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2020-08-21 13:57朱翠陈雷朱婷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斯金纳置管程序

朱翠 陈雷 朱婷婷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末端连接上腔静脉,可快速稀释注射药物使血管免受药物刺激,有利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的患者[1-3]。调查显示[4],我国多数肿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PICC置管维护指导,导致导管堵塞、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斯金纳教学理论是让学习者始终遵循小模块、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以及积极反应的原则,通过强化学习者自主性、积极性,提高健康教育与预后效果[5-6]。因此,本研究将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健康教育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自我管理中,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外周血管PICC置管,纳入标准:经我院病理学、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7];遵医嘱接受外周血管PICC置管,置管时间≥1个月,且穿刺静脉为贵要静脉或者右上肢正中静脉[8];年龄18~75岁;具备基础认知能力、阅读能力与语言交流能力;自愿参与本次调查研究。排除标准:临床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研究;患严重凝血功能异常、或伴血管畸形、外周血管疾病等[9];穿刺肢体存在局部或完全功能障碍;置管前存在感染、严重皮肤性损伤等;滥用药物[10]。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1~74岁,平均(53.29±3.17)岁;癌症类型:肺癌39例,鼻咽癌23例,口咽癌21例,喉癌11例,其他6例。观察组:男57例,女43例;年龄22~74岁,平均(54.09±2.87)岁;癌症类型:肺癌37例,鼻咽癌21例,口咽癌23例,喉癌10例,其他9例。两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置管前:由专业护理人员置管,向患者讲解PICC置管优势、穿刺方法、并发症情况等,以减轻患者抵触心理与负性情绪。置管日:指导患者尽量减少置管侧肢体活动;置管后:向患者讲解PICC维护过程、可能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出院日对患者再次进行置管相关知识宣教、发放PICC置管健康教育宣传小册子。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健康教育,具体干预措施如下:(1)建立统一的健康教育程序。收集190篇肿瘤PICC置管、健康教育、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知识的相关中英文献,由我院长期从事肿瘤治疗的2名主任医师与2名护士长,PICC置管年资>4年且责任心强的5名护士,1名健康教育理论专家与1名心理咨询师共同讨论,构建PICC健康教育初步框架,遵循斯金纳教学理论,将健康教育内容依照知识、技能等由易到难顺序,分为13个有逻辑的小模块[11-12]。(2)统一PICC置管护士资质与干预水平,并实施模拟考核。(3)健康教育。置管前3 d根据个体年龄、认知、文化程度、自护水平、心理情况,评估并选择符合患者个性化健康教育需求与接受能力的教育模块,每个模块教育结束,评估患者掌握情况,得分>90分则进入下一级模块学习,若未达到90分,则返回上一级学习模块,直至完全掌握(见图1)。护士通过PPT、图片或短视频等形式讲解难理解、操作性较复杂内容,并设置小剧场活动通过患者自愿与演示指导护士配合现场操作形式;每次健康教育结束护士提出预设问题,由患者解答,并将掌握程度设为该模块下次检查指标;健康教育过程护士时刻保持补偿教育原则、反馈原则、自定步调原则,通过微笑、点头、表扬等肯定形式使患者保持积极学习态度、强化学习技能、提升自信心理,依据不同学习能力、文化水平,及时调整学习模块进度与难度,提升学习效率。教育时间:20~30 min/次,1~2次/d,1~2个模块/次,完成时间根据患者住院时长、疾病治疗周期、接受水平等决定,调控时间10~20 d。

图1 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健康教育示例图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自我护理管理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置管维护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包括:置管正常维护、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并发症防治了解度、正确检查置管情况、合理饮食控制以及了解禁忌事项共6项,各项得分范围为0~5分,得分高低与自我管理水平成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表1)

表1 置管1个月后两组患者置管维护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比较(分,

3 讨 论

PICC置管为临床肿瘤患者提供了无痛、有效的治疗途径,可减轻反复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13-14]。相关研究显示[15],PICC置管时间长、患者对置管相关知识认知度低,导致导管感染、堵塞等诸多并发症状,所以给予患者针对性健康教育,对提升患者自身健康行为、用药依从性十分重要。斯金纳教学理论遵循小模块、积极反应、反馈、自定步调以及低错误率5项原则,通过改变学习者被动接受健康教育,充分激发主动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内容与技能[16]。

路云婷研究发现[17],斯金纳程序教学法强化理论根据患者需求实施目标性、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补偿教育,强调患者所学健康知识考核与强化,有显著改善肿瘤患者健康行为、降低肿瘤PICC置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健康教育,1个月后患者在置管正常维护、手卫生知识知晓、并发症防治了解度、正确检查置管情况、合理饮食控制以及了解禁忌事项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斯金纳强化教育理论自定步调原则扩充患者获取自护学习途径,且计划性的将教育内容设置为由易到难的多模块,为肿瘤患者逐步宣教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克服传统教育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更利于患者接受,增强信心;另一方面该教学针对不同患者知识掌握需求与能力,遵循针对性补偿教育,健康知识反复强化与考核相较于常规教育,以结果为导向,但更加注重过程,帮助患者建立维护导管的健康行为,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将基于斯金纳程序教学理论的健康教育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可提升患者置管维护相关知识与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预后,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斯金纳置管程序
Dr. Skinner and Hungry Pigeon 斯金纳博士与 饥饿的鸽子
给Windows添加程序快速切换栏
试论我国未决羁押程序的立法完善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程序猿”的生活什么样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英国与欧盟正式启动“离婚”程序程序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基于斯金纳强化理论下的幼儿语言教育研究
重思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