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及控制方法

2020-08-24 11:29郭云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9期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

郭云红

(云南省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101)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为儿科常见疾病,因患儿自身处于发育阶段,自我调节能力不高,心理发育还未成熟,须予以及时治疗方可避免对其身心发育造成的影响[1]。因小儿为特殊群体,在行治疗时手术风险也相对更高,若手术过程中护理不当,极易增加手术风险,降低手术安全性[2]。由此可见,加强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手术治疗护理干预,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降低手术风险和提高手术效率的关键。为更好的提高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疾病治疗效果,本文将我院接收的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以分组的方式进行护理研究,共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干预,并将两种干预方式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详细对比分析,希望能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数据,具体详情见下文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32例。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研究,所有患儿均确诊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且患儿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并已排除其他疾病患儿。其中,实验组有男18例,女14例,年龄2~5岁,平均(4.31±1.23)岁;10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例,22例单纯室间隔缺损。对照组有男17例,女15例,年龄2~6岁,平均(4.26±1.19)岁;8例单纯房间隔缺损例,24例单纯室间隔缺损。两组患儿数据经统计学计算后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即:入院后予以患儿病情全面评估,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多与患儿及家属沟通,使患儿家属知晓手术相关情况及注意事项等,以最大程度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护理工作。实验组在此理基础上行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即:成立风险管控小组,由护士长、资深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等组成;由小组成员一起对手术室护理潜在危险因素予以探讨,并结合内容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强化应急措施。由护士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行手术室护理干预、仪器使用等培训,强化用药、麻醉等掌握度,并定期进行考核,以最大程度确保患儿手术安全。此外,还应合理安排好组员排班,明确组员岗位职责,以持续优化质量控制,不断完善手术室护理风险措施。加强管理制度,要详细划分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岗位,确保每个岗位责任制及护理规范化,并要制定应急预案准备方案,确保手术过程中发生异常能够得到有效处理,从而确保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1.3 观察指标

应用调查问卷方式将两组患儿家属对此次护理的满意程度进行评分,单项指标满分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指标越好;并将两组患者手术室医源性感染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比较两组风险控制情况,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防范及风险处理三项,随分数升高表明风险控制措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研究数据,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差异检验:计数资料为x2,计量资料为t;P<0.05表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组间护理分项指标对比情况

护理后两组对比,实验组发生的手术室医源性感染、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数据详情(n,%、±s)

表1 两组患者感染、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数据详情(n,%、±s)

组别 例 手术室医源性感染发生率(%)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护理满意度(分)实验组 32 1(3.13) 2(6.25) 9.3±0.6对照组 32 6(18.75) 8(25.0) 8.2±0.4 x²/t 4.010 4.266 8.629 P 0.045 0.038 0.000

2.2 对比两组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评分

最终结果显示,护理后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评分均得到明显提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风险识别 风险防范 风险处理实验组 32 97.22±3.36 98.55±2.46 96.77±4.15对照组 32 84.74±5.96 85.44±6.26 84.69±7.83 t 10.318 11.026 7.711 P 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及妊娠期感染病毒等因素导致胚胎和胎儿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心脏及大血管形成障碍、生长结构发育异常现象,而先天性心脏病是造成新生儿残疾率和死亡率上升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给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负担。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须及时行手术治疗,但应患儿自身处于发育阶段,且心理尚未成熟,再加上对手术室环境等的恐惧心理,极易在手术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而导致死亡。因此在予以患儿手术治疗时,应强化风险干预措施,及时疏导患儿及家属不良心理,促使患儿家属配合医护人员治疗,以利于患儿预后。本文研究中,笔者予以了实验组患儿风险分析及控制措施,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实验组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评分更高,实验组发生的手术室医源性感染、术后并发症均较少,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较高,两组之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比较有差异性。由此可见,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手术时予以风险分析及控制干预利于手术时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

综上所述,予以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手术室风险分析及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手术室风险识别、方法及处理能力,可予以临床推广及应用。但本篇文章研究数据依然有限,希望临床相关专家学者能够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手术护理治疗做进一步的研究分析,通过多方研究探寻一种最佳护理方案,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手术效果及安全性,减轻疾病对患儿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

猜你喜欢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室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成人先天性小肠旋转不良长期误诊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