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提升血液透析质量

2020-08-24 11:29黄丽筠胡艳华毛明英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质量指标达标率体外循环

黄丽筠,魏 萍,胡艳华,毛明英

(简阳市人民医院,四川 成都 641400)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是由于血液透析的时间较长,易发生较多的危险因素[1]。为了指引和评价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管理和护士核心能力建设,选择科学、敏感、可操作性、简洁性、符合实际的血液净化中心护理质量指标是进行有效管理的关键[2]。本文如下则是相关的研究过程。

1 敏感指标的建立和收集

1.1 敏感指标的建立

通过对文献的搜索,筛选,再选取德尔菲技术对专家进行问卷咨询,最终以11项护理敏感指标为判定标准[3]。分别为:护患比、透析超滤达标率、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透析患者急诊透析率、透析充分性达标率、体外循环失血发生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以及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率。

1.2 敏感指标的收集

质控人员以及护士长需要对每日的血液透析流程以及发生的护理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监控,敏感指标的获取路径包括:血液透析系统、透析记录单临床事件处理栏、血管通路小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护士排班系统。

1.3 数据分析

每个月质控小组都需要进行月总结,主要的工作内容是针对于护理的敏感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需要执行的对策等,从而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同时可以邀请医院质量与安全委员会专家或者同行资深护士长进行对策的制定,从而保证管理制度的持续改进。

2 结 果

2.1 护患比

本院透析室共有透析机60台,长期透析的患者有450人,每月透析例次3千例次左右,在班的护士有22名,另外还有规培轮转护士5名。在血透护理敏感质量指标11项中,机护比为1:0.4,符合评审标准所要求的1:0.4,每位护士所管的机器患者数符合要求。

2.2 两个季度5项改善明显的敏感指标分析

第二季度的透析超滤达标率、透析中急性并发症发生率、门诊透析患者急诊透析率、透析充分性达标率以及内瘘发生率等指标与第三季度相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5项改善明显的敏感指标分析[n(%)]

2.3 两个季度5项改善不明显的敏感指标分析

第二季度的体外循环失血发生率、体外循环凝血发生率、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率、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以及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例次发生率等指标与第三季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指标都有所下降,而且第三季度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体外循环失血发生率以及透析患者跌倒发生率均为0%。

3 讨 论

护理敏感指标是数字化的护理质量评估,也是客观评价临床护理质量的衡量标准之一。而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需要较长的治疗时间,且由于病情的特殊性,需要患者积极的配合,为了建立良好的医疗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一定要保证护理质量,同时改善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量,不断的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同时,护理敏感指标也要求管理人员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人力和物力均能得到很好的分配。

综上,在血液透析中使用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可以明显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确保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临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质量指标达标率体外循环
沙颍河(阜阳段)生态流量监测的探索
基于移动护理下全院护理质量指标监控系统的探索研究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建立我国体外循环专业技术规范刻不容缓
茶叶籽油精炼工艺条件对其质量指标的影响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巡回护士护理配合
临床检验检验前质量指标的一致化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的术后护理
医学检验质量指标: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基本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