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ECM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东三省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20-08-27 10:36常裕琦徐洁香胡金淼
关键词:东三省东北亚协整

常裕琦,徐洁香,胡金淼

(安徽财经大学a.金融学院;b.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2019 年8 月26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东三省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为实现东三省经济的有效增长,东北各省要不断创新,不断努力。如2008 年12 月24 日,黑龙江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规划构想,打造拉动黑龙江省以及东三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引擎”;2019 年10 月9 日,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辽宁蓝皮书:2019 年辽宁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2018 年以来,辽宁经济已经走出了最困难时期,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作为“共和国的长子”,东北经济发展近年来一度失掉了劲头,对外开放的程度大小是否能给东北经济发展打一剂“强心针”,如何有效促进东三省经济增长,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图1 东三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变化趋势(亿元)

1 研究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经济往来日益密切。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率的增加也愈来愈依赖国际市场。针对这一现象,学术界对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文献已经对对外开放程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但仍然存在3 方面不足:在研究方法层面,大多数学者均选择构建VAR 模型,没有考虑到数据的非平稳和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建议提出方面,大多数文献侧重于对研究结果的总体描述,没有基于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研究对象方面,大多数文献是对中国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东北地区的研究较少。东北地区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其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的基础不容置疑。长期以来,东三省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发展情况相比于江、浙、沪等地区十分严峻。因此,考虑到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本研究以“一带一路”倡议为研究背景,通过协整检验和构建VECM模型,对东三省的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和计量分析,并对东三省在贸易强国建设下如何保证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意见。

2 东三省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的实证研究

2.1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为了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本研究结合前文的理论分析,以辽宁省、黑龙江省和吉林省为研究对象,选取改革开放40 年来的地区生产总值和对外经济贸易进、出口总额,来分析东三省的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选取1978 年至2018 年3 个省份按照支出法核算的地区生产总值,记为各省份的名义GDP。考虑到时间跨度较大,势必存在物价变动的影响,以1978 年为基期,按照不变价格计算的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得到3 个省份改革开放40 年来的实际GDP;选取每个省份按照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类的货物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来反映东三省的对外贸易开放程度。由于地区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是以美元核算,本文选择运用每年的平均汇率对原始数据进行单位转换处理并统一以亿元为单位,统一样本数据的量纲。接着,对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的实际生产总值、进口总额、出口总额分别求和,得到东三省1978~2018 年的GDP、进口总额(EX)和出口总额(IM)。

最后,本研究对3 个变量进行对数化处理,以降低数据波动给计量模型带来的异方差影响,分别记为lnGDP、lnEX 和lnIM。本文选取的基础数据和相关指数均来源于Wind 宏观经济数据库,变量的样本区间均位于1978~2018年,单位均为亿元。

2.2 单位根检验

由于本研究选取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41组年度数据,时间跨度较大,所以先对时间序列数据做单位根检验,确定变量是否平稳,以防止伪回归现象的出现。若序列平稳,则可以建立普通VAR模型进行经典计量模型分析;若序列不平稳,则考虑进行协整检验,再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本研究利用stata15.0 软件,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1981)单位根检验对3 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可知,原始序列中的lnEX是有截距项、无时间趋势项的零阶单整;lnGDP是有截距项、无时间趋势项的一阶差分平稳序列;lnIM是有截距项、有时间趋势项的一阶差分平稳序列。由此可见,原序列中只有lnEX 是平稳性序列,其他变量是非平稳的。然而,只有平稳的时间序列才能运用普通VAR 模型进行经典的时间序列分析,否则会出现伪回归现象。因此,接下来需要考虑运用协整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趋势关系。

表1 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3 协整检验

对于有单位根的变量,若想构建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传统的处理方法是对原序列进行差分处理得到平稳序列后,再对平稳序列建模。但是,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势必会有信息损失,且影响变量本身的经济学含义。若希望用原序列进行建模分析,这些存在单位根的变量之间要有经济力量控制下的“长期均衡关系”,满足这个条件才能运用原数据分析。因此,本研究为了更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经济学含义,直接对非平稳的变量进行建模,即进行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核心思想是考察两个或者多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平稳关系,如果存在单位根的序列拥有“共同的随即趋势”,则可以对这些变量作适当的线性组合而消去此随即趋势,从而得到平稳序列。考察两者的协整检验通常采用恩格尔—格兰杰检验,两者以上则用Johansen检验。

基于以上分析,并考虑到本研究选取的3 个变量均是I(1)的过程,满足同阶单整的条件,下文将对非平稳的原序列进行Johansen 协整检验,即研究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层面上的长期关系及作用机理。若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再进一步研究短期内偏离长期均衡状态的修复和动态调整,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模型)。

2.3.1 建立VAR模型并确定最优滞后阶数

做Johansen 协整检验前建立VAR 模型的原因是Johansen 协整检验是对滞后期和检验形式非常敏感的检验,首先需要确定最优滞后。由于VAR模型是无约束的,而Johansen 协整是有约束的,因此Johansen 协整检验的最优滞后一般为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减去1。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基于Johan‐sen协整检验有包含截距项的设定,因此,本研究建立的VAR 模型的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不包括截距项,这与普通VAR模型的建立区分开来。

本文运用信息准则的方法来确定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如表2所示。

表2 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检验表

2.3.2 协整关系的检验

通过VAR 模型的构建,确定了最优滞后阶数为3。在Johansen 协整检验形式的设定中,差分变量的最大滞后阶数应为2,即比VAR 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少1;由于本研究选取的变量是部分趋势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采用情形4 进行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非限制协整秩检验结果

表3说明迹检验(Trace test)和最大特征根检验(Max-eigenvale)结果均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存在1个协整关系。

基于协整检验得到本研究选取的变量虽然是非平稳时间序列,但的确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内偏离均衡状态,如何修复至均衡,需要构建VECM模型做进一步研究。

2.4 构建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通过ADF 单位根检验得到本研究选取的3 个变量均满足一阶单整过程;基于Johansen 协整检验得到变量之间的确存在协整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对选取的经济变量进行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并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讨论短期均衡该如何修复至均衡状态。

基于前文研究得到的差分变量最优滞后项为2,变量为部分趋势平稳的时间序列的条件,设定VECM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得到协整方程和误差修正模型的回归表达式,结果如表4所示。

经Johansen 协整检验有1 个协整关系,证实本研究选取的3 个变量确实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得到Johansen协整方程为

表4 协整方程模型结果

表5 VECM模型回归结果

表5 (续)

表5 (续)

回归结果中每个变量对应的3 个数值从上至下分别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参数估计值、参数估计值对应的标准误差的估计值和t统计量。本研究可以得到3个ECM回归结果:

1)当被解释变量是lnEX时:

2)当被解释变量是lnIM时:

3)当被解释变量是lnGDP时:

本研究着重分析解释变量是lnGDP的情况,结果表明:误差修正项系数不显著,为正,符合正向修正机制,表明东三省每年实际发生的地区生产总值与长期均衡值的偏差中的9.89%被修正。上述VECM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反应了东三省的经济增长受进出口总额影响的短期波动规律。

2.5 VECM模型诊断性检验

估计完VECM模型后,应检验系统是否为平稳过程。如果所有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部,则为平稳过程,如图2和表6所示。

图2 特征根的几何分布

表6 特征值和模长检验值

除了VECM模型本身所假设的单位根之外,伴随矩阵的所有特征值均落在单位圆之内,故本研究建立的VECM模型是稳定的系统。

2.6 脉冲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

既然VECM模型经过检验是一个稳定的系统,就可以对经济变量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由于模型中包含多个参数和变量,因此,本研究将通过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来分析当VECM 模型某个变量受到"外生冲击"时,模型中其他变量受到的动态影响。

图3 脉冲响应图形

由于本文研究的变量具有长期趋势,因此对经济系统进行30 期的动态分析,如图3 所示,每一行展示某一变量面对不同冲击的影响做出了动态反应,每一列展示了面对同种冲击时不同变量做出的反应。

长期来看,东三省的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正相关。其中,地区GDP 会瞬间吸收一个单位标准差的出口总量的冲击,响应值为0.009,并在滞后5期后达到最大值0.04,此后冲击作用减弱,在第10 期减至0.027,未来20 期基本稳定在0.03 的响应值水平上;相比之下,东三省进口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并不大。由此可见,东三省还是以实施出口导向型为主的经济发展形态,主要以生产出口产品带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图4 模型方差分解

为了分析影响内生变量的结构冲击的贡献度,本研究对模型进行方差分解,从长期角度来分析东北地区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理,结果如图4 所示。数据显示,经济增长受自身影响程度在第一期占比为65%,此后逐渐下降;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在第一期占比为35%,由此可见,进口对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微乎其微。此外,从趋势图可以看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作用越来越明显,前5 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作用力较强,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在第5 期增至90%后,增速放缓,并稳定在95%。综上所述,东北地区的经济形态仍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这依赖于东北地区相对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但这也说明了东北地区的科学技术实力不强,在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和进口方面的成效不足。

3 结论

本研究基于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 协整检验,建立了VECM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通过绘制脉冲响应图形和方差分解图得到出口贸易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更大的推动作用,证实了东北地区的经济形态仍然是出口导向型经济,也足以见得东北地区缺少内生源动力,进口贸易和内需亟需进一步提高。

3.1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体系,加强东北亚国际贸易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东北老工业地区经济增速放缓,相比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更为明显。不可忽视的是,我国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独特,具有沿边沿海优势,经济、科技、文化等对外交流频繁,有成为国际合作中心的潜力[10]。基于这些条件和基础,东北地区可以借助深度融合“一带一路”倡议,构建内外联动、陆海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蓄势打造东北亚合作中心。近年来,东北亚合作在探索中的确不断前行。中日韩、中俄蒙等三方合作取得良好成效,尤其是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进行的中国东北与俄罗斯远东合作,为该地区的区域合作提供了借鉴。

东三省中,辽宁省最具沿海沿边优势,交通便利、区位优势突出,是参与整个东北亚及远东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沿阵地,也是中国面向东北亚的陆海双重“门户”。此外,受国家政策青睐,辽宁又拥有获批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沈阳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等一批国家级平台的契机,这正是民营经济施展拳脚的热土。

2018 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印发《辽宁“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探索引领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把握东北亚国际局势向好趋势和重大机遇,立足辽宁东北亚开放大门户优势,深度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参与“中日韩+X”模式,对接朝鲜,率先推动辽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蒙古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携手打造东北亚命运共同体。可见,辽宁省正逐渐摆脱近海而不临海造成的发展“窘境”。

东北地区比邻俄罗斯、韩国、日本,处于东北亚核心地带,绝佳的区位优势可以让东北跟随“一带一路”建设的脚步找到发展新机遇。但是相比之下,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发展较辽宁省更弱,借鉴辽宁省的政策,两省应当发挥其东北亚中转枢纽优势,以及与东北亚国家人缘相亲、经贸互补等优势,探索共建“东北亚经济走廊”。此外,中国东北和许多欧洲国家纬度相似、产业基础共通,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冰雪产业等领域有很大合作空间,依托“一带一路”建设体系,东北地区的边境贸易能够进一步扩大,将极大地促进经济增长,打破目前疲软的局势。

3.2 创新驱动高科技创新发展,稳步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3.2.1 驱动高科技发展,拉动内生源动力

这十来年,在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战略方针的引导下,辽宁半导体装备制造产业以沈阳为中心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转变,建成了国内首个IC 装备控制软件平台和IC 装备专业孵化器。而沈阳IC装备产业园于2009 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集成电路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我国三大半导体装备产业基地之一。但是这些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中占很少一部分。尽管目前东北地区的经济形态仍属于出口导向型经济,但是出口的仍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且过度依赖于自有的能源和环境。因此,增强高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的能力,是改善贸易结构,大幅度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有效路径[11]。基于此,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将不再缓慢。

3.2.2 优化外贸结构,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实证研究表明,东三省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给进口贸易带来的溢出效应微乎其微,可见东北地区外贸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是扩大进口。如果可以驱动东北地区的高科技发展,便可以促进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增加国民收入,进一步实现进口贸易的扩大。这一传导机制对居民而言,扩大消费品进口能够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明显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对企业而言,扩大高品质中间品的进口能够与本国产品配合起来,从而产生“1+1>2”的效果,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而扩大最终品的进口,将对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从而淘汰不良产品,形成新的自主生产产品的竞争力[12]。

此外,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也是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我国资本密集型产业由于有较高的产业配套要求,更应该向东北地区转移。与东南沿海地区相比,虽然说东三省同样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但是由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温度更加良好,自古到今,其都是外交的重要地区。而东三省的对外开放事业才刚刚起步,沿边的国家经济综合实力较弱,所以东三省在国际市场树立良好形象的同时,要向国内成功的开放型经济城市学习,充分利用本地资源禀赋,以现代农业和传统工业产业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渠道,并利用现有科技条件发展相关产业,加强区域内协作,把产品做大做强,打造自己的品牌,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通过“高科技创新+贸易高质量”双发展战略,东北地区经济复苏的实现和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提高将不再困难。

猜你喜欢
东三省东北亚协整
东三省原煤产量持续下降
国家标准委率团参加第十八届东北亚标准合作会议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东三省投资环境讨论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东三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东北亚丝绸之路发展历程考察
古代东北亚民族关系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