁”。单一的评价主体难以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不利于增强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笔者有意识地改变习作评价的方法,实现多元评价,进行花式展示,使得学生的习作与校园景致、精彩活动、可爱生灵等息息相关、紧密相连,感受到自己的文字充满意义和趣味。

除了优秀习作的公开发表,笔者会定期将流动日记本、小小漫画书放置图书角让学生轮流借阅,组织家长、学生共同评选校园十大美景、最佳流动日记、优秀小漫画。评选出的优秀作品会在班级黑板报上张贴,在学校微信平台发布展示,在校园“生态标本室”“数字种植园”“精武广场”布置成导游解说词……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的创作信心。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巧用校园生活资源,融合习作教学,使校园的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次活动都在习作课堂上焕发出新的生命与活力。而有了校园生活资源,儿童的习作就有了丰富的“粮仓”,也更加真实、鲜活、富有创造力。

猜你喜欢
校园生活习作校园
精彩的校园生活
校园生活的幸福密码
爱上劳动,开启幸福校园生活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欢乐的校园生活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