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

2020-08-27 07:49顾芮宇
文理导航 2020年26期
关键词:送教上门残疾儿童教育策略

顾芮宇

【摘 要】近些年,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针对特殊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努力提高特殊儿童入学率。但部分特殊儿童不能到校学习,配合送教上门策略,为其提供相应教学服务,对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特殊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送教上门活动开展中,存在家庭不主动配合,教师缺乏工作热情的情况,导致实际教学效果不理想,送教上门难以落到实处,无法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因此,为改善特殊教育现状,促进送教上门开展,使特殊儿童能受到应有教育,本文将针对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送教上门;教育策略;残疾儿童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有先天导致,也有后天造成,且数量庞大。一些特殊儿童残疾程度轻微可进入学校学习,一些特殊儿童残疾程度严重无法到校学习,长期待在家中,针对这部分特殊儿童开展送教上门服务非常有必要。教师应针对特殊儿童特点以及教学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开展送教上门,采取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让这些特殊儿童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填补特殊儿童在学习上的需求,提高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

一、送教上门的重要意义

送教上门是针对低龄段无法到校或幼儿园学习的重度残疾儿童采取的教育措施,指教师主动走进学生家中,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补充。重度残疾儿童具有一定特殊性,不论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与普通学生有一定差异,存在身体缺陷或智力缺陷,各方面能力发展迟缓,社会适应能力薄弱,生活很难做到自理,长期被关在家里,缺少与社会的接触,有学习障碍,无法享受教育权利。送教上门则为这部分特殊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对于提高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健康成长都有着积极影响。通过开展送教上门,特殊儿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还能与人接触,不断加强自我认识,填补心灵空缺,产生对生活新的希望,实现自我调节。根据全国残疾人抽样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全国残疾儿童数量400万以上,且每年还要新增19.9万。《特殊教育提升教育(2017-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提升特殊儿童受教育率,为满足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权利,促进特殊儿童健康成长,开展送教上门具有重要意义。

二、送教上门的现状

送教上门对于教育公平,对于特殊儿童成长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要求,全国各地都在积极发展特殊教育,努力提高残疾儿童的入学率,针对不能到校学习的儿童提供送教上门服务。但从送教上门现状来看,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地区的特殊教育学校对送教上门必要性和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送教上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诸多措施在实践活动中没有顺利实施,很多时候拿个别案例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方案不具备可行性、合理性,存在严重的“水土不服”情况。除校方外,一些教师也缺乏工作热情,选取的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残疾儿童认知条件和成长规律,造成学生认知存在困难。此外,一些家庭经济文化落后,家庭氛围较差,家长在送教上门活动开展中不主动配合,缺乏耐心,不愿意承认孩子缺陷,甚至选择逃避,态度强硬。另外,有部分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愧疚之心,过分溺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到位,对孩子错误不能及时矫正,造成一些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缺陷,对教师配合度低,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送教上门一些时候难以开展,效果不理想。

三、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

通过前文分析可知道,由于学生自身、教师、学校、家庭等原因,造成当前送教上门开展情况不乐观,教学有效性不理想。因此,下面本文通过几点探讨送教上门的有效策略。

(一)正确认识特殊教育

生理缺陷不是特殊儿童无法享受教育权利的原因,特殊儿童也应有完整人生,应享受教育权利。特殊教育学校应正确认识送教上门的意义,根据特殊儿童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适用性的送教方案,精心设计教学计划,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持续推进送教上门计划。具体来讲,可将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不同教育经验的教师进行组合,实现优势互补,以特色小組形式为不同情况的家庭提供不同的送教上门服务方案,实行“按需供教”,满足不同学生特殊需要,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有效性。另一方面,校方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残疾儿童具有特殊性,学习对教师有依赖性,教师直接影响教学有效性。但送教上门过程中教师要接触陌生环境、陌生服务对象以及特殊儿童,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较大。若教师带有负面情绪,工作缺乏热情,自然无法保障教学质量,甚至会对送教上门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加强教育理念宣传,提高教师岗位适应性,使其树立正确职业观,积极面对工作,消除负面情绪。

(二)加强与家长的合作

残疾儿童大部分时间待在家中,家庭氛围对儿童成长有直接影响,家长是送教上门活动开展的关键因素,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家长在送教上门过程中是否配合,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开展送教上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具体来讲,在送教上门前应加强相关工作的沟通和宣传,专门研究沟通方案,经常性的进行走访工作,向家长正确传达送教上门的核心价值,对家长的意见、质疑做出反馈,增强家长对送教上门的理解,相互分享教育经验,使其意识到送教上门的作用,让家长成为送教上门活动的一份子,不抵触送教上门,主动配合工作开展。家长自身则应转变心态,消除负面情绪,正视孩子的缺陷,为特殊儿童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言传身教,帮助孩子纠正错误,配合送教上门,陪孩子一起听课,在课后为孩子进行辅导,帮助孩子进行巩固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三)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在送教上门开展中孩子自身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残疾儿童经常受到歧视、冷落,成长中伴随着诸多的失败,很少受到表扬,对学习多缺乏信心,甚至抱有消极态度,尤其是一些有智力缺陷的儿童,自我调节能力差,对学习有极大的自卑感,认为自己笨。因此,对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应有意识的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体来讲,教师要根据特殊儿童所掌握的知识以及认知条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让孩子们不断的尝试完成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给予鼓励,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逐步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自身价值感。另外,为帮助特殊儿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产生学习积极性,要对学习兴趣进行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改革,采用新颖、趣味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构建多元化教学模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便会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

四、结束语

特殊教育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途径。目前仍有部分特殊儿童无法到校学习,采取送教上门措施对其进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送教上门由于家长、孩子、教师等原因,教学现状并不理想。因此,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改善送教上门现状,应针对孩子、教师、家长采取相应措施,制定科学送教上门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高宇翔,买合甫来提·坎吉.扎根中国大地:特殊教育学中国化的回顾与前瞻[J/OL].当代教育论坛,2019,22(S1):259-261

[2]吕鑫源.从特殊儿童“回流”现象中思考我国随班就读的困境与出路[J].才智,2020(03):210

[3]张国强.实施送教上门质量提升工程,实现从“送教”到“送好教”[J].现代特殊教育,2019(11):11-13

[4]张岩.创新思维 扎实奋进 做好“送教上门”工作[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9(01):76-79

(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 南通 226300)

猜你喜欢
送教上门残疾儿童教育策略
如何与残疾儿童做活动
试论残障儿童送教上门的实践与探索
残疾儿童招生入学要“全覆盖、零拒绝”
融合教育架构下“送教上门”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谈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略论整体性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河南:实施“一人一案”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入学