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整体护理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应用

2020-08-24 11:29董秋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肾炎肾小球肾功能

董秋菊

(务川县人民医院,贵州 遵义 564300)

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该疾病也称之为急性肾炎,临床表现为:尿液减少、肾小球下降、偶有血尿等,该疾病发病进展较快;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的来说,危害较大,造成患儿出现这一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急性链球菌。基于此,在小儿急性肾小球炎的护理过程中,必须强化感染控制效率,及时给予患儿有效地护理措施。本次研究随机抽取观察对象68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组对比,探究整体护理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实验目标为2015年7月~2019年7月68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将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一般资料:性别男16例,女18例;患者年龄2~8岁,平均(4.5±1.6)岁;对照组一般资料:男1 7例,女1 7例;患者年龄3~8岁,平均(4.3±1.2)岁。入组标准[1]:①患者均确诊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并属于小儿患者;②患者家属知晓实验目的、观察项目,签署知情同意书;③患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排除标准[2]:①患者年龄较大,治疗期间不配合观察;②有精神疾病等,生活难以自理;③有严重并发症,且影响观察指标。保障两组患者的性别占比、平均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入院记录档案,病情进展等,为患者安排病房、派发药物。观察组: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除了接受基础的预防感染治疗,为患者制定针对性护理计划表,要求患者保持衣物干净,病房通风、清洁,无病菌、污染物等。心理护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充满好奇心且比较好动,使之治疗依从性较差,护理人员可结合患儿的兴趣爱好,在为患儿注射药物时可选择患儿能接受的方式来安抚其心理情绪,尽量避免发生哭闹情况,并提高其依从性。饮食护理,在患儿发病早期,需为其安排维生素丰富、糖分较高的食物,不可食用高盐食物,嘱咐患儿多食用优质蛋白,一定情况下需补偿适量的氨基酸,这样能够避免由于疾病而导致患儿的肾脏负荷加重;若患儿出现水肿症状,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盐分。病情检查,护理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尿量、血压、体温等情况,并对患儿身体是否出现水肿情况进行检查。压疮防止护理,由于患儿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给予其有效地压疮防治护理措施,每间隔1小时为患儿翻一次身,为其进行按摩,当患儿身体发生麻木或是疼痛情况时,需增强按摩力度,从而加速患儿的肢体血液畅通;当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鼓励患儿下床活动,以此来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在极大程度上降低静脉血栓的出现率。服药指导,针对患儿的用药剂量,需结合其病情变化来加以合理地调整;当患儿处于急性期时,护理人员必须对其病人变化进行实时关注,对其每天的体温、饮水、排尿等状况加以细致记录,且告知主治医生;在给予患儿相应药物时,需详细告知患儿家属药物的主要功效、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等,嘱咐患儿家属必须按时让患儿服药;待患儿用药1小时后,需对其是否发生胃部恶心、皮肤发红等情况进行明确,若出现不正常情况,必须马上告知医生进行有效处理。延续护理:在出院时对患儿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延续护理指导,告知患儿家属在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为患儿建立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并注意饮食,适当进行锻炼增强抵抗力。护理人员通过电话、微信、门诊复查等方式了解患儿出院后的恢复情况,并给予相关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肾功能情况:在护理前后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包括尿酸、肌酐、尿氮素水平等,取平均值在两组间比较分析,每次均进行校对,确保相关指标的误差在±10%以内。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输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患者性别占比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行卡方(x²)检验;患者平均年龄、肾功能各项评分,归纳为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值检验,两项检验均得P值,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为P<0.05.

2 结 果

根据检测分析,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并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近年来,出生率增加,小儿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也逐渐受到关注,急性肾小球肾炎会给患儿身体带来较大伤害,影响其生长发育。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浮肿,血尿,蛋白尿等,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需要及时对患儿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措施也非常重要[3]。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在小儿急性肾小球的护理,关键在于以下几点:(1)强化患儿的病情监测;(2)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程度;(3)从整体性出发,对患儿的病情进行全面管控,从而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在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中选择整体护理,借助防治感染、心理护理、病情监测、用药指导等方式,来确保护理效果的全面发挥,促使患儿的疾病能够尽快缓解,减轻其身体不适感,且能够将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疾病控制在稳定状态[4]。本次研究抽取观察对象68例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分组对比,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最终观察结果,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儿,恢复情况较好,患儿的肾功能也有明显改善,护理效果理想。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s,n=34)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情况比较(±s,n=34)

组别 治疗前治疗后肌酐(μmol/L) 尿氮素(mmol/L) 尿酸(umol/L) 肌酐(μmol/L) 尿氮素(mmol/L) 尿酸(umol/L)观察组 107.1±8.5 7.3±0.4 436.2±2.6 77.3±0.4 5.1±0.12 218.2±4.3对照组 107.7±8.6 7.4±0.9 436.8±2.5 95.6±0.5 6.8±0.11 394.8±4.5 t 0.4763 0.5986 0.5764 10.5875 8.5973 87.474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对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取整体护理,改善了患儿肾功能情况,帮助患儿舒缓不适,临床应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肾炎肾小球肾功能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中西医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80例疗效探讨
奶牛肾炎的诊断与治疗
解毒利湿汤治疗紫癜性肾炎42例临床研究
急诊输尿管镜解除梗阻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不全心电图分析
CTA评价肾功能不全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乙肝相关性肾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同型半胱氨酸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