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阶段性护理用于产后出血患者护理效果

2020-08-24 11:29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阶段性出血量产后

姚 娟

(铜仁市碧江区中医医院,贵州 铜仁 554300)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多发生在胎儿分娩出后2小时内,主要是因为子宫收缩乏力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阴道流血、失血性休克、继发性贫血。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直接威胁产妇生命安全[1]。因此,为提高产妇质量,控制产后出血情况是提高产妇生命质量的重要保证。研究对本院4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别采取阶段性护理和常规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9年10月46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者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4~39岁,平均(31.86±3.54)岁;孕周37~39周,平均(38.53±1.42)周。对照组年龄25~40岁,平均(33.12±3.63)岁;孕周38~40周,平均(39.12±1.68)周。2组患者年龄(t=1.789,P=0.135)、孕周(t=1.933,P=0.095)等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

进行常规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出院指导和日常注意事项等常规护理措施。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阶段性护理干预

首先明确病因,适当补充血容量,检查阴道情况,了解出血情况进行针对性止血措施,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指标和症状,对于异常情况立刻通知医生,需要手术治疗的立即进行手术准备。然后多给患者介绍疾病情况以及治疗措施,纾解患者心理压力,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并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的环境。对于失血过多的患者要注意无菌操作,使用无菌会阴垫,让患者保持充分的睡眠。然后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合理的健康教育,以亲切友好的态度与产妇沟通交流,为其答疑解惑,多多鼓励、安慰和陪伴产妇,实时为其提供帮助,让其在整个护理中能够尽量放松身心。待产妇分娩24小时后,护理人员必须对产妇的阴道出血量、机体代偿功能、失血速度等进行全面监测,并关注产妇的血压和脉率有没有超过正常水平;由于难以预测产后出血,所以必须提前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止血方法,然后对产妇的有没有出现尿潴留症状进行密切关注,对尿道管进行留置,且对产妇的尿量和排尿情况加以密切观察;同时,护理人员应严格检查产妇的凝血功能指标,对其阴道进行探索,诊断性评估产妇的宫缩乏力、胎盘残留、凝血异常、软产道创伤,若产妇发生出血体征,必须马上进行止血处理。针对止血处理,可通过抗感染治疗、补充血容量及促进宫缩等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对产妇的体征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其情绪和精神状态进行密切关注,提前针对产妇产后可能出现的异常征像来制定有效地应急处理预案,且给予产妇合适的体位,以便更好地进行止血处理,并让产妇感到舒适;若产妇出现躁动情况时,应给予其固定约束和安抚,从而保证治疗工作有效、安全的开展。待完成止血处理后,虽能够较好地控制阴道出血症状,然而产妇依然没有完全脱离危险,因此护理人员必须持续进行观察,还需确保产妇会阴部位的清洁、干燥,对这一部位进行有效消毒,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抗菌药物进行合理应用,从而有效防止感染的出现。强化产妇的生活指导,指导产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治疗期间应做到作息规律,确保营养的均衡补充,当其身体情况有一定改善后,可鼓励产妇下床活动,开展适当的散步、上下楼梯等运动;护理人员应详细告知产妇日常生活中产后的相关注意事项,保持较佳的身心状态,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其尽快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表1 2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s)

住院时间(天)观察组 23 6.45±1.34 546.58±26.37 8.24±1.35对照组 23 13.36±1.62 731.46±27.39 10.59±1.48 t 15.763 23.320 5.626 P 0.000 0.000 0.000例数 止血时间(min)产后出血量(mL)

2.2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65%(22/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1%(1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校正x2=4.792,P=0.029<0.05)。

3 讨 论

产妇产后往往会出现出血情况,这就严重影响到产妇的产后恢复,且会威胁到产妇的生命安全,所以必须尽早采取有效地处理措施出血的发生[2]。产后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妇在自然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后,发生凝血异常、宫缩乏力等症状,这就导致产妇出现间歇性或是不间断性的阴道出血。产后出血患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手术治疗,更需要专业护理,从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3]。阶段性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护理模式,根据患者各个阶段的情况和需求采取不同措施,并保证各阶段措施的连续和完整,最大限度提高护理效果,从而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4]。研究通过46例产后出血患者分别进行阶段性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观察组止血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阶段性护理干预效果更优,表明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究其原因,阶段性护理干预中及时明确病因进行专业处理。提高了止血效率,同时进行专业的疾病知识宣教和积极的耐心引导,以及护理人员细心的无菌操作和预防措施,提高了患者之类的信心和依从性,使患者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治疗,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出血量的控制,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同时,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护理满意度95.65%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的73.91%,说明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认可。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患者采取阶段性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后止血时间,降低产后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促进产妇恢复,提高了护理效果的同时,增加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认可,促进了护患友好关系的建立,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阶段性出血量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经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的估测方法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