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彩超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2020-08-24 11:29翟廷贵杨彦飞杨洪敏沙建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滑膜类风湿关节炎

翟廷贵,杨彦飞,杨洪敏,沙建国

(北京北亚骨科医院超声科,北京 102445)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好发于40~60岁人群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对称性、多发性小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关节变形,严重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RA的常用影像学工具[1-2]。相比X线和CT等影像学检查,具有无辐射、便捷等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3]。我院作为骨病专科医院,每年收治的RA患者达200余例,其中近50%采用了高频彩超进行诊断和疗效评估。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两年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彩超在RA患者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1 资料与防范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RA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1)确诊为RA,依据是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公布的RA诊断标准[4];(2)治疗前有彩超诊断结果,治疗后至少有一次彩超的随访结果;(3)病程≤1年,初次确诊为RA。

1.2 治疗方法

方案个体化,均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

1.3 高频彩超检查方法

采用Afflniti-50超声检查仪,频率为5~12 MHz,检查的关节数采用七关节半定量法[5]。患者双手置于检查床上,手指伸直。医师依次对双手腕关节,2、3掌指关节,2、3近端指间关节。而后坐于检查床上,双脚微翘,进行2、5跖趾关节进行扫查,先横切面再纵切面,测量滑膜厚度、血流、积液等指标。检查方法遵照EULAR标准化委员会发布的骨关节超声操作指南。使用彩超血流成像技术检测滑膜内PD信号强弱,并进行PD评分。PD评分标准:3分,血流信号强,超过一半的滑膜面积;2分,血流信号交汇;1分,血流信号独立或单一;0分,未观察到血流信号。

1.4 观察指标

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诊断及随访时间)、彩超检查结果(包括初诊、复查结果及时间,根据医师建议部分患者3个月或者6个月复查,也有的患者3、6个月均复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治疗前后均数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率表示,率或构成比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收集RA患者122例,其中男45例,女77例,年龄23~67岁,平均(35±18)岁,病程3~12个月,平均(6±3)月。治疗3个月随访中彩超检查46例,治疗6个月随访彩超检查76例,每次随访均有血液实验室检查数据。

2.2 滑膜厚度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关节的滑膜厚度均变薄,治疗3个月时滑膜厚度小于初诊时,而治疗6个月的又小于初诊时和治疗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和治疗不同时间关节滑膜厚度比较(±s)

表1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和治疗不同时间关节滑膜厚度比较(±s)

注:与初诊比较,①P<0.05;与治疗3个月比较,②P<0.05

关节滑膜厚度(mm)腕关节 2掌指关节 3掌指关节 2近端指间关节 3近端指间关节 2跖趾关节 5跖趾关节初诊 122 3.23±0.46 2.87±0.42 2.34±0.57 2.25±0.48 2.32±0.76 2.21±0.72 2.01±0.65治疗3个月 46 2.05±0.56① 1.95±0.54① 1.87±0.74① 1.89±0.57① 1.85±0.71① 1.82±0.51① 1.70±0.63①治疗6个月 76 1.65±0.64①② 1.43±0.58①② 1.43±0.45①② .49±0.42①② 1.34±0.66①② 1.31±0.50①② 1.12±0.52①②F 103.32 89.90 49.87 52.45 34.01 25.98 23.68 P 0.01 0.00 0.01 0.02 0.00 0.00 0.00时间 例数

2.3 滑膜血流PD评分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关节的滑膜血流PD评分均降低,治疗3个月时滑膜血流PD评分低于初诊时,而治疗6个月的又低于初诊时和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和治疗不同时间关节滑膜血流PD评分比较(±s)

表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初诊和治疗不同时间关节滑膜血流PD评分比较(±s)

注:与初诊比较,①P<0.05;与治疗3个月比较,②P<0.05

关节血流评分(分)腕关节 2掌指关节 3掌指关节 2近端指间关节 3近端指间关节 2跖趾关节 5跖趾关节初诊 100 2.06±0.90 1.79±0.84 1.69±0.87 1.58±0.85 1.64±0.90 1.30±0.59 1.19±0.61治疗3个月 46 1.67±0.86① 1.58±0.79① 1.51±0.79① 1.43±0.90① 1.36±0.84① 1.01±0.66① 0.90±0.69①治疗6个月 76 1.43±0.79①② 1.19±0.80①② 1.10±0.68①② 1.09±0.80①② 1.02±0.69①② 0.89±0.64①② 0.77±0.60①②F 5.67 6.62 7.90 8.08 9.74 6.54 3.67 P 0.01 0.00 0.00 0.00 0.01 0.01 0.01时间 例数

2.4 实验室检测指标

治疗3个月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均低于初诊时,并且下降幅度较大;治疗6个月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继续下降,且均低于治疗3个月,但下降幅度不及治疗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RA属于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并不复杂,但治疗时间长,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高。治疗后定期随访,了解治疗效果,对患者用药或调整生活方式至关重要。疗效评价一般有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主观指标主要指患者的主观感受,即症状的缓解和体征的变化,客观指标包括实验室检测指标和影像学指标。主观指标容易受患者情绪、心理、耐受性等因素影响,并不能准确反映治疗的效果,所以,对医师来说,客观指标的测量意义更大。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理表现为滑膜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类风湿关节炎的滑膜改变可分为炎症期、血管翳形成期和纤维化期。血管翳形成是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的重要病理特征,在类风湿关节炎软骨和骨破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影像学检查是发现滑膜病变的主要手段。因X线检查成像一般,CT成像好,辐射大,MRI检查费用高,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近年来,高频彩超逐渐应用到肌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获得较好的效果,具有操作便捷、无辐射、短时间内反复操作及实时动态监测等特点。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不同关节的滑膜厚度均变薄,治疗3个月时滑膜厚度小于初诊时,而治疗6个月的又小于初诊时和治疗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膜血流PD评分显示了同滑膜厚度一样的变化趋势。本研究说明,治疗效果明显,同时说明彩超检查很好地显示了这种差异,而且,治疗时间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采用高频超声检查结果评估RA患者治疗效果的研究相对较少,对超声影像学评分改变的最小有意义值、超声检查时间等方面尚未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对RA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像学监测有实际意义。综上所述,彩超可以显示出RA患者治疗3、6个月后关节滑膜厚度、关节血流PD评分的变化,并且,彩超检查结果的变化与炎性指标的变化趋势类似,说明彩超可以评估RA患者的疗效,具备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滑膜类风湿关节炎
基于滑膜控制的船舶永磁同步推进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研究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滑膜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