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

2020-08-24 11:29他丽娥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脂蛋白视网膜危险

他丽娥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培芳医院神经内分泌科,云南 曲靖 655600)

根据相关证据显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病率较高(30%以上)且极易引起失明,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研究DR发病的机制和危险因素,找到针对性的治疗方式是必要的,作为固醇类衍生物维生素D能参与代谢调节、炎性反应、免疫反应等生理过程,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肾脏疾病等便于维生素D缺乏相关[1]。因此本文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维生素水平的关系进行研究,探究其是否为可能的危险因素,现将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60例2018年10月~2019年10月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眼底照相检查并根据结果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30例单纯是糖尿病的对照组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42~73岁,平均(53.4±8.7)岁;30例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实验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41~72岁,患者平均(52.9±8.8)岁。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被告知实验目的和过程,并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

1.2 方法

60例患者在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之前均需禁食8~10 h,并通过离心提取血清,使用日立7180型全自动生化仪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总胆固醇、血清肌酐、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HDL)、尿酸、尿素氮、血钙、血磷,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采用离子交换高压液相法,空腹胰岛素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并对25-羟维生素D(25-OH-D)、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计算[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0软件处理本次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维生素D水平的相关数据,将0.05作为检验临界值,若是检验值低于临界值表示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DR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是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实验检查指标如下表1所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各项实验指标对比上午统计学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DR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年龄、血磷、hs-CRP、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为自变量,DR为因变量进行分析,数据显示年龄及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为发生DR的危险因素。见表2。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实验检查指标比较(±s)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相关实验检查指标比较(±s)

组别 对照组 实验组空腹血糖(m m o l/L) 1 0.6±2.6 1 0.3±2.2 H O M A-I R(%) 6±5 5±3总胆固醇(m m o l/L) 5.0±1.1 4.8±1.1三酰甘油(m m o l/L) 2.5±2.1 2.8±2.5高密度脂蛋白(m m o l/L) 1.1±0.2 1.0±0.3低密度脂蛋白(m m o l/L) 3.3±1.0 3.1±0.8尿酸(u m o L/L) 3 1 0±8 2 2 9 5±5 5尿素氮(u m o L/L) 4.6±1.2 5.2±1.3血清肌酐(m m o l/L) 6 6±1 5 6 4±1 3高敏C反应蛋白(m g/l) 1.5 1(0.8 2,2.9 4) 1.8 6(1.1 3,2.9 5)血钙 2.2 6±0.1 0 2.2 3±0.1 0血磷 1.1 4±0.1 6 1.3 1±0.6 2 2 5-羟维生素D(u g/L) 1 0±6 5.2 7±1.1 9维生素缺乏(%) 2 5(8 3.3) 2 7(9 0.0)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指标比较

3 讨 论

根据本文研究显示年龄及有无糖尿病家族史为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维生素D水平并未影响,由于研究的局限性,后续可考虑更大的样本对DR进行更加精确的研究。

猜你喜欢
脂蛋白视网膜危险
深度学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中的应用
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例
高度近视视网膜微循环改变研究进展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喝水也会有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
非配套脂蛋白试剂的使用性能验证
拥挤的危险(三)
高密度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发生的研究进展
结节性黄瘤并发Ⅱa 型高脂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