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护理的效果研究

2020-08-24 11:2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心功能冠心病护理人员

高 杰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西营镇卫生院,山东 济南 250111)

冠心病发病机制为人体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病变,从而影响正常血流,导致心肌发生缺氧或缺血现象,最终引发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前区疼痛作为冠心病常见的临床症状,如患者长期病情控制效果不佳,极易导致其出现心脏破裂、乳头肌功能断裂等并发症,这对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痛苦与心理压力,对其生命安全也会造成威胁[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其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平均年龄(68.73±7.47)岁,病程(7.38±1.32)年,男19例,女11例;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68.68±7.51)岁,病程(7.34±1.35)年,男22例,女8例;经进一步检查,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且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表示知情,临床资料可继续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普通护理与综合护理,综合护理措施如下:

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主动、热情接待,并向其介绍医院环境及住院期间注意事项,以消除患者对医院环境的陌生感。同时,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年龄、性格及文化水平,尽量采用患者可以理解的语言,告知其冠心病发病原因、当前治疗方案及简单的自我护理措施,并纠正其错误观念,使其对自身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②由于患者反复入院治疗,再加之长期生理不适感,其内心往往会存在焦虑、烦躁、恐慌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不仅会降低患者自身免疫力与治疗依从性,更是会引发护患纠纷事件发生,因此,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尤为重要。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对患者心理状态有一个全面了解,并对其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定期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在给予患者药物时,应告知其该药物治疗原理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以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

③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饮食喜好来为其设计饮食计划,患者饮食应多摄入高蛋白、低脂肪等,避免摄入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饮食,以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导致其出现便秘现象。同时,护理人员可定期对患者腹部进行按摩,如患者出现便秘现象,可在对其进行腹部按摩的基础上,遵医嘱给予相关药物。此外,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适当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1.3 疗效评价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中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功能指标不存在显著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我国医疗水平发展迅速,显著降低了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死亡率,但由于很多患者对自身疾病缺乏认知,再加之长期生理不适感,这往往会导致其内心存在程度不一的不良情绪,从而加剧了诱发心律失常的危险性,以影响总体治疗效果[2]。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n=30,±s)

表1 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n=30,±s)

组别 左室短轴缩短率(%) 左室射血分数(%)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21.37±1.43 23.59±1.71 39.97±3.53 42.69±2.91观察组 21.44±1.36 29.05±1.45 40.12±3.68 49.13±2.67 t 0.194 13.339 0.161 8.932 P 0.847 0.001 0.873 0.001

综合护理是指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病情与康复潜力,来为其定制总体护理流程,相对于普通护理而言,综合护理可进一步加强护理人员工作独立性,且护理水平更高。在本文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心功能指标不存在显著差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护理效果确切,将其应用在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可有效改善其心功能,从而避免疾病反复发作。

猜你喜欢
心功能冠心病护理人员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