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8-24 11:29谢婧婧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酮症风险管理化疗

贾 洁,谢婧婧*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科技城医院,江苏 苏州 215323)

糖尿病作为一种中老年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已高达46%[1]。具统计,我国的恶性肿瘤群体中约18%还存在糖尿病史[2]。两种疾病相互影响不仅会加重病情,化疗期间药物还会损伤胰腺,从而抑制胰岛素的分泌,扰乱糖代谢系统,严重者会诱发一系列急性并发症,对患者造成生命威胁[3]。基于此现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对化疗的肿瘤伴糖尿病患者的价值,规整、详述见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接受化疗治疗的肿瘤合并糖尿病患者(n=36),入院时按顺序编号,计算机“随机”平分为两组,各18例。对照组:男10例,女8例;年龄44~72岁,平均52.85±7.33岁;肿瘤类型:结直肠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8/2/3/5例。观察组:男11例,女7例;年龄45~70岁,平均:51.39±7.07岁;肿瘤类型:结直肠癌/食管癌/鼻咽癌/乳腺癌=7/3/2/6例。比对两组资料未见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病理学诊断为恶性肿瘤,且糖尿病病程>1年者;②参与者解读知情书并签字者[4]。

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意识、精神障碍者;②合并其它组织、器官病变者。

1.2 方法

对照组:健康知识宣讲、血糖监控、饮食指导等常规管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定期开展专业护理培训,主要学习糖尿病和肿瘤的病因、血糖控制方法、护理操作、风险事故的应对等内容,提高护理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强化风险的识别和处理能力[5]。②心理和健康风险管理:了解患者的诉求,关注其面色和情绪的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通过讲解成功治疗的案例予以患者信心;指导家属予以患者足够的关心、鼓励和支持,播放舒缓的音乐保持身心的愉悦。向患者讲解化疗和血糖控制知识,在提高其认知的基础上,提升自我风险管理能力[6]。③高危风险护理:结合饮食干预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记录饮食和血糖值,以保障化疗的安全。关注胃肠道症状,了解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定期跟踪血常规、肝肾功能情况[7]。加强化疗后的看护和安全教育,避免患者磕碰、跌倒;当白细胞水平下降时强化感染的防护;血小板下降者叮嘱患者保持情绪的平稳,避免便秘时引发颅内压上升,预防出血。

1.3 观察指标

统计2组临床风险事件(低血糖、感染、非酮症酸中毒、静脉炎和高渗性酮症酸中毒)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SPSS 24.0,风险事件用“n”和“%”进行具体分析,随后以“x2”进行检验;当P<0.05内时,判定差异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18例患者中低血糖1例(5.56%)、感染1例(5.56%)、高血糖1例(5.56%)、高渗性酮症酸中毒1例(5.56%),总发生率22.22%;观察组18例患者中高血糖1例(5.56%)、总发生率5.56%。如表1:对照组共发生4例(22.22%)风险事件,观察组相应发生1例(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86,P<0.05)。

表1 2组相关风险事件比对[n(%),n=18]

3 讨 论

化疗是临床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且效果显著,但药物的刺激会对身体造成巨大的反应,当胰腺受到伤害时,无疑会加重本身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化疗期间,若血糖控制不当约5%的患者会因酮症酸中毒而死亡[8]。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管理中必须加强风险和安全防护,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监管模式,指在低投入的前提下确保更安全的防护。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对策,对现状中所潜藏的风险进行辨别、评估,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以削弱各护理风险的发生,避免因防护不足给患者带来的创伤[9]。文中从提高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入手,对患者开展心理干预避免情绪应激的刺激,最后对常见的风险进行针对性防治。从实验数据可知,观察组不良风险事件发生率5.56%较对照组的22.2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肿瘤伴糖尿病在化疗期间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效果显著,检验推广。

猜你喜欢
酮症风险管理化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心肌酶谱与儿童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表现的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1例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跟踪导练(二)(3)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例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4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